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7章 停戰協定(1 / 3)

下一本軍文是關於越南戰爭的內容,血刃打算寫個英雄三部曲,但這書正在準備,可能一個月後上傳吧。

在這期間呢,血刃又劃了一都市的新書,算是做一種嚐試,血刃的書,書友們可能都有一些了解吧,大都男人熱血,新書的風格也是如此,如果書友們有興趣,還請收藏一下吧!

書名《KO之王》新馬甲兵血未冷,地址:http://www.qidian.com/Book/1950803.aspx

7月26日,中朝代表和美方及其盟國代表就此問題達成諒解並商定,於7月27日在板門店正式簽署停戰協定。

當日,中朝代表團發表公告:

朝鮮停戰協定已由談判雙方完全達成協議,雙方訂於7月27日朝鮮時間上午10時,在朝鮮板門店由我方代表團首席代表南日大將與對方代表團首席代表哈裏遜中將先行簽字,然後送朝鮮人民軍最高司令官金日成元帥及中國人民誌願軍司令員彭德懷將軍與聯合****總司令克拉克上將分別簽字。

根據協定,雙方控製下的一切武裝力量,包括陸、海、空軍的一切部隊和人員,於雙方代表團首席代表簽訂停戰協定後12小時起,即1953年7月27日朝鮮時間22時起,完全停止一切敵對行為,而停戰協定和附件及其臨時補充協議的一切其他條款,亦一律於停戰的同時開始生效。一切軍事力量、供應和裝備將於停戰協定生效後72小時內從非軍事區撤出。

根據1951年10月23日雙方在協議中的規定,“中朝代表團方麵負責供給適當的共用設置,以作雙方代表團、會議場所之用,並負責會議室內之布置。”

停戰談判的簽字大廳由中朝方麵承建。

這時,國內一批建築工人正在為誌願軍代表團修建辦公地點和宿舍,於是由朝鮮人民軍談判代表李相朝少將和朝鮮人民軍代表團秘書長朱然上校負責設計和組織施工,在一夜之間,建起了一座組裝式木屋。這座木屋大廳具有朝鮮民族風格的飛簷鬥拱的大廳,寬敞明亮,正麵朝南,凸字形的突出部分位於北方。

大廳正麵入口處畫著兩個巨大的藍白相間的和平鴿。

和平鴿嘛,就是和平的象征。

7月27日,一個曆史性的日子到來了。

上午9時,專程來采訪這個世界頭號新聞的無冕王們呼拉拉地一下來了200多人,三五成群地跑來跑去,到處追著雙方的新聞聯絡官探內幕套材料,都想多多地為自家那報紙多湊些花邊。

畢竟這新聞尺碼太大了。

大廳裏布置得很是莊重。

中朝軍隊代表入西門,“聯合****”代表入東門。

對等,這沒啥說道,也沒什麼敗北不敗北的嫌疑。

裏麵的東西陳設也是對稱的,以示平等。

簽字桌也是東西各一張,方桌兩則佇立著各自的助簽人員。

西邊,桌上立著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國旗。

東邊,桌上立著聯合國旗。

朝鮮停戰協定及附件的簽字文本也是對等的,有朝文、中文、英文共18本,為中朝軍隊準備的9本用深棕色皮麵裝幀,“聯合****”準備的9本用印有聯合國徽記的藍色裝幀。3種文字均經雙方核定,一字不差。待完成正式簽字後,雙方各保存一份(中、朝、英文3本),另一份(中、朝、英文3本)由軍事停戰委員會保存。

9時30分,中朝軍隊和“聯合****”各8名佩帶袖章的安全軍官分別步入大廳西部和東部的四周,佇立守衛,隨後,雙方出席簽字儀式的人員也分別從東西兩門入廳就座。

10時整,雙方的主角出場。

中朝代表團首席代表、朝鮮人民軍大將南日身著筆挺的軍禮服,與“聯合****”代表團首席代表、美國陸軍中將威廉?哈裏遜一起,從大廳南門進入大廳,分別在簽字的會議桌前就座。

兩位首席代表分別在本方助簽人員的協助下,在為自己一方準備的9本停戰協定文本上簽字。之後,由助簽人員同時交換9本,再在對方交來的9本停戰協定文本上簽字。再之後,助簽人員將這9本停戰協定文本帶回,速交本方司令官簽字。

10分鍾後,簽字結束。

按約定,雙方首席代表簽字時間即作為停戰協定簽字時間。

此刻,是1953年7月27日10時10分。

這是個曆史性的時刻,聯合****”總司令、美國陸軍上將馬克?克拉克依然心存不甘,這位“聯合****”主帥悵然歎道:

“我們失敗的地方是未將敵人擊敗,敵人甚至較以前更強大,更具威脅性。但是我們沒失敗,我們隻是暫時停止了進攻!”

可是實際上呢,他克拉克感覺到不甘心,而我軍的指戰員心裏更是對這個和談結果產生了保留意見,作為了一個純粹的軍人,也難怪這些戰將們有不理解的地方,因為作為軍事指揮員來說,他們對軍事判別比政治經濟方麵要敏感得多。

在所有的簽字人員中,其實彭德懷是最後一個在停戰協定上簽字的人,也是唯一一個實現停火後才在停戰協定上簽字的司令官。

彭德懷之所以最後一個簽字,是因為心中亦有不平氣,作為軍人,作為大軍統帥,他覺得太便宜了對手。

“我在簽字時心中想:先例既開,來日方長,這對人民說來,也是高興的。但當時我方戰場組織,剛告就緒,未充分利用它給敵人更大打擊,似有一些可惜。”他在自述中如是寫道。

說實話,如果不是停戰協定的簽定,其實彭德懷懷將軍已經做好了在朝鮮戰場上的攻擊計劃,他打算再戰3至6個月,再打3至5次攻勢、把戰線南推六七十公裏,然後再撤回“三八線”,退讓地區作為緩衝區,設特別委員會,允許南朝鮮共同管理,結果將更為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