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有源頭好書來
就出版社的稿源來說,大致有三種情況:
一是作者自然來稿,比例高的時候可以占到總書稿的30%。
二是編輯部約稿,是編輯人員主動向作者提出約稿的請求,或者得知某位作者正在寫作一部書稿,或者因為作者是某一學科的專家學者,希望作者根據出版社的要求專門撰寫書稿。
比如在美國對伊拉克劍拔弩張之際,新華出版社特別約請新華社常駐伊拉克記者李學軍緊急撰寫了《沙漠梟雄薩達姆和他的王國》的書稿,並於2002年3月初投入市場。在這之前的一個月,已有世界知識出版社出版了商裔的《一個人的抵抗--走進薩達姆》。
胡曉明是新華社駐美國華盛頓的記者,伊拉克戰爭時是唯一得到批準上了航空母艦跟隨美軍行動的中國記者。聽到這一消息,新華出版社當即與他取得聯係,並與首都發行所達成了包銷意向。可惜這部書稿由於種種原因被另一家出版社出版了。
出版社這類約來的書稿占的比例大,有60%以上。
三是雖然也屬於約稿,但融入了策劃,對這種書稿,出版社策劃人員有更多的參與,是從書稿撰寫到宣傳再到營銷的係統行為,約占整個出版社書稿的10%。值得注意的是,近些年的暢銷書作者構成發生了變化,傳統意義上的作者隊伍淡出暢銷書市場,非文學專業的作者隊伍日顯生機,脫穎而出,成為一道亮麗風景。《狼圖騰》作者薑戎是經濟學家,《狼煙北平》作者都梁是從事石油工作的,《龍跡》作者岩鐵從事龍的研究長達20多年,《圈子圈套》作者王強是IT精英。這些圖書的作者都有很強的專業背景。相反,許多著名作家漂浮在上層,遠離讀者。文學評論家白燁說,名家漂浮在上層,過的是天天開會,坐在飛機上的偽生活。
為了鼓勵編輯策劃出更多的優秀選題,有許多出版社實行組稿人製度。組稿人有時和編輯是一個人,有時是不同的兩個人,即隻管組稿,並不做案頭工作。如果寬泛點,組稿人也可以是出版社以外的人員。
組稿人的重要性在於,他是專門解決選題問題的。已有很多出版社把編輯分為策劃編輯和案頭編輯(簡稱文策分離),前者的主要工作是策劃選題,後者主要是文字編輯。
編輯的個性、能力是有差異的,有的編輯喜歡公關,社交廣,在單位坐不住,那麼就要發揮他聯係、交友廣泛的特長。有的編輯性格內向,不善言談,但工作認真細致,編輯業務水平高,能坐得住,這樣的編輯適合做案頭工作。
好的書稿有賴於策劃編輯密切與高水平作者的聯係,培養有潛力的作者隊伍,這樣才能為出版社提供源源不斷的好書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