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傳統的製弓工藝中,需要在冬天剖析弓幹;春天治角;夏天治筋;秋天合攏諸材。
等到第二個冬天的時候,再把弓臂置於弓匣之內定型。
等到嚴冬極寒的時候再修治外表。
這是因為冬天的時候剖析弓幹,受冷收縮木頭的紋理自然平滑細密。
順著紋理處理的木材,效果最好。
春天治角,是因為這個時候的動物狀態最好,角也自然潤澤柔和。
夏天治筋,撕成細絲的筋在高溫的天氣下也不會輕易糾結在一起。
等到秋天的時候再合攏諸材,隨著氣溫的降低,貼合自然緊密。
等到寒冬定弓體,張弓就不會變形。
一直要到嚴冬極寒的時候,膠、漆完全幹固,這時候才可以修治外表。
等到來年春天天氣溫暖的時候裝上弓弦,不會輕易繃斷。
再藏置一年,方可使用。
這也是為什麼,古代一把弓往往需要兩三年的時間來進行製作。
但實際上,其中很多的操作都隻是工坊在大規模製作弓時為了提高成功率,避免出錯而已。
畢竟在人類難以影響到天氣的古代,氣溫和濕度的輕微變化就會讓製作的成功率受到很大的影響。
所以需要嚴格的根據季節來,盡量提高成功率。
但是現在,有著許多的方式可以改變局部區域內的溫度和濕度。
加上林遠有著係統的幫助,也避免了許多出錯的可能。
這樣下來他就可以節省許多的時間,不用像傳統的工藝那樣花上幾年的時間。
林遠扭動了幾下桌邊的按鈕。
實際上,在剛剛處理弓胎的過程中,他已經反複扭動了這些按鈕很多次。
他現在所在的這個房間,是請寧筱幫忙改造過的,畢竟軍用級別的要比民用的更加高級。
可以通過手邊的按鈕就十分輕鬆的控製房間內某個的溫度、濕度等一切因素。
此時他就將粘合好的弓胎,放進了房間內一個密閉的區域,隨後調節了其中的溫度和濕度。
這樣就可以快速的完成粘合。
完成了這一切之後,林遠也暫時做不了什麼了。
必需要等到弓臂粘合完成之後,才能貼片粘筋,牛角和牛筋他也都已經處理好了。
至於弓弦,在弓臂完成能夠上弓之前最好都不要先一步處理,以免材質受損。
而隨著兩邊同時開始休息,今天的直播也暫時告一段落。
鏡頭再度切回到了主舞台上,楊璿再度出場。
“各位,兩位大師今年的工作就告一段落了。”
“製造長弓是一件十分漫長的事情,所以不是一天可以直播完的。”
“明天的同一時間,我們將繼續直播,大家可以先休息了。”
而直播間的觀眾一時間都沒有反應過來。
畢竟之前的比賽也會持續好幾個小時,但是都是在當天就結束的,這樣持續好幾天還是第一次。
而沒有了直播看,他們就開始在網上討論了起來。
“大家怎麼看?有懂行的嗎?林遠大師能贏嗎?”
“雖說我沒有上過榜,但是從事弓箭製造的行業也有幾十年了,紮克大師可以說是最為標準的長弓製造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