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經宜冬,其神專也;讀史宜夏,其時久也;讀諸子宜秋,其致別也;讀諸集宜春,其機暢也。

[原評]

經傳宜獨坐讀,史鑒宜與友共讀。

[原評]

孫愷似曰:深得此中真趣,固難為不知者道。

王景州曰:如無好友,即紅友亦可也。

無善無惡是聖人(如帝力何有於我;殺之而不怨,利之而不庸;以直報怨,以德報德;一介不與,一介不取之類),善多惡少是賢者(如顏子不貳過,有不善未嚐不知,子路人告有過則喜之類),善少惡多是庸人,有惡無善是小人(其偶為善處,亦必有所為),有善無惡是仙佛(其所為善,亦非吾儒之所謂善也)。

[原評]

黃九煙曰:今人一介不與者甚多,普天之下,皆半邊聖人也。利之而不庸者,亦複不少。

江含中曰:先惡後善,是回頭人;先善後惡,是兩截人。

殷日戒曰:貌善而心惡者,是奸人,亦當分別。

冒青若曰:昔人雲:善可為而不可為。唐解元詩雲:“善亦懶為何況惡”,當於有無多少中更進一層。

天下有一人知己,可以不恨。不獨人也,物亦有之。如菊以淵明為知己,梅以和靖為知己,竹以子猷為知己,蓮以濂溪為知己,桃以避秦人為知己,杏以董奉為知己,石以米顛為知己,荔枝以太真為知己,茶以盧仝、陸羽為知己,香草以靈均為知己,蓴鱸以季鷹為知己,蕉以懷素為知己,瓜以邵平為知己,雞以處宗為知己,鵝以右軍為知己,鼓以禰衡為知己,琵琶以明妃為知己。一與之訂,千秋不移。若鬆之於秦始,鶴之於衛懿,正所謂不可與作緣者也。

[原評]

查二瞻曰:此非鬆、鶴有求於秦始、衛懿,不幸為其所近,欲避之而不能耳。

殷日戒曰:二君究非知鬆、鶴者,然亦無損其為鬆鶴。

周星遠曰:鶴於衛懿,猶當感恩,至呂政五大無之爵,直是唐突十八公耳。

王名友曰:鬆遇封,鶴乘軒,還是知己,世間尚有劚鬆煮鶴者,此又秦、衛之罪人也。

張竹坡曰:人中無知己,而下求於物,是物幸而人不幸矣。物不遇知己,而濫用於人,是人快而物不快矣。可見知己之難,知其難,方能知其樂。

為月憂雲,為書憂蠹,為花憂風雨,為才子、佳人憂命薄,真是菩薩心腸。[原評]

餘淡心曰:洵如君言,亦安有樂時耶?

孫鬆坪曰:所謂君子有終身之憂者耶。

黃交三曰:“為才子佳人憂命薄”一語,真令人淚濕青衫。

張竹坡曰:第四憂,恐命薄者消受不起。

江含征曰:我讀此書時,不免為蟹憂霧。

竹坡又曰:江子此言,直是為自己憂蟹耳。

尤悔庵曰:杞人憂天,嫠婦憂國,無乃類是。

花不可以無蝶,山不可以無泉,石不可以無苔,水不可以無藻,喬木不可以無藤蘿,人不可以無癖。

[原評]

黃石閭曰:事到可傳皆具癖,正謂此耳。

孫鬆坪曰:和長輿卻未許藉口。

春聽鳥聲,夏聽蟬聲,秋聽蟲聲,冬聽雪聲,白晝聽棋聲,月下聽簫聲,山中聽鬆風聲,水際聽欸乃聲,方不虛生此世耳。若惡少斥辱,悍妻詬誶,真不若耳聾也。

[原評]

黃仙裳曰:此諸種聲頗易得,在人能領略耳。

朱菊山曰:山老所居,乃城市山林,故其言若此。若我輩日在廣陵城市中,求一鳥聲,不啻如鳳凰之鳴,顧可易言耶。

釋中洲曰:昔文殊選二十五位圓通,以普門耳根為第一,今心齋居士耳根不減普門,吾他日選圓通,自當以心齋為第一矣。

張竹坡曰:久客者,欲聽兒輩讀書聲,了不可得。

張迂庵曰:可見對惡少悍婦,尚不若日與禽蟲周旋也。又曰:讀此,方知先生耳聾之妙。

上元須酌豪友,端午須酌麗友,七夕須酌韻友,中秋須酌淡友,重九須酌逸友。

[原評]

朱菊山曰:我於諸友中,當何所屬耶?

