801.素不相識
彼此之間從未相識,也沒有接觸過。
傳說蘇東坡有一次去參加一個宴會,看到一個年輕人,蘇東坡就問他:“我們素不相識,你為何見到我就笑?”那個年輕人回答說:“聽到您的大名,我就忍不住笑起來。”
形容兩個人之間沒有任何關係或接觸,也可以用於形容彼此之間不太熟悉或不認識。例如:“我和他素不相識,但他的熱情讓我感到很親切。”
802.識微知著
看到微小的苗頭,就知道可能會發生顯著的變化。比喻小中見大。
源於《韓非子·說林上》。韓非子是戰國時期的一位著名思想家,他曾經在趙國的首都邯鄲擔任過一段時間的宰相。在他擔任宰相期間,有一天,他的朋友宋榮子來到邯鄲拜見他。宋榮子是一個很有名望的人,他因為自己的學識和修養而受到人們的敬重。韓非子聽了他的來訪,非常高興,便親自出門迎接他。
在交談中,韓非子提到一件事情,他說:“我聽到了一些關於你的不好的議論,我認為你應該要更加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以免給人留下把柄。”
宋榮子聽後,感到非常慚愧,他承認自己曾經犯下一些錯誤,並且表示要改正自己的行為。
韓非子接著說:“識微知著,這是我們做人做事應該具備的一種能力。如果你能夠從小事情中看出大問題,那麼你就可以更好地避免犯錯誤。”
形容那些能夠敏銳地發現細微問題並采取相應措施的人。例如:“他的觀察力非常敏銳,總是能夠識微知著。”
803.著書立說
著:寫作;立:成就;說:學說。寫書並有所創新,有所建樹。
北宋時期,有一位傑出的科學家名叫沈括。他博學多才,對自然科學、曆史、文學等方麵都有研究。他寫了一本有名的著作《夢溪筆談》,裏麵包含了他對各種學問的見解和發現。沈括在書中對前人的學說進行了分析、評論,並提出了一些新的見解。他的著書立說精神為後人所敬仰。
這位教授一生著書立說,為推動我國學術進步做出了巨大貢獻。
804.說一不二
說話算數,不能更改。形容說話有信用,說到做到。
商鞅是秦國的著名改革家,他推行法家思想,頒布了許多法令。然而,他也十分注重言行一致,說一不二。他曾經在城門口豎起一根木頭,聲稱誰能將其搬到北門,賞金十兩。有人質疑他是否真的會兌現承諾,商鞅卻堅定地表示:“我商鞅說到做到,決不食言!”最終,果然如他所言,賞金給了那個搬木頭的人。
他在公司裏說一不二,大家都很尊敬他。
805.二龍戲珠
兩條龍戲耍(或搶奪)一顆火珠的表現形式。
相傳,天池山中有個深潭,有兩條青龍在此修煉,它們關心附近百姓的疾苦,時常行風播雨,使百姓們過上風調雨順的好日子。這兩條龍有時會從水潭中躍出,雙龍盤旋在空中,玩搶奪龍珠的遊戲,然後回到潭中。
形容各種技藝、表演等。例如:“這場雜技表演真是二龍戲珠,太精彩了!”
806.珠光寶氣
形容婦女佩戴的珍寶很多,顯得華貴耀眼。也形容人或事物的華麗、光采奪目。
出自《官場現形記》第二十七回:“統領太太一想,他身上已是穿著極華麗的衣裳,手裏又戴著黃澄澄的金表,卻也不甚為過。於是所有立在總管跟前伺候的人,一見著麵,都眼睛眯成一條線,不然,他們又眼睛當中直射過來(此種眉目,談何容易描摹),害得胡統領看了不解。”這段話描述了一個官員的妻子,她珠光寶氣,戴著華麗的衣裳和金表,讓周圍的人都不敢直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