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陽之戰後,懷王怒不可遏,派出一支更大的部隊,打進秦國,以求報複。秦師變換戰略戰術,以退求進,待楚師到藍田,才大舉反擊。戰況對秦師不利,但韓、魏兩國各派銳師偷襲楚國,已逼近漢水。楚師從藍田回救,韓師和魏師當即退走。
是年夏,懷王命將軍景翠引兵伐韓,圍雍氏(在今河南禹州東北)。秦人揚言救韓,然而頓兵不進。東周以軍糧助韓師和秦師,楚師才退走。
公元前311年———懷王十八年,秦伐楚,取召陵。蜀相陳莊殺死蜀王,投降秦國。秦使到楚國,建議以漢中郡的一半———即武關外的商於之地交換黔中郡。秦人深謀遠慮,要求以易取之漢中交換難取之黔中,以期完成對楚國後方的迂回包抄部署。懷王徒逞意氣,對秦使說,寡人不想得到土地,隻想得到張儀。如果貴國把張儀交給寡人,寡人就把黔中送給貴國。秦使回報,秦惠文王遊移之際,張儀竟自請使楚。秦惠文王擔心楚人會加害於張儀,張儀卻以為無妨。《史記·楚世家》記張儀對秦惠文王說:“臣善其左右靳尚,靳尚又能得事於楚王幸姬鄭袖,袖所言無不從者。且儀以前使負楚以商於之約,今秦、楚大戰,有惡,臣非麵自謝楚不解。且大王在,楚不宜敢取儀。誠殺儀以便國,臣之願也。”
張儀到了楚國,懷王拒不接見,把他軟禁起來。靳尚受張儀指使,晉見懷王愛姬鄭袖,對鄭袖說,大王要看輕夫人了,夫人知道嗎?鄭袖大驚,盤問靳尚,靳尚便說,秦王非常喜愛張儀,可是大王要把張儀殺死。現在,秦王為了救張儀,準備把上庸六縣送給楚國,把一位美人獻給大王,把一些善於唱歌的女子作為妾媵。以後大王一定以秦女為貴,而以夫人為賤了。夫人不如給大王說說,讓大王把張儀放掉。果然,鄭袖日夜纏著懷王說,人臣各為其主,張儀對大王是十分推崇的,大王應該以禮待張儀,不然,秦人怕要打來了,那就求大王允許我們母子搬到江南去住吧,免得成為秦人的魚肉。懷王經不住鄭袖連哄帶勸,解除了對張儀的軟禁,還像以前那樣以厚禮待張儀。
《史記·張儀列傳》記張儀對懷王說:“且夫為從(縱)者,無以異於驅群羊而攻猛虎。虎之與羊,不格明矣。今王不與猛虎而與群羊,臣竊以為大王之計過也。凡天下強國,非秦而楚,非楚而秦。
兩國交爭,其勢不兩立,大王不與秦,秦下甲〔兵〕,據宜陽,韓之上地不通;下河東,取成皋,韓必入臣,梁(魏)則從風而動。秦攻楚之西,韓、梁攻其北,社稷安得毋危?……秦西有巴蜀,大船積粟,起於汶山(岷山),浮江已下,至楚三千餘裏。舫船載卒,一舫載五十人與三月之食,下水而浮,一日行三百餘裏……不至十日而距扞關。扞關驚,則從境以東盡城守矣(此句,《戰國策·楚策》作‘則從竟陵已東盡城守矣’),黔中、巫郡非王之有。秦舉甲出武關,南麵而伐,則北地絕。秦兵之攻楚也,危難在三月之內;而楚待諸侯之救,在半歲之外:此其勢不相及也。”
以戰相脅之後,張儀又以和相誘,《戰國策·楚策》記張儀對懷王說:“今秦之與楚也,接境壤界,固形親之國也。大王誠能聽臣,臣請秦太子入質於楚,楚太子入質於秦,請以秦女為大王箕帚之妾,效萬家之都以為湯沐之邑,長為昆弟之國,終身無相攻擊。臣以為計無便於此者。故敝邑秦王使使臣獻書大王之從車下風,須以決事。”
懷王在張儀這樣的說客麵前,變得全無主見了。《戰國策·楚策》記懷王對張儀說:“楚國僻陋,托東海之上。寡人年幼,不習國家之長計。今上客幸教以明製,寡人聞之,敬以國從。”於是派使者以車百乘入秦,獻“雞駭之犀”和“夜光之璧”給秦惠文王,相約和親。大夫屈原奉命使齊以重修舊好,這時回到楚國。《史記·屈原賈生列傳》記屈原“諫懷王曰:‘何不殺張儀?’懷王悔,追張儀,不及”。同書《楚世家》所記,與此無異。同書《張儀列傳》所記則不然,其文雲:“屈原曰:‘前大王見欺於張儀,張儀至,臣以為大王烹之;今縱弗忍殺之,又聽其邪說,不可。’懷王曰:‘許儀而得黔中,美利也。後而倍(背)之,不可。’故卒許張儀,與秦親。”所謂“許儀而得黔中,美利也”,這是不成其為理由的理由。假如說這也算是“美利”,當初自己何必提出要拿黔中交換張儀,以致出爾反爾呢?可見,懷王確實糊塗!張儀告別懷王,到韓國去了。據《戰國策·楚策》所記,懷王擔心張儀再次食言,從靳尚之請,派靳尚與張儀同行,一旦張儀食言,靳尚將殺死張儀。由此可知,懷王沒有派人去追殺張儀,甚至也沒有後悔放走張儀。
張儀的狡詐,懷王的愚魯,成為後人嘲弄和嗟歎的題材。唐人崔道融作《楚懷王》詩有句雲:“六裏江山天下笑,張儀容易去還來。”唐人徐夤作《楚國史》詩雲:“六國商於恨最多,良弓休綰劍休磨。君王不剪如簧舌,再得張儀欲奈何?”
楚、秦和親,由來已久。秦惠文王就有一位妃子娶自楚國公族,在其宮中號為“羋八子”。《史記·張儀列傳》記張儀說韓襄王曰:
“秦之所欲莫如弱楚,而能弱楚者莫如韓。非以韓能強於楚也,其地勢然也。今王西麵而事秦以攻楚,秦王必喜。夫攻楚以利其地,轉禍而說(悅)秦,計無便於此者。”韓襄王表示從其計,張儀乃由韓返秦,秦惠文王封之為武信君。張儀又為秦使齊,對齊湣王說:“今秦、楚嫁女娶婦,為昆弟之國。……”由此可知,懷王與張儀達成的楚、秦和親之約,確實付諸實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