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當下的社會中,人們對初入社會的青年人缺少必要的規則意識,事事以自我為中心的行為方式頗有看法。這些看法,輕者引來“不懂規矩”之類的譴責,重則可能變成實質性的挫折和麻煩。許多年輕人對此也頗感痛苦與不適應。其實,他們的這種痛苦,也許是父母在很小的時候就給他們種下的。因此,從小給孩子灌輸尊重遊戲規則的意識,是非常必要的。
我女兒小美,從3歲開始就迷戀上“剪刀石頭布”遊戲,那時,她的手變動還不靈巧,幾乎不會隨機應變,一剪刀就青一色剪刀,一石頭就全部石頭,大人在和她玩時,很輕易地就掌握了規律,貌似很公平地用剪刀石頭布方式決定的許多事,最終都是大人的意願。
但這種好日子不久就結束了,很快,小美就悟出其中的奧妙,於是也由生變熟且熟能生巧地變成了高手,時不時會把爸爸媽媽打敗。這時,大人想通過剪刀石頭布達成自己願望的可能性,就有一些難度了。而在這種情況下,大人的表現,對孩子的規則意識,就有巨大的影響了。假如在這個時候,大人覺得這隻是個遊戲,而輕易地將結果改變,那麼,在不經意之中改變的,也許就不隻是遊戲本身的結局。
比如,有時,剪刀石頭布敗了,而必須答應美兒一件我並不太情願的事時,我通常選擇的是認可。而有時,在美兒敗了的時候,即使她麵露難色或撒嬌賴皮,我也努力堅持結局。當然,這種堅持有時也耐不住孩子的軟纏硬磨,更重要的是耐不過自己的潛意識—這不過是個遊戲,何必那麼較真?她畢竟還是個孩子。正是基於此,使美兒在家中的剪刀石頭布遊戲中,時常處於不敗的境地,遊戲之於她,隻不過是達成願望的一個過程而已。
這種無意識中為孩子造成的順境,不久就遇到了麻煩。有一天,美兒在幼兒園和小朋友打架了,起因就是與小朋友約好剪刀石頭布,誰贏誰先玩“打老鼠”遊戲,但她落敗了,就不承認結果,而小朋友們並沒像家中的大人那樣,輕易地讓步,於是就打了起來。
這個場麵頗有點像小青年們初踏入社會那樣,當他們作為家中的嬌子,一路順風地撒嬌耍賴掙脫家庭中的所有規則,而踏上社會,所遇的都是與自己有著相似成長經曆,也覺得自己必須站在規則之上的同類;或根本不願意也沒有義務放棄規則遷就他們的前輩時,其受挫感與沮喪甚至敵意感是可想而知的。正是基於這個原因,我們應該從小培養孩子尊重規則,從一個個小遊戲開始,有時甚至需要咬牙堅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