王武征曰:君當在豪與韻之間耳。

王名友曰:維揚麗友多,豪友少,韻友更少。至於淡友、逸友,則銷跡矣。

張竹坡曰:諸友易得,發心酌之者為難能耳。

顧天石曰:除夕須酌不得意之友。

徐硯穀曰:惟我則無時不可酌耳。

尤謹庸曰:上元酌燈,端午酌采絲,七夕酌雙星,中秋酌月,重九酌菊,則吾友俱備矣。

鱗蟲中金魚,羽蟲中紫燕,可雲物類神仙,正如東方曼倩避世金馬門,人不得而害之。

[原評]

江含征曰:金魚之所以免湯鑊者,以其色勝而味苦耳。昔人有以重價覓奇特者,以饋邑侯,邑侯他日謂之曰:賢所贈花魚殊無味。蓋已烹之矣。世豈少削圓方竹杖者哉。

一〇

入世須學東方曼倩,出世須學佛印了元。

[原評]

江含征曰:武帝高明善殺,而曼倩能免於死者,亦全賴吃了長生酒耳。

殷日戒曰:曼倩詩有雲:“依隱玩世,詭時不逢。”此其所以免死也。

石天外曰:入得世,然後出得世;入世出世打成一片,方有得心應手處。

一一

賞花宜對佳人,醉月宜對韻人,映雪宜對高人。

[原評]

餘淡心曰:花即佳人,月即韻人,雪即高人。既已賞花、醉月、映雪,即與對佳人、韻人、高人無異也。

江含征曰:若對此君仍大嚼,世間那有揚州鶴。

張竹坡曰:聚花、月、雪於一時,合佳、韻、高為一人,吾當不賞而心醉矣。

一二

對淵博友,如讀異書;對風雅友,如讀名人詩文;對謹飭友,如讀聖賢經傳;對滑稽友,如閱傳奇小說。

[原評]

李聖許曰:讀這幾種書,亦如對這幾種人矣。

張竹坡曰:善於讀書,取友之言。

一三

楷書須如文人,草書須如名將,行書介乎二者之間,如羊叔子緩帶輕裘,正是佳處。

[原評]

程左豐右華老曰:心齋不工書法,乃解作此語耶。

張竹坡曰:所以羲之必做右將軍。

一四

人須求可入詩,物須求可入畫。

[原評]

龔半千曰:物之不可入畫者,豬也,阿堵物也,惡少年也。

張竹坡曰:詩亦求可見得人,畫亦求可像個物。

石天外曰:人須求可入畫,物須求可入詩,亦妙。

一五

少年人須有老成之識見,老成人須有少年之襟懷。

[原評]

江含征曰:今之鍾鳴漏盡,白發盈頭者,若多收幾斛麥,便欲置側室,豈非有少年襟懷耶,獨是少年老成者少耳。

張竹坡曰:十七八歲便有妾,亦居然少年老成。

李若金曰:老而腐板,定非豪傑。

王司直曰:如此方不使歲月弄人。

一六

春者天之本懷,秋者天之別調。

[原評]

石天外曰:此是透徹性命關頭語。

袁江中曰:得春氣者,人之本懷;得秋氣者,人之別調。

尤悔庵曰:夏者天之客氣;冬者天之素風。

陸雲士曰:和神當春,清節為秋,天在人中矣。

一七

昔人雲:“若無花月美人,不願生此世界”,予益一語雲:“若無翰墨棋酒,不必定作人身。”

[原評]

殷日戒曰:枉為人身生在世界者,急宜猛省。

顧天石曰:海外諸國,決無翰墨棋酒,即有,亦不與吾同,一般有人,何也?

