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華將軍的想法代表了在朝誌願軍大多數將領的心聲:“要是再打上半年,情況會大不一樣!”
從戰略和戰鬥結果來看,朝鮮戰爭打到後期,當中國人民誌願軍已經適應了美國人的飛機和大炮後,戰爭的態勢已經趨向於有利我方的發展了,將軍們對未來勝利的期待完全是可能。
7月27日,朝鮮人民軍最高司令官金日成元帥、中國人民誌願軍司令員兼政治委員彭德懷聯名向朝鮮人民軍、中國人民誌願軍發布停戰命令:
“自1953年7月27日22時起,即停戰協定簽字後12小時起,全線完全停火。”
當晚21時45分,分界線上槍炮聲大作。
五顏六色的照明彈、曳光彈滿天飛舞,把滿山遍裏照得一片通紅,所有的人都拚命地把子彈袋裏的子彈往槍膛裏裝填,抓緊這最後的機會,再享受一下硝煙的刺激。
這不是打仗,是鬆馳前的發泄,直到22時整,槍炮聲戛然而止,萬籟寂靜。
轉瞬間,夏夜的涼風將陣陣蟬鳴蛙叫送到人們的耳中,戰場上突然出現的寧靜代表著——和平女神,終於姍姍來到了朝鮮半島。
至此,曆時3年又一個月的朝鮮戰爭和曆時兩年另9個月的抗美援朝戰爭,結束了。
中朝聯合司令部發表戰績公報:
自1950年6月25日至本日止,朝鮮人民軍和中國人民誌願軍共斃傷俘敵1 093 839名,其中美軍397 543名,擊落擊傷和繳獲敵機12 224架,擊毀擊傷和繳獲敵軍坦克3 064輛,擊毀擊傷和繳獲敵軍各種炮7 695門,擊沉擊傷敵軍艦艇257艘。
其中中國人民誌願軍創造的戰績為:
斃傷敵671 954人,俘敵46 088人,勸降435人,共計718 477人,其中美軍290 000餘人;擊毀擊傷敵坦克2 006輛、汽車3 165輛、裝甲車44輛、飛機10 629架、各種炮583門;繳獲敵坦克245輛、汽車5 256輛、裝甲車51輛、飛機11架、各種炮4 037門、各種槍73 262支(挺)。
這是一個豐碩的戰果。
在長期的革命戰爭中,中國人民解放軍在戰果統計方麵的嚴肅性是有口碑的,即或是對手,也常有稱道之語。孟良崮戰役攻占孟良崮後,因清點戰果時發現了尚有萬餘人漏網,粟裕即令部隊重新投入戰鬥,方將國民黨軍整編第七十四師和整編第八十三師一部全殲,就是一例。在軍委作戰局工作過的張清化、雷英夫等老同誌也回憶說,當時******、******等軍委領導對統計的準確性非常重視、非常仔細、非常認真——淮海大戰時曾為殲滅黃維兵團的騎兵究竟是一個營還是一個團就不厭其煩地往返電報與參謀人員反複核實。
畢竟這關係到對戰場形勢的基本估計,也必須認真核實。
然而在朝鮮戰場上,雙方大多數時間都處在陣地戰狀態,任何一方絕對控製戰場繳獲對方全部擋案的情況都很少,除俘虜人數外,對對方的殺傷數字隻能靠估計和推測——在使用遠射程攻擊武器時尤其如此,所以雙方戰果統計數字出現誤差都是難以避免的。
中國人民誌願軍也付出了重大的傷亡。
根據誌願軍作戰部門和衛勤部門統計和估算 ,自1950年10月25日參戰至1953年7月27日停戰,中國人民誌願軍共計陣亡114 084人,醫院救治傷員383 218人次(1953年以前非戰鬥負傷均計入傷員統計),其中治愈歸隊217 147人次,救治無效致死者 21 679人,去掉傷員因第二、第三次負傷而造成統計上的重複數字和救治無效死亡以及非戰鬥負傷者,故最後確定的戰鬥傷亡減員總數為366 000餘人。
除傷亡減員外,誌願軍還有25 621人失蹤,失蹤者中除在美方戰俘營中的21 400餘人外,尚有4 000餘人下落不明,估計多已在戰地或在被俘後死亡。
如此可以確定,加上失蹤人員,在整個抗美援朝戰爭中,中國人民誌願軍共計戰鬥損失392 000餘人。
除戰鬥損失外,醫院還收治過患病住院的軍民455 199人次,其中314 000餘人次治愈歸隊,病亡者13 210人,加上陣亡、因傷救治無效死亡等明確死亡者和失蹤後估計已死亡者,在整個抗美援朝戰爭中,中國軍民因各種原因死亡的人數在152 973人以上。
從六十年代到九十年代,中國政府民政部門又反複對抗美援朝戰爭中中國軍民的死亡人數進行了多次反複調查和核實,工作極其細致認真,確認中國軍民在戰爭中的死亡人數為171 667人。
這是一個巨大的犧牲。
加上朝鮮人民軍的傷、亡、失蹤數字,中朝軍隊共付出628 000餘人的兵員損失代價。
在戰爭中,中國軍隊共消耗各種物資560萬噸,其中彈藥一項即達25萬噸,開支戰費62億元人民幣(按當時彙率相當於26億美元)。中國軍隊共戰損坦克9輛、飛機231架、各種炮4 371門、各種槍87 559支(挺)。
對於一個新生的國家來說,這是一個相當昂貴的支出,以至於後來有經濟學家曾經說過,正是由於朝鮮戰爭所以中國的崛起最少被拉了十年的後腿,但縱觀曆史這些所謂的學者又怎麼知道,如果不打那一仗,怎麼又可能有一個安定的環境來讓我們貧窮的國家能安心地發展經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