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位專家研究發現:台灣地區的日照時數在10年內,減少了15%;下毛毛雨、都市起霧的幾率也大幅下降;北澇南旱趨勢顯著;東南亞熱帶蝴蝶,已北上飛到台灣入侵溫帶蝴蝶地盤;過去隻存在於北回歸線以南的登革熱病,現已“北伐”,攻克台中和台北;在攝氏20幾度才比較活躍的蚊子,現在冬天的活力比夏天強;曆史上隻在每年6月份開花的鳳凰樹,如今可以開到九十月份……
日本東京作為全球經濟實力第一的城市,也正麵臨著海平麵上升的威脅。為此,日本國土交通省透露,日本已經開始研究具體對策。
2007年,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第四次報告中曾提醒日本慎重對待氣候變暖,“若海平麵上升1米,那麼在東京、大阪和其他沿海地區的近2400平方公裏範圍和大約410萬人將會遭受洪水災害”。
2010年4月,日本中央防災會議專門調查會以IPCC的報告為基礎,預測了東京灣沿岸到本世紀末因海平麵上升可能麵臨的一係列嚴重威脅。結果證明,如果屆時發生1934年日本室戶台風那種特大台風,東京最多將有約7600人死亡,約80萬人受災。在最嚴重的情況下,東京都、千葉縣、神奈川縣將有約280平方公裏遭受水災,受災人口將達約140萬人。據觀測,40年來,東京灣橫須賀海平麵潮位已經平均每年上升2毫米。
同時,地震也在步步逼近東京。日本科學家的研究表明,今後50年東京發生直下型地震(直下型地震:即震源位置所在地發生的地震。在大城市及其周圍地下發生的地震稱為城市“直下型地震”,這類地震往往會造成城市較大的損失。最典型的城市“直下型地震”是1976年的我國唐山地震和1995年的日本阪神地震。)
的幾率為90%。日本首都圈肯定會發生7級以上的大地震。
美國第二大城市洛杉磯同樣形勢危急。
2007年,IPCC的第四次報告認為,到2080年,美國的洛杉磯將受到海水上漲和災害性風暴的雙重影響。而到2090年,發生在美洲大陸的大洪水將由每100年一遇變為每三四年就發生一次。
2009年初,計算機模型顯示,如果本世紀末海平麵上升1.4米,加州數以萬計的人和數十億美元的基礎設施及財富將會被置於險境之下。於是,美國加州跨部門的氣候行動工作組(ClimateActionTeam)提醒加州居民必須做好準備及應對洪水、侵蝕和其他由於海平麵上升帶來的影響。
這個擁有好萊塢的“天使之城”,還麵臨著強烈地震的威脅。
2007年距離洛杉磯市中心約80公裏處發生了4.7級地震,美國《自然》雜誌發表文章稱,“通過對20年來的數據資料進行研究發現,洛杉磯地區聖安德烈斯斷層壓力一直在逐漸加強,斷層內部運動在整個觀測史上達到峰值,這有可能導致未來幾年內發生摧毀洛杉磯市的大地震。”由此,專家預計,這場可能發生的地震將給當地帶來1500億美元的損失,洛杉磯市甚至還有可能被夷為平地。
……
香港、台北、東京、洛杉磯……這些城市,隻是平均海拔在66米以下的沿海城市中的滄海一粟。
氣候變化帶來的危害是全球性的,在這個命題下,所有的城市,無論發達與落後、無論富裕與貧窮,無一能夠“置身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