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創新理念上,有一個著名的“摩爾定律”,即電腦微處理器芯片的記憶容量,每18個月將增加一倍。這個定律是英特爾集團創辦人摩爾的預言,為此,英特爾集團還製定了“定時出擊”的政策,即每18個月必須推出新產品。
創新就是打破常規性思維和普遍適用的思路、方法。對企業而言,創新是發展的永恒動力。著名的微軟公司的成功秘訣有兩條最重要:人才和創新。
所以,一個人缺少了創新意識,這個人的生活永遠得不到改變;一個組織缺少了創新意識,這個組織永遠得不到發展。
台灣戲劇家,《暗戀桃花源》的導演賴聲川專門寫過一本《賴聲川的創意學》。餘秋雨認為他是創意學的高人,他在評價賴聲川的創意學時說:“人們很可能不知道什麼叫創意,卻一定知道什麼是沒有創意。”
李安也高度評價賴聲川揭示了創意的奧妙。
在賴看來,“創意其實可以分為兩種領域來學,即方法和智慧。方法的領域就是藝術,智慧的領域就是生活。”他認為,“每個人都有創意,之所以沒有找到,是因為存在不同厚度的屏障。”
圖書策劃的本質是創新。美國創新思維專家、《思考的玩具》的作者邁克爾·米哈爾科在其另一著作《創新精神》中提出,要“發現別人看不到的東西,思考別人想不到的東西,發現你沒有尋找的東西。”
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推出的《為書籍的一生》,通篇貫穿著一位19世紀中葉到20世紀30年代俄國最著名出版家綏青的出版創新曆程。綏青的工作口號是“不可以放棄!要達到目的!”
他一生致力於出版創新,建立了石印廠、抓住時機刊印軍事地圖和戰役地圖、成立圖書出版股份公司--綏青圖書出版公司、刊印通俗日曆、出版高質量的木版畫、出版可以撕下來的《俄國通用曆書》、出版禮品書,為紀念1911年廢除農奴製和1912年衛國戰爭100年,還出版了紀念版特裝圖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