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強化記憶能力,活用各種方法和技巧 (7)(3 / 3)

比如,表示功率的公式P=W/t,P=Fv,P=IU,P=I2R和P=U2/R。第一式是定義式,其他各式都包含在這一式之中。或者說第一式是共性式,其他各式是用在不同場合、不同條件下的特殊式。

W=I2Rt和Q=I2Rt是用相同物理量表達不同物理量,就必須提出它們的不同意義。

最後,就是具有類似形式的、完全不同的物理公式F浮=ρ液gV和P=ρ液gh,要在理解意義的基礎上,不要弄混,牢牢記憶。

歸類法

把各種公式歸納成條,同類聯係起來,提高記憶功效。

列表法

通過列表,繁雜的公式內容即簡單化、特征化和條理化,一目了然,便於查閱,易於記憶。

概念法

有些公式從理解概念和掌握原理出發加以記憶,印象深刻。例如,關於液壓機有關壓力和壓強的計算公式,可以這樣理解記憶:因為液壓機是利用帕斯卡定律工作的,外加壓強由密閉液體直接傳遞,所以P1=P2,而P=F/S,故F1/S1=F2/S2。這樣,此公式的比例關係就不易弄錯。

推導法

由熟悉的公式經過推導步驟就可以推出其他的公式。

例如,電功率的公式:P=W/t,因W=IUt,故P=IU,又因為I=U/R,故P=U2/R;還因U=IR,故有P=I2R。這樣就在純電阻電路中,得出電功率P與電流強度I、電壓U和電阻R之間的各種關係。

變換法

由基本公式出發,自己通過數學變換,得出一個公式。這樣記憶起來就非常容易,不會搞錯。

單位法

一個公式的成立,公式兩邊各式單位一般相同,否則,公式是錯誤的。從某一物理量物單位可導出公式。例如,密度ρ的單位是千克/米3,千克是質量m的單位,米3是體積V的單位,故ρ=m/V。

比較法

將類似的公式中相同部分和不同部分分別找出,然後對不同的部分重點記憶,相同的部分聯合記憶。尋找規律,提高化學記憶能力

初學化學的人,往往苦於記憶元素符號、分子式、化學方程式等。要解除這種苦惱,需要找到科學的記憶方法。

和其他學科一樣,化學中許多東西是有規律可循的,可以在理解的基礎上記憶;但也有一些東西,聯係不是很直接或很少聯係,隻能靠多次重複,強化記憶。在長期的教學實踐中,許多師生創造了一些行之有效的記憶方法。下麵介紹幾種簡單實用的記憶法。

口訣式

即把本身聯係很少的材料編成“順口溜”,賦予它們外在的音韻和節奏,使材料合轍押韻、朗朗上口,增加趣味性,便於記誦。比如,“常見元素化合價歌”:

一價氫、鋰、鈉、鉀、銀,

二價氧、鎂、鈣、鋇、鋅,

銅、汞一、二,鐵二、三,

碳、錫、鉛在二、四尋,

硫為負二和四、六,

負三到五氮和磷,

鹵素負一、一、三、五、七,

三價記住硼、鋁、金。

用八句歌謠,概括了26種常見元素的化合價(包括固定價和可變價)。又如,“鹽的溶解性歌”:

鉀、鈉、銨鹽、硝酸鹽;

氯化物除銀、亞汞;

硫酸鹽除鋇和鉛;

碳酸、磷酸鹽,隻溶鉀、鈉、銨。

隻用四句就概括了八類鹽在水中溶解與不溶的情況。

這些歌謠,是初學者的“拐杖”,在初學階段,不失為事半功倍的記憶方法。

縮略式

這是在需要記憶的材料中找出一些關鍵性或概括性的字眼,作為提示或“中介”,以點帶麵的方法。縮略式又可分為“提示縮略”和“概括縮略”。

例如,在學習“氧化—還原”反應時,搞清電子得失與“氧化—還原”的關係,並判斷哪種物質是氧化劑、哪種物質是還原劑是很重要的。我們即可記住這樣的縮略結構:“失—氧—還”。它的意思是:“失電子的物質——氧化了——該物質是還原劑”。這是“提示縮略”的例子。“失”、“氧”、“還”這三個關鍵性的字眼,即可引起我們對整個意思的聯想,起了提示記憶的作用。

類比式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