胡會來曰:若無豪傑文人,亦不須要此世界者。

一八

願作木而為樗(不才終其天年),願在草而為蓍(前知),願在鳥而為鷗(忘機),願在獸而為廌(觸邪),願在蟲而為蝶(花間栩栩),願在魚而為鯤(逍遙遊)。

[原評]

吳蘭次曰:較之閑情一賦,所願更自不同。

鄭破水曰:我願生生世世為頑石。

尤悔庵曰:第一大願。又曰:願在人而為夢。

尤慧珠曰:我亦有大願,願在夢而為影。

弟木山曰:前四願皆是相反。蓋前知則必多才,忘機則不能觸邪也。

一九

黃九煙先生曰:“古今必有其偶雙,千古而無偶者,其惟盤古乎?”予謂盤古亦未嚐無偶,但我輩不及見耳。其人為誰?即此劫盡時最後一人是也。

[原評]

孫鬆坪曰:如此眼光,何啻出牛背上耶。

洪秋士曰:偶亦不必定是兩人,有三人為偶者,有四人為偶者,有五六七八人為偶者,是又不可不知。

二〇

古人以冬為三餘,予謂當以夏為三餘,晨起者夜之餘,夜坐者晝之餘,午睡者應酬人事之餘。古人詩曰“我愛夏日長”,洵不誣也。

[原評]

張竹坡曰:眼前問冬夏皆有餘者,能幾人乎?

張迂庵曰:此當是先生辛未以前語。

二一

莊周夢為蝴蝶,莊周之幸也;蝴蝶夢為莊周,蝴蝶之不幸也。

[原評]

黃九煙曰:惟莊周乃能夢為蝴蝶,惟蝴蝶能夢為莊周耳。若世之擾擾紅塵者,其能有此夢乎?

孫愷似曰:君於夢之中,又占其夢耶?

江含征曰:周之喜夢蝴蝶者,以其入花深也。若夢甫酣而乍醒,則又如嗜酒者夢赴席,而為妻驚醒,不得不痛加詬誶矣。

張竹坡曰:我何不幸而為蝴蝶之夢者?

二二

藝花可以邀蝶,累石可以邀雲,栽鬆可以邀風,貯水可以邀萍,築台可以邀月,種蕉可以邀雨,植柳可以邀蟬。

[原評]

曹秋嶽曰:藏書可以邀友。

崔蓮峰曰:釀酒可以邀我。

尤艮齋曰:安得此賢主人。

尤慧珠曰:賢主人非心齋而誰乎?

倪永清曰:選詩可以邀謗。

陸雲士曰:積德可以邀天,力耕可以邀地,乃無意相邀而若邀之者,與邀名、邀利者迥異。

龐天池曰:不仁可以邀富。

二三

景有言之極幽,而實蕭索者,煙雨也;境有言之極雅,而實難堪者,貧病也;聲有言之極韻,而實粗鄙者,賣花聲也。

[原評]

謝海翁曰:物有言之極俗,而實可愛者,阿堵物也。

張竹坡曰:我幸得極雅之境。

二四

才子而富貴,定從福慧雙修得來。

[原評]

冒青若曰:才子富貴難兼。若能運用富貴,才是才子,才是福慧雙修,世豈無才子而富貴者乎?徒自貪著,無濟於人,仍是有福無慧。

陳隺山曰:釋氏雲:“修福不修慧,象身掛瓔珞。修慧不修福,羅漢供應薄。”正以其難兼耳。山翁發為此論,直是夫子自道。

江含征曰:寧可拚一副菜園肚皮,不可有一副酒肉麵孔。

二五

新月恨其易沉,缺月恨其遲上。

[原評]

孔東塘曰:我唯以月之遲早,為睡之遲早耳。

孫鬆坪曰:第勿使浮雲點綴塵滓太清,足矣。

冒青若曰:天道忌盈,沉與遲,請君勿恨。

張竹坡曰:易沉、遲上,可以卜君子之進退。

二六

躬耕吾所不能,學灌園而已矣;樵薪吾所不能,學薙草而已矣。

[原評]

汪扶晨曰:不為老農,而為老圃,可雲半個樊遲。

釋菌人曰:以灌園、薙草自任,自待,可謂不薄,然筆端隱隱有非其種者鋤而去之之意。

王司直曰:予自名為識字農夫,得毋妄甚?

