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1(2 / 2)

怎麼辦?怎麼辦?吳三桂躺在軍營中的一把太師靠椅上,望著眼前閃爍跳動的紅燭光芒,不覺長長地唉聲歎氣不止。

他無能為力,隻得駐軍於此,聽憑命運的安排與事情的發展,也許,江西戰場會出現一個什麼奇跡性的轉折和變化吧?

回想自己傳奇的一生,征南戰北,總是依附、受製於人,先是明朝,後是大順,再是清廷。他不僅沒有得到應有的一切,反而被人們視為朝三暮四、反反複複的小人一個。當初,要是他誰也不投靠,自己獨立打天下,結果又會怎樣呢?

說不定,他早就是堂堂正正的當朝天子了呢。其實,這樣的機會並不是沒有啊,可他一次都沒抓住,就那麼眼睜睜地瞧著它們從自己身邊白白地溜走了。

就是到了今天,他吳三桂舉兵叛清,利用的還是明朝的名義,打的招牌、喊的口號也是“反清複明”,“共舉大明之文物,悉還中夏之乾坤。”因此,他的大軍每到一處,都受到當地老百姓的歡迎,他們把他視為解懸救民的救星,一個個剪下拖在腦後的尾巴——屈辱的辮子,那歡聲雷動的感人場景,大有簞食壺漿、以待王師之氣象。可是,明朝的那些遺老逸臣卻看穿了他的把戲,不願跟著他一道反清。他們認為明朝的大半個江山就葬送在吳三桂的手中,現在搖身一變,又要反清複明,怎麼會是出於真心呢?隻不過是在拉虎皮作大旗,想達到自己不可告人的目的罷了。

他隻能迷惑愚昧的農民,卻蒙不住知識分子的眼光。

那麼,何不幹脆亮出自己的牌子呢?

天子天子,我吳三桂又何嚐不是上天的兒子呢?

若是早有這份雄心,我吳三桂肯定不是今天這種受困於此的窩囊樣子了。聽說離此不遠的雞母山藏有比大禹九鼎還要高大的青銅九鼎,我何不將它們尋了出來?

青銅九鼎,就是王權、皇位的象征,隻要我得了它們,振臂一呼,天下必當雲集影從。然後,我堂堂正地登上龍位,名正言順地打出恢複漢人天下的旗號,那麼,推翻清廷,不就易如反掌了嗎?

這麼一想,吳三桂哪裏還象一個六十多歲的老人?不禁變得精神煥發、英氣勃勃了。

第二天,他親至前線巡視、布署了一番,然後帶著一班人馬靜悄悄地開進牛浪湖尋寶。

楚莊村及周圍的農民對滿人建立的清朝有著一種本能的反感,特別是清廷推行的強迫蓄發留辮更是刺傷了他們的民族自尊。因此,一見吳軍開到,他們主動獻出食物、提供住所;講述曆代尋寶者的故事,帶他們勘查地貌地形;還有不少年輕小夥子慷慨激昂地要求加入反清行列。

當地農民的行為大大鼓舞、感染了吳三桂,他的信心也更加堅定了。

他在當地農民的帶引下,圍著雞母山看了一圈又一圈;然後,他又到附近的一些山嶺和岩洞去觀看,研究地質地貌,比照著構想雞母山洞裏麵的形狀與特點。

雞母山所在的區域屬五億年前寒武係的岩石所形成的喀斯特地貌,周圍有大大小小的溶洞三十多個,都位於牛浪湖邊,真可謂無洞不水,水洞一體。他饒有興致地一個一個地觀看著這些山洞,發現洞口呈出各種各樣富有情趣的景象:有的虛掩柴扉半戶開,遮遮掩掩的隻露出半個口子;有的蓬門今始為君開,洞口落落大方全部敞開,令人一覽無餘;有的十裏暗流聲不斷,黑黑的洞中,水聲嘩嘩,流入縱深……

吳三桂一邊觀看,腦裏便生動地浮現出雞母山洞中的情形。雞母山洞,肯定也是一個巨大的溶洞,那裏麵,與他所看過的這些山洞定是大同小異。同時,他一邊想著曆代尋寶者當時的情景,分析熊子隱藏的真正洞口之所在。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