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2(1 / 2)

經過一番推斷,吳三桂以為高季興的想法頗有道理,便決定順著他的思路去完成他那被一場龍卷風中斷了的一切。

當地農民聽說要築堤,都帶著工具,主動來到牛浪湖邊為吳三桂效命。築堤掘溝,種地收割,這都是農民的本行,他們做起來與那些整日跟刀槍打交道的士兵相比,可不知要內行、順手多少倍。

不多日,一條高高的黃土大堤築成了。

農民們架著水車,或是提著木桶、木盆等容器,爭先恐後、紛紛趕來戽水。

湖水抽幹,雞母山東邊的牛浪湖露出了一灘一灘的稀水淤泥。

農民們又帶著鐵鍬、箢箕等農具,前來清理稀泥、翻掘洞口。

擔走稀泥,挖出黃土,整個湖灘翻遍,越掘越深,可找不到任何人工痕跡,就更不用說什麼通道與洞口了。

吳三桂不甘心,把所有兵士也投入到翻尋之中,命令他們在當地農民的帶領下沒日沒夜地翻掘。

翻來挖去地折騰了好長一段時間,仍是空耗民力,什麼東西也沒得到。

那麼,這通往雞母山的洞口會在哪裏呢?

吳三桂苦思冥想,一夜間急得頭發都白了一大半,也想不出個道道路路來。

難道說,熊子當初沒有留下通道?

難道說,他將青銅寶器藏入山中,然後就把所有的出路全部堵死了?

難道說,他自己並沒打算再來取寶,就更不用說讓後人找到探寶的路徑了?

這種可能性有沒有呢?以熊子的機敏睿智,他可能早就預見到了,楚國的滅亡是曆史的必然,往後去,不論怎麼努力,都不可能恢複昔日的天下與榮光了。郢都攻破在即,笨重的青銅瑰寶無法運送新都,而又不能讓這些寶藏落入仇敵秦軍之手,就把它們運至雞母山洞中,他要把楚國的一段輝煌曆史永遠地埋葬地底。

如果真是這樣怎麼辦?

雞母山洞中的那些青銅兵器,對吳三桂來說已不起什麼作用了。軍隊的裝備,早已從銅器過渡到鐵器,而當時的吳軍、清兵,都有了火槍火炮,冷兵器的時代,正在一天天地消失,成為一段僅供後人憑吊的曆史。他所需要的,並非兵器,而是那些青銅九鼎,這是任何朝代也不會過時的天命之物啊!

要是得不到這些青銅九鼎,他吳三桂是不是也得不到皇帝寶座呢?

無形之中,他在心裏已將自己的命運與青銅九鼎的尋找連在了一起。

熊子如果真的封死了所有進洞的路口,他吳三桂就是炸,也要轟出一個大洞來進入其中。

於是,他準備調集大炮,向雞母山頂狂轟濫炸;還準備弄來一包包的炸藥,毀掉山頭。吳三桂氣極敗壞,幾乎喪失了理智,他要不惜一切代價地將雞母山洞裏的青銅九鼎尋出。隻要九鼎得手,他吳三桂就可穩坐天下了。

可是,如果希望落空呢?

不,不會落空的!我吳三桂率領大軍,橫掃千軍、席卷中華,眼下的雞母山,在我眼裏隻算得上屁股大一點點的地盤,就是把它徹底蕩平、翻個底朝天,也不是什麼了不得的大事。

要不惜一切地代價把那九個銅鼎弄到手。

主意已定,他命人拆去聳在山頂的大聖廟,伐掉一棵棵蒼翠的鬆柏,弄來一包包的炸藥,準備炸山了。

可沒想到,正在這關口,前線突然告急。吳軍在江西戰場失利,清軍破袁州、攻醴陵、陷萍鄉,直指長沙,湖南全境震動。吳三桂聽報,驚得全身冷汗直冒,衣衫都給透濕了好幾層,哪裏還顧得什麼尋寶不尋寶,急命鬆滋長江湖口駐軍及其它各方兵力回援長沙,全力拒守。

這時,康熙帝乘其湖口各路守備空虛之機,又從北方源源不斷地調來大軍,拚全力自荊州南渡進攻。清軍士氣高昂、勢不可擋,吳軍一戰即敗,一敗即潰,倉皇南逃。

清軍水陸並進,緊追不舍。很快追至楚莊,清軍對當地人民的投吳反清尤為憤恨,他們不分男女老少,見人就殺,見屋就燒,進行瘋狂的報複屠殺。頓時,楚莊周圍火光衝天、哭聲遍地、萬物遭難,滾滾濃煙與哀號哭叫彙聚著搓成一根根看不見的繩索繚繞上升,結成一朵朵灰色的鉛雲,沉沉地壓在頭頂。也有僥幸逃出的農民,他們一個個“撲嗵撲嗵”地跳進牛浪湖中,偷偷地躲在一張張碩大的綠色荷葉底下。

清軍趕到湖邊,隻見得湖水蕩漾,一個人影都沒有,不知逃跑的民眾躲到哪兒去了。正在疑惑,就見得水麵撲楞楞地飛出一隻隻黑色的小鳥,它們象一支支箭矢,更象一個個可惡的幽靈,一邊疾飛,一邊叫著一種仿佛妖魔般的咒語。飛翔的小鳥與咒語般的叫聲織成一張密密的黑色巨網,嚴嚴實實地罩著楚莊的山山嶺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