二七

一恨書囊易蛀,二恨夏夜有蚊,三恨月台易漏,四恨菊葉多焦,五恨鬆多大蟻,六恨竹多落葉,七恨桂荷易謝,八恨薜蘿藏虺,九恨架花生刺,十恨河豚多毒。

[原評]

江菂庵曰:黃山鬆並無大蟻,可以不恨。

張竹坡曰:安得諸恨物,盡有黃山乎?

石天外曰:予另有二恨:一曰才人無行,二曰佳人薄命。

二八

樓上看山,城頭看雪,燈前看月,舟中看霞,月下看美人,另是一番情境。

[原評]

江允凝曰:黃山看雲,更佳。

倪永清曰:做官時看進士,分金處看文人。

畢右萬曰:予每於雨後看柳,覺塵襟俱滌。

尤謹庸曰:山上看雪,雪中看花,花中看美人,亦可。

二九

山之光,水之聲,月之色,花之香,文人之韻致,美人之姿態,皆無可名狀,無可執著,真足以攝召魂夢,顛倒情思。

[原評]

吳街南曰:以極有韻致之文人,與極有姿態之美人,共坐於山水花月間,不知此時魂夢何如,情思何如?

三〇

假使夢能自主,雖千裏無難命駕,可不羨長房之縮地;死者可以晤對,可不需少君之招魂;五嶽可以臥遊,可不俟婚嫁之盡畢。

[原評]

黃九煙曰:予嚐謂鬼有時勝於人,正以其能自主耳。

江含征曰:吾恐“上窮碧落下黃泉,兩地茫茫皆不見”也。

張竹坡曰:夢魂能自主,則可一生死,通人鬼,真見道之言也。

三一

昭君以和親而顯,劉蕡以下第而傳,可謂之不幸,不可謂之缺陷。

[原評]

江含征曰:若故折黃雀腿而後醫之,亦不可。

尤悔庵曰:不然,一老宮人,一低進士耳。

三二

以愛花之心愛美人,則領略自饒別趣;以愛美人之心愛花,則護惜倍有深情。

[原評]

冒辟疆曰:能如此,方是真領略,真護惜也。

張竹坡曰:花與美人,何幸遇此東君。

三三

美人之勝於花者,解語也;花之勝於美人者,生香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香而取解語者也。

[原評]

王勿翦曰:飛燕吹氣若蘭,合德體自生香,薛瑤英肌肉皆香。則美人又何嚐不生香也。

三四

窗內人於窗紙上作字,吾於窗外觀之,極佳。[原評]

江含征曰:若索債人於窗外紙上畫,吾且望之卻走矣。

三五

少年讀書,如隙中窺月;中年讀書,如庭中望月;老年讀書,如台上玩月。皆以閱曆之淺深,為所得之淺深耳。

[原評]

黃交三曰:真能知讀書痛癢者也。

張竹坡曰:吾叔此論,直置身廣寒宮裏,下視大千世界,皆清光似水矣。

畢右萬曰:吾以為學道,亦有淺深之別。

三六

吾欲致書雨師:春雨宜始於上元節後(觀燈已畢),至清明十日前之內(雨止桃開),及穀雨節中。夏雨,宜於每月上弦之前,及下弦之後(免礙於月)。秋雨宜於孟秋、季秋之上下二旬(八月為玩月勝境),至若三冬,正可不必雨也。

[原評]

孔東塘曰:君若果有此牘,吾願作致書郵也。

餘生生曰:使天而雨粟,雖自元旦雨至除夕,亦未為不可。

張竹坡曰:此書獨不可致於巫山雨師。

三七

為濁富不若為清貧,以憂生不若以樂死。

[原評]

李聖許曰:順理而生,雖憂不憂;逆理而死,雖樂不樂。

吳野人曰:我寧願為濁富。

張竹坡曰:我願太奢,欲為清富,焉能遂願?

三八

天下唯鬼最富,生前囊無一文,死後每饒楮鏹;天下唯鬼最尊,生前或受欺淩,死後必多跪拜。

[原評]

吳野人曰:世於貧士,輒目為窮鬼,則又何也?

