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訓文攤開筆記本,認認真真地將自己搜集、整理、創作的楚莊青銅器曆史故事往下讀著,希冀獲得什麼新的發現與啟示。
讀著讀著,他仿佛覺得自己心靈深處正有一扇隱密的大門在慢慢地、一點一點地、吱吱呀呀地叫著向外開啟、開啟……門縫越來越大、越來越大,裏麵竟射出了一道耀眼的光芒。那光芒越射越遠,越來越豔。不一會,就照亮了他頭頂的天空。
這時,他發現那道光芒在遼闊的天空變成了一道七色彩虹,這彩虹象一座長長的拱橋,從天南伸到天北,仿佛跨越了整個天空。他再仔細地一瞧,哦,原來彩虹的兩邊,一頭連著曆史,一頭正挑著現實呢。他再向自己的那道心靈之門看過去時,竟發現門前延伸著一條坦蕩的通道,而那門內,就是熊子藏在雞母山中千百年來為人們向往已久的青銅瑰寶!
是的,趙訓文在又一次咀嚼、研究自己所記下的這些曆史傳說與故事的時候,竟獲得了一股神靈般的天啟。
他的心中,確有一道通向雞母山洞腹的大門在緩緩地、緩緩地向外開啟……
吳三桂魂斷楚莊村
民間對吳三桂的認識,恐怕更多的是他那“衝冠一怒為紅顏”的愛情故事。
為了一個女人——他所鍾愛的女人陳園園,吳三桂從一名明朝大將搖身一變,成了一個千百年來受人唾棄的清朝鷹犬。從此,吳三桂一生的傳奇坎坷、複雜多彩的悲劇命運也就拉開了它厚實的帷幕。中國曆史長河,也突然拐了一個彎,衝刷出一條人們怎麼也無法預料的河道。
吳三桂,作為明朝的一員將領,本來他已向李自成的農民起義軍寫了降書,將要獻出山海關,歸順大順王朝。可是,李自成手下的將領劉宗敏掠走了他的愛妾陳園園,吳三枉一怒之下,又倒向了清朝。爾後,吳三桂甘願充當清廷鷹犬,率軍攻打北京城,南下追剿李自成,攻克雲南,將南明永曆政權的桂王朱由榔從緬甸捉回絞死。他從北打到南,為清朝對中原的武裝征服立下了汗馬功勞。清廷待他也不薄,封他為平西王,留鎮雲南。
吳三桂在雲南苦心經營了十多年,倉廩豐盛、兵強馬壯、官員精練。他占據藩府,久蓄異誌,不僅將雲貴地區建立得儼然象一個脫離清王朝的獨立王國,甚至還可以向全國選派官吏,稱為“西選”。
康熙皇帝擔心尾大難掉,經過一番慎重考慮,對眾大臣說道:“三桂撤亦反,不撤亦反,不若及今先發,猶可製也。”於是,斷然發出了撤藩令。
吳三桂接令,不覺氣急敗壞,當即殺死雲南巡撫,自稱周王、天下都招討兵馬大元帥,公開舉兵叛清。吳軍揮師北上,勢如破竹。加之康熙所撤的其它二藩也在廣州、福州舉兵,吳三桂散布在各地的黨羽紛紛起兵響應,一時間,叛軍迅速占領了廣西、福建、廣東、貴州、湖南、湖北、陝西、四川等十一個省的廣大地區。
年輕的康熙帝急忙調兵遣將南下討伐。
戰爭開始對清軍極為不利,各處戰場均居劣勢。吳軍來勢凶猛,咄咄逼人,旗兵懾於威勢,不敢進攻。直到康熙皇帝用招撫的辦法,爭取了一部分叛將的歸附後,才漸漸穩住了局麵。
一時間,清、吳雙方在長江中下遊一帶進入了對峙的拉鋸狀態,戰場主要集中在荊州江北和江西兩方麵展開。
吳三桂用兵之意,想以荊州和江西兩地為據點,突破長江天險,造成左右鉗形攻勢向北推進,扼住清朝咽喉之所在——北京。
吳三桂將重點之重點又放在了荊州附近的鬆滋長江湖口,他親率精兵駐紮於此。
吳三桂打了一輩子的大仗惡仗,可謂久經沙場的老將;他手下的軍隊,也是兵強馬壯、勇猛異常。可是,清軍也非等閑之輩,率師至荊州的征討大將是有名的清廷郡王勒爾錦,他手下的八旗士兵生來就在馬背上顛簸,在刀林箭雨中穿行,一個個如狼似虎。因此,戰爭打得相當殘酷,直殺得你進我退,難解難分,雙方勝負難以決斷,處於一種長期的膠著狀態之中。
康熙帝年輕,還隻二十出頭;可吳三桂已六十好幾,進入了老邁之境。顯然,雙方就這樣長期耗著,局勢對吳三桂猶為不利。生命緊迫,他可經不得拖啊。他希望速戰速決,馬上見出一個分曉,恨不得立時打進北京活捉康熙。可是,事情並不是他想象的那麼簡單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