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為書找到讀者(1)(1 / 1)

暢銷書是給誰看的?讀者!為什麼要出版暢銷書?讀者!為什麼有的暢銷書後來不暢銷了,原因是什麼呢?還是讀者!著名策劃人金麗紅有一句話說得好:暢銷書的靈魂是讀者至上。她說:“打造暢銷書有一個關鍵的東西,就是需要研究你的消費者;誰在買你的書?可能買多少?”有人說暢銷書的壽命一般是兩年,這包括紅極一時的“百家講壇”的暢銷書。2008年6月後這類圖書全麵下滑,《品三國(上)》連續幾個月業績走低,到6月份已跌出榜單的前30名;而馬未都說收藏係列在榜單上隻是曇花一現,上榜沒多久就消失了。

反過來說,有了讀者就可以出書,不管這本書有誰心懷不滿。王寶強的新書《向前進》一出來,就有人批評這不是他寫的,是攢的。還有人有酸葡萄心理,認為王寶強字都寫不端正還出書?但現在出書,隻要王寶強有出書夢想、有“粉絲”,有讀者願意買他的書,有何不能出的呢?在這兒,好賣才是硬道理。

而那些不清楚所策劃的圖書由誰來讀,不知道為誰策劃,不知道自己讀者閱讀興趣的“一問三不知”的編輯,是一種職業上的迷失。還有一種迷失是編輯放大了他的個性喜好。在一家出版社的選題討論會上,編輯們列出了他們認為最重要的選題。編輯A正在攻讀第二個學位,他列的選題是:怎麼樣寫畢業論文;編輯B的女兒正在上幼兒園,她列的是:學齡前兒童教育叢書;編輯C是個圍棋迷,他列的選題是:聶衛平棋路分析。這種把自己的想法移到他人身上,以為自己感興趣的內容一定是所有讀者感興趣的現象,在心理學上叫心理投射。

美國出版人邁克爾·科達在《暢銷書的故事》中一語中的:“到底是誰會想看這種書,這才是重點。不論這個人的品味和興趣是多麼的特殊,隻要他識字,他就是出版社服務的對象。”接力出版社按照自己的優勢和讀者的定位,把編輯部劃分為“低幼啟蒙”、“少兒文學”、“青春時尚”三大塊,分別針對0~5、6~17、18~25歲年齡段策劃選題。總編輯白冰解釋說,這個劃分非常簡單,完全按照出版物所針對的目標讀者的年齡,即0~25歲的“從尿布到約會”的年齡段來鎖定服務對象。三大塊又根據不同年齡段的閱讀需求、閱讀口味、接觸的媒體、購買力、購買習慣等的不同,製定不同的選題策劃、組稿、編輯排版、裝幀設計、定價、發行、宣傳的計劃。這裏有兩個層次,大的層次是把出版優勢和讀者定位結合起來,找準交叉點,細化的層次是從編印發、管理、培訓等方麵強化出版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