陳康疇曰:窮鬼若死,即並稱尊矣。

三九

蝶為才子之化身,花乃美人之別號。

[原評]

張竹坡曰:蝶入花房香滿衣,是反以金屋貯才子矣。

四〇

因雪想高士,因花想美人,因酒想俠客,因月想好友,因山水想得意詩文。

[原評]

弟木山曰:佘每見人長一技,即思效之,雖至瑣屑,亦不厭也。大約是愛博而情不專。

張竹坡曰:多情語,令人泣下。

尤謹庸曰:因得意詩文想心齋矣。

李季子曰:此善於設想者。

陸雲士曰:臨川謂:“想內成,因中見”,與此相發。

四一

聞鵝聲如在白門,聞櫓聲如在三吳,聞灘聲如在浙江,聞騾馬項下鈴鐸聲如在長安道上。[原評]

聶晉人曰:南無觀世音菩薩摩訶薩。

倪永清曰:眾音寂滅時,叉作麼生話會。

四二

一歲諸節,以上元為第一,中秋次之,五日九日又次之。

[原評]

張竹坡曰:一歲當以我暢意日為佳節。

顧天石曰:躋上元於中秋之上,未免尚耽綺習。

四三

雨之為物,能令晝短,能令夜長。

[原評]

張竹坡曰:雨之為物,能令天閉眼,能令地生毛,能為水國廣封疆。

四四

古之不傳於今者,嘯也,劍術也,彈棋也,打球也。

[原評]

黃九煙曰:古之絕勝於今者,官妓、女道士也。

張竹坡曰:今之絕勝於古者,能吏也,猾棍也,無恥也。

龐天池曰:今之必不能傳於後者,八股也。

四五

詩僧時複有之,若道士之能詩者,不啻空穀足音,何也?

[原評]

畢右萬曰:僧道能詩,亦非難事;但惜僧、道不知禪元耳。

顧天石曰:道於三教中原屬第三,應是根器最鈍人做,那得會詩?軒轅彌明,昌黎寓言耳。

尤謹庸曰:僧家勢利第一,能詩次之。

倪永清曰:我所恨者,辟穀之法不傳。

四六

當為花中之萱草,毋為鳥中之杜鵑。

四七

物之稚者,皆不可厭,惟驢獨否。

[原評]

黃略似曰:物之老者皆可厭,惟鬆與梅則否。

倪永清曰:惟癖於驢者,則不厭之。

四八

女子自十四五歲,至二十四五歲,此十年中,無論燕、秦、吳、越,其音大都嬌媚動人,一睹其貌,則美惡判然矣。耳聞不如目見,於此益信。

[原評]

吳聽翁曰:我向以耳根之有餘,補目力之不足;今讀此,乃知卿言亦複佳也。

江含征曰:簾為妓衣,亦殊有見。

張竹坡曰:家有少年醜婢者,當令隔屏私語,滅燭侍寢,何如?

倪永清曰:若逢美貌而惡聲者,又當何如?

四九

尋樂境乃學仙;避苦趣乃學佛。佛家所謂極樂世界者,蓋謂眾苦之所不到也。

五〇

富貴而勞悴,不若安閑之貧賤;貧賤而驕傲,不若謙恭之富貴。

[原評]

曹實庵曰:富貴而又安閑,自能謙恭也。

許師六曰:富貴而又謙恭,乃能安閑耳。

張竹坡曰:謙恭安閑,乃能長富貴也。

張迂庵曰:安閑乃能驕傲,勞悴則必謙恭。

五一

目不能自見,鼻不能自嗅,舌不能自舐,手不能自握,惟耳能自聞其聲。

[原評]

弟木山曰:豈不聞心不在焉,聽而不聞乎,兄其誑我哉!

張竹坡曰:心能自信。

釋師昂曰:古德雲:眉與目不相識,隻為太近。

五二

凡聲皆宜遠聽,惟聽琴則遠近皆宜。

[原評]

王名友曰:鬆濤聲、瀑布聲、簫笛聲、潮聲、讀書聲、鍾聲、梵聲,皆宜遠聽。惟琴聲、度曲聲、雪聲,非至近不能得其離合抑揚之妙。

龐天池曰:凡色皆宜近看,惟山色遠近皆宜。

五三

目不能識字,其悶尤過於盲;手不能執管,其苦更甚於啞。

[原評]

陳寉山曰:君獨未知今之不識字、不握管者,其樂尤過於不盲、不啞者也。

五四

並頭聯句,交頸論文,宮中應製,曆使屬國,皆極人間樂事。

[原評]

