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這些年代都很有特征,稍加注意,就不致混淆。
歌訣記憶法
歌訣記憶法就是把重要的曆史知識編成詩歌、民謠、順口溜、快板等形式來記憶。
例如,關於“曆代農民起義”,可以通過以下歌訣進行記憶:
陳勝吳廣揭竿起,劉邦項羽誅暴秦。
綠林赤眉滅新莽,黃巾起義反東漢。
隋煬帝,施暴政,群雄聚義在瓦崗。
黃王起兵為百姓,衝天將軍入長安。
元末義軍裹紅巾,改朝換代朱元璋。
李自成,進北京,崇禎吊死萬歲山。
洪楊率領太平軍,攻占南京作天京。
堅持反清十四年,中外敵人夢魂驚。
歌訣記憶法的好處是記憶時合轍押韻、朗朗上口,並且生動輕鬆,久久難忘,乃至於記憶終身。
濃縮記憶法
濃縮記憶法是抓住曆史知識的主要內容,扣住關鍵字,把複雜、繁多的識記材料加以凝練、壓縮進行記憶。
例如,整個中國近代史的內容實在太多,我們可以通過濃縮歸納,並巧妙地記憶它的知識框架:一種性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兩對矛盾(外國資本主義和中華民族的矛盾,封建主義和人民大眾的矛盾),三條線索(屈辱史、抗爭史、探索史),四大階級(農民階級、地主階級、無產階級、資產階級),五股思潮(封建專製、平均主義、君主立憲、民主共和、社會主義),六國列強(英、法、美、俄、日、德),七款條約(《南京條約》、《天津條約》、《北京條約》、《中法新約》、《馬關條約》、《辛醜條約》、《二十一條》),八個人物(林則徐、洪秀全、李鴻章、康有為、孫中山、袁世凱、**、蔣介石),九次運動(太平天國運動、洋務運動、維新運動、義和團運動、辛亥革命運動、新文化運動、五四運動、五卅運動、“一二·九”運動),十場戰爭(鴉片戰爭、第二次鴉片戰爭、中法戰爭、甲午中日戰爭、八國聯軍侵華戰爭、護國戰爭、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第二次國內戰爭、抗日戰爭、解放戰爭)。
濃縮記憶法的優勢是,增加大腦對知識信息的容量,減輕學習的負擔,而且適用的範圍較廣。但濃縮的部分應該是最精華的。
地理方位記憶法
所謂地理方位記憶法,就是借助地理學科中的方向位置,利用形象的圖形記憶曆史知識的一種方法。它的特點是形象記憶與理解記憶相結合、形象思維與抽象思維相結合。這種方法生動有趣,容易產生深刻的印象。比如如下幾種形式:
①“十”字記憶法。
此法多用於記憶疆域四至和曆史知識點,能成為四個方位的內容,如中國商朝、秦朝和唐朝,世界古代史中羅馬帝國的網至以及沙皇俄國在18世紀和19世紀時對外擴張情況等。
②“品”字形記憶法。
多用於鼎足而立的國家、政權和地區。可為正“品”字,也可以為側“品”字,還可以是倒“品”字。如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魏、蜀、吳三國的位置,遼宋夏金元時期遼、宋、西夏的並立,第三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開始、反攻,三路大軍越過黃河、挺進中原後建立或發展的根據地等。
③“口”字形記憶法
在要記憶曆史地圖內能略成四邊形的各個地點及與其有關的曆史知識。如中國唐朝安西都護府下轄的安西四鎮。世界史中意大利資本主義萌芽最初產生的地點;19世紀中期日本西南的四強藩等。
④“一”字記憶法。
此種方法多用於行政區劃的界線、行軍作戰的路線以及可以按“線”形記憶的曆史知識。如南宋與金簽訂的“紹興和議”中規定的金與南宋的界線,大平天國從永安到南京的進軍路線等。
⑤“×”號記憶法。
可以用來記憶疆域範圍以及與疆域有關的史實,也可記戰役中的作戰地點。如清朝初期統治者為鞏固遼闊的疆域所進行的鬥爭和采取的措施,就可以用此法記憶。東南記兩件:清軍進入台灣、設台灣府;東北兩件:雅克薩之戰、《尼布楚條約》的簽訂;西北記六件:天山以北三件,平定噶爾丹叛亂、設將軍駐烏裏雅蘇台、平定阿睦爾撒納叛亂;天山以南記三件:平定大、小和卓叛亂、設伊犁將軍、平定張格爾叛亂。西南記三件:賜予達賴、班禪封號和冊封製度,設立駐藏大臣,駐藏大臣與達賴和班禪共管西藏。
輕鬆愉快地記住豐富廣博的地理常識
地理知識豐富,涉及的範圍也廣,很多人都願意學地理,但又害怕記憶地理知識。下麵介紹一些既有趣又行之有效的記憶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