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還真的點起火,支起鍋了,這是真要給燒了?”

林遠的操作讓不列顛人一頭的霧水,甚至都忘了吐槽。

因為複合弓的製作方式和單體弓有著太大的區別,所以在林遠將弓胎的三部分組合在一起之前,他們是完全無法理解。

就連號稱是現今世界上第一製弓大師的羅賓漢都有些摸不著頭腦。

而林遠想要將弓胎組合在一起,就得先熬膠。

畢竟弓把就是靠膠組合在弓臂上的,就連弓稍除了開槽以外,也得用膠來輔助。

所以林遠看眼看自己夾起的鍋上水開的時候,就將準備好的魚鰾一起丟了下去,並且還加了一些石灰堿幫助快速成膠。

一般來說,用動物皮熬製成的膠都能用來做弓,但是根據經驗總結,還是魚鰾膠最為有效。

而在等待熬膠的過程中,林遠也開始了下一步。

處理角和筋。

角,就是動物角,需要切成薄片狀,貼於弓臂的內側。

製弓主要選用牛角,以本白、中青、未豐之角為佳。

《考工記》有記載:“角長二尺有五寸(近五十厘米),三色不失理,謂之牛戴牛”。

意思是這是最佳的角材,因為一隻角的價格就相當於一頭牛,所以稱之為牛戴牛。

筋,即動物的肌腱。

選筋要小者成條而長,大者圓勻潤澤。

筋除了可以用於製作弓弦以外,還需要將筋腱通過去除油脂,幹燥,反複捶打等過程處理後,用手撕成極細的筋絲,最後貼博於弓臂的外側。

筋和角的作用,其實都是在增強弓臂的彈力,使箭射出時更加勁疾,中物更加深入。

這也是複合弓和單體弓的區別之一。

單體弓的彈力被限製在了木材本身的彈力上,所以想要提升威力就隻能不斷的加大弓的體型。

以至於出現了將近兩米的長弓,雖說威力上去了,但是十分不利於攜帶。

而複合弓則是通過不同的複合材料來提升弓的彈力。

至此,除了最後完工時才能用的上的絲和漆。

林遠準備的六材中四材都已經派上了用場。

但是距離真正的完工,還有著相當長的距離。

這還隻是剛剛開始而已。

在林遠將角和筋處理完畢後,魚膠差不多剛剛熬好。

於是他立刻將製作好的弓臂和弓把粘合在了一起,用繩子死死的綁住之後就放在了一旁。

到這裏,看似很快,但其實林遠和紮克都已經忙碌了一整天了。

紮克通過不斷的彎曲試驗,差不多已經將弓背給調整好,接下來就是更加漫長的“馴弓”。

剛剛切削過的弓背不宜操之過急,所以他決定讓自己和弓背都先休息一晚。

而林遠這邊,也需要至少靜置一晚,才可以讓弓胎的各個部位充分的粘合在一起。

一夜的時間看似很長。

但實際上,如果是傳統的製作方法,所需要的時間跨度則是更久。

《考工記·弓人》又有記載:“取六材必以其時,六材既聚,巧者和之。”

意思是製弓所用的六材,必須要在不同的時間處理,聚合在一起才能發揮出最好的效果。

林遠用一天時間處理的木、角、筋、膠,按照傳統的工藝需要整整四個季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