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0本暢銷書之最(1 / 1)

日本資深童書出版人鬆居直曾說:“出版社應該有常銷書和暢銷書這兩類書,編輯者的眼光就體現在發現這樣兩類作品上。”需要對鬆先生的話補充的是,暢銷書有一部分可以轉化為常銷書。

同樣是日本出版人井狩春男在所著《這書要賣100萬》中認為,不論印量的多少,隻要出版社能把書賣給“想要閱讀”或“應該需要閱讀”的讀者,即使該書印量不多,隻要能全部賣出,一本不剩,那這本書就是暢銷書。

他是站在讀者的角度來論述暢銷書的。在他的話中,有一個意思值得我們關注,發行多少才是暢銷書?他的定義是兩點:一是賣給了想要的讀者,二是一本不剩地賣出去了,這就是暢銷書。

簡單說,能夠有廣泛社會影響和很大發行量的圖書就是暢銷書。在中國,僅以發行量來衡量暢銷書還不全麵,因為許多通過行業和行政指令發行的圖書數量雖大,但不是真正意義上的暢銷書。真正的暢銷書必須是在市場暢銷的。

值此,我們有必要了解一下世界上著名暢銷書的發行量。有人統計了有史以來最暢銷的30本圖書,排在前3名的是《聖經》(50億冊)、《毛主席語錄》(9億冊)、《新華字典》(4億冊)。還有3本發行量超過6000萬的書是《指環王》(1億冊)、《哈利·波特與魔法石》(9000萬冊)、《達·芬奇密碼》(6500萬冊)、《麥田的守望者》(6000萬冊)。

羨慕吧?

在美國,對暢銷書有一個衡量標準,那就是暢銷書排行榜。目前中國還沒有哪個權威性強的圖書排行榜。《寄語月光》作者、美國作家凱瑟琳·庫爾特,是著名的懸疑小說作家,寫聯邦調查局特工的,其作品已發行4000萬冊,她說“登榜”(登上《紐約時報》暢銷書排行榜)那種感覺至死難忘,每位作家一定記得第一次聽到自己登榜時正在何地,正在做何事。

美國卡德爾圖書公司的發行人邁克爾·卡德爾說得更為直接:“身為暢銷書作家,就等於打開了金庫的大門。”

甚至一位叫尼古拉斯·斯帕克斯的,通過分析圖書排行榜而成為暢銷書作家。他觀察《今日美國》的前50名暢銷書榜,第一個發現是上榜的重要原因原來由於作家的名字;第二個發現是每個圖書類型可以再細分為次類型。比如驚悚小說可細分為法律驚悚、科技驚悚等。而每個次類型都有幾位可以支撐的主要作家。

有趣的是每個次類型之下都有三巨頭著名作家。之後,尼古拉斯開始尋找一種還沒有三巨頭占領的次類型。他發現隻有羅伯特·詹姆斯·沃勒一個人在寫愛情故事。為此,他以太太的祖父的母親身經曆為基礎,寫出了《手劄情緣》,從而獲得了100萬美元的版稅,躋身於暢銷書作家行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