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1.亡國之音(2 / 2)

816.瑕瑜互見

比喻優點和缺點同時存在。

瑕指玉上的斑點,瑜指玉的光彩。比喻事物都有好壞兩個方麵,既有優點也有缺點。

三國時期,蜀國丞相諸葛亮為了說服孫權聯合抗曹,給孫權寫了一封信,其中提到:“夫彈丸之地,加殆天兵,岌岌之危,猶執虎之尾,倒懸之患,猶抱龍之炎。雖有翻覆之功,未能拉拔之苦,多敗少成,就在於我們瑕瑜互見。”意在勸說孫權不要輕信曹操的謊言,要聯合起來抵抗曹操。

評價人物或事物的好壞兩個方麵,也可以用於自我反省或檢討。例如:“這個產品瑕瑜互見,需要改進的地方還有很多。”

817.見仁見智

對同一個問題,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和理解,這就是見仁見智。

有一次,孔子和他的學生在一起討論什麼是仁。其中一位學生問孔子:“老師,您說什麼是仁?”孔子回答說:“仁者愛人。”另一位學生又問:“那麼什麼是智呢?”孔子回答說:“智者知人。”後來,學生們將孔子的回答總結為“見仁見智”,表示對同一個問題有不同的看法和觀點。

表示對同一件事情有不同的看法和觀點,各人都有自己的見解。例如:“對於這個問題的看法,大家見仁見智,沒有定論。”或者“在這個問題上,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見解,真是見仁見智。”

818.智者千慮,必有一失

不管多聰明的人,在很多次的考慮中,也一定會出現個別錯誤。

出自《晏子春秋》。古時候,齊景公派晏子去治理阿縣。不久,有人向齊景公報告說,晏子在阿縣治理得很不好。齊景公很高興,就問左右親近的人,這人在朝廷中官最大。左右親近的人回答說:“晏子夫人是梁丘據的妹妹。”齊景公認為這可能是個偶然的事情,便問:“你們說這事能相信嗎?”回答說:“可信。因為古人說‘智者千慮,必有一失’。”齊景公聽了,便把晏子夫人從內宮中趕了出去。

“千慮”,說明考慮已經很多、很周密;“必有一失”,說明考慮中總會有一次失誤。用於勸誡人們做事不能過於自信,雖然深思熟慮,但仍會有所疏忽。同時也可以用來勸人不要過於自信,因為即使再有智慧的人,也有考慮不周到的時候。

819.失之交臂

形容錯過了機會,後悔莫及。

形容兩個人或兩個事物錯過了機會,也可以比喻錯過了某個重要時機或錯過了某個重要人物。例如,“如果當初我去找他,現在可能已經和他合作了,可是我沒有去,真是失之交臂啊!”

820.比喻不凡的儀表。

戰國·鄭·列禦寇《列子·黃帝》:“有神巫自齊來處於鄭,命曰季鹹,知人死生、存亡、禍福、壽夭,期如親夢,鄭人見之,皆避而走。列子見而奇之,曰:‘有大物故也,子何不為老先生試之乎?’季鹹曰:‘不然。吾何以如此其神也!自吾至於妙道之空,原泉混混,不舍晝夜,忽焉而已,人也者不知其所窮。’列子學之七年不製,告老先生曰:‘臣之止於妙道也如童於矣。’老先生取之也。立談之間,不待鹹薦而取知矣。”後人根據文中故事提煉出“臂有四肘”這個成語,比喻人有特別的才智和技能。

他雖然臂有四肘,但也需要努力才能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