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強化記憶能力,活用各種方法和技巧 (9)(2 / 3)

缺氮肥,生長緩慢,葉色發黃,甚至早熟早衰。

缺鉀肥,植株不高,葉片邊緣像火燒一樣,生長不旺盛,最後幹枯。

由於三者的缺乏症很容易混淆,較難記住,於是,有人便想出利用聯想記憶法(即根據教材內容,巧妙地利用聯想幫助記憶)。缺磷肥,把磷想成紫紅色的菱(磷)角,也就是葉、莖呈現紫紅色的斑點;缺氮肥,就想到蛋(氮)黃(葉色發黃);缺鉀肥,想紅燒甲(鉀)魚,也就是葉片邊緣像火燒一樣。然後,再記住,如果植株缺乏這幾種元素,都會出現生長緩慢的現象。

趣味記憶

趣味記憶,指利用諧音、順口溜、歌訣等幫助記憶。因為生動形象的、內容有趣的材料,在頭腦中留下的記憶保持量,遠遠超過內容枯燥乏味的材料。

例如,對於提出細胞學說的兩位科學家施來登和施旺,許多人很難搞清哪個是植物學家,哪個是動物學家。於是,有人聯想到了過年時貼的對聯:“五穀(植物)豐登(施來登),六畜(動物)興旺(施旺)”。結果,一下子就記住了。

生活記憶

生物知識與平時的生產、生活都有較密切的關係,在生物學習中,要注意聯係這些實際生活。聯係實際的學習,既有利於紮實掌握生物學知識,也有利於提高自己的解決問題的能力。

比如,夏天如果買回來的西瓜不甜,為什麼在上麵加少許鹽也可以讓它變甜?利用滲透壓原理解釋,細胞外濃度大於細胞內濃度,細胞失水,水分變少,因此,可變甜。

弄清知識內在聯係,“瞻前顧後”、“左顧右盼”

在記住了基本的名詞、術語和概念之後,還要學好生物學規律。要著重理解生物體各種結構、群體之間的聯係,也就是注意知識體係中縱向和橫向兩個方麵的線索。

如:關於DNA,在課堂上會分別在“緒論”、“組成生物體的化合物”和“生物的遺傳和變異”這三個地方學到,但教材中在三個地方的論述各有側重,為了加深印象,要學會前後聯係起來思考,即所謂“瞻前顧後”。又如:在學習細胞的結構時,我們會學習許多細胞器,那麼,這些細胞器的結構和功能有何異同呢?這需要做了比較才能知道,即所謂“左顧右盼”。這樣,就會強化記憶效果。

諧音、口訣記憶法

比如,原核生物、真核生物中易混的單細胞生物,可這樣區分記憶:原核生物——一(衣原體)支(支原體)細(細菌)藍(藍藻)子;真核生物——一(衣藻)團(藻)酵母(菌)發黴(菌)了;原核生物中有唯一的細胞器——原(原核生物)來有核(核糖體)。

組成生物體的微量元素,可以采用如下方式記:

①新鐵臂阿童木,猛!(Zn,Fe,B,*,Cu,Mo,Mn。)

②木驢碰裂新鐵桶,猛!(Mo,Cl,B,Ni,Zn,Fe,Cu,Mn。)

③鐵猛碰新木桶。(Fe,Mn,B,Zn,Mo,Cu。)

④鐵門碰醒銅母[驢]。(Fe,Mn,B,Zn,Cu,Mo。)

組成生物體的大量元素,可以這樣記:洋人探親,丹留人蓋美家。(O,P,C,H,N,S,P,Ca,Mg,K。注:People=人。)

八種必須氨基酸:甲硫氨酸、纈氨酸、賴氨酸、異亮氨酸、苯丙氨酸、亮氨酸、色氨酸和蘇氨酸可以這樣記:

①甲攜來一本亮色書。

②假設來借一兩本書。

③攜一兩本單色書來。

④協議兩本,帶情書來,纈異亮苯,蛋色蘇賴。

⑤苯賴色亮,異蘇甲纈,又笨,又賴,但顏色比較亮,容易酥裂,是雙假鞋。

活學巧記政治課程方麵的內容

政治的學習對於大多數的學生來說應該難度較小,但是政治主要是記憶的東西,在記憶方麵要花費大量時間。死記硬背,低效高耗;活學巧記,才能事半功倍。因此,要講究記憶方法,總結記憶規律,學會記憶,善於記憶,至關重要。如下一些方法和技巧可供參考:

雙向法

在政治學習過程中,經常會碰到一些聯係類的知識點需要掌握,有些人在識記和理解這類知識時,往往會出現遺漏,導致對相關內容的識記不全麵。“雙向法”的基本模式是“AB”,即在說明A和B之間的聯係時,既要說明A對B的影響,又要說明B對A的影響。在識記這類知識的時候,就要從這兩個方麵去記憶,這樣才能保證知識不遺漏。

比如,物質(A)和意識(B)的辯證關係——物質對意識具有決定作用(A對B),意識對物質具有能動作用(B對A),兩者相結合,才算完整表述了物質和意識的辯證關係。注意,這也是在分析聯係類知識時常用的分析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