狄立人曰:既已並頭交頸,即欲聯句論文,恐亦有所不暇。

汪舟次曰:曆使屬國,殊不易易。

孫鬆坪曰:邯鄲舊夢,對此惘然。

張竹坡曰:並頭交頸,樂事也,聯句、論文,亦樂事也,是以兩樂並為一樂者,則當

以兩夜並為一夜方妙。然其樂一刻,勝於一日矣。

沈契掌曰:恐天亦見妒。

五五

《水滸傳》,武鬆詰蔣門神雲:“為何不姓李?”此語殊妙。蓋姓實有佳有劣,如華、如柳、如雲、如蘇、如喬,皆極風韻。若夫毛也、賴也、焦也、牛也,則皆塵於目而棘於耳者也。

[原評]

先渭求曰:然則君為何不姓李耶?

張竹坡曰:止聞今張昔李,不聞今李昔張也。

五六

花之宜於目複宜於鼻者,梅也、菊也、蘭也、水仙也、珠蘭也、蓮也。止宜於鼻者:櫞也、桂也、瑞香也、梔子也、茉莉也、木香也、玫瑰也、臘梅也。餘則皆宜於目者也。花與葉俱可觀者,秋海棠為最,荷次之,海棠、酴醾、虞美人,水仙又次之。葉勝於花者,止雁來紅、美人蕉而已。花與葉俱不足觀者,紫薇也、辛夷也。[原評]

周星遠曰:山老可當花陣一麵。

張竹坡曰:以一葉而能勝諸花者,此君也。

五七

高語山林者,輒不喜談市朝,事審若此,則當並廢史、漢諸書而不讀矣。蓋諸書所載者,皆古之市朝也。

[原評]

張竹坡曰:高語者,必是虛聲處士,真入山者,方能經綸市朝。

五八

雲之為物,或崔巍如山,或瀲灩如水,或如人,或如獸,或如鳥毳,或如魚鱗。故天下萬物皆可畫,惟雲不能畫。世所畫雲,亦強名耳。

[原評]

何蔚宗曰:天下百官皆可做,惟教官不可做,做教官者,皆謫戍耳。

張竹坡曰:雲有反麵正麵,有陰陽向背,有層次內外。細觀其與日相映,知其明處乃一麵,暗處又一麵。嚐謂古今無一畫雲手,不謂《幽夢影》中,先得我心。

五九

值太平世,生湖山郡,官長廉靜,家道優裕,娶婦賢淑,生子聰慧,人生如此,可雲全福。

[原評]

許筱林曰:若以粗笨愚蠢之人當之,則負卻造物。

江含征曰:此是黑麵老子,要思量做鬼處。

吳岱觀曰:過屠門而大嚼,雖不得肉,亦且快意。

李荔園曰:賢淑、聰慧,尤貴永年,否則福不全。

六〇

天下器玩之類,其製日工,其價日賤,毋惑乎民之貧也。

[原評]

張竹坡曰:由於民貧,故益工而益賤。若不貧如何肯賤?

六一

養花膽瓶,其式之高低大小,須與花相稱;而色之淺深濃淡,又須與花相反。

[原評]

程穆倩曰:補袁中郎《瓶史》所未逮。

張竹坡曰:夫如此有不甘去南枝而生香於幾案之右者乎?名花心足矣。

王宓草曰:須知相反者,正欲其相稱也。

六二

春雨如恩詔,夏雨如赦書,秋雨如挽歌。

[原評]

張諧石曰:我輩居恒苦饑,但願夏雨如饅頭耳。

張竹坡曰:赦書太多,亦不甚妙。

六三

十歲為神童,二十、三十為才子,四十、五十為名臣,六十為神仙,可謂全人矣。

[原評]

江含征曰:此卻不可知,蓋神童原有仙骨故也,隻恐中間做名臣時,墮落名利場中耳。

楊聖藻曰:人孰不想,難得有此全福。

張竹坡曰:神童、才子由於己,可能也;臣由於君,仙由於天,不可必也。

顧天石曰:六十神仙,似乎太早。

六四

武人不苟戰,是為武中之文;文人不迂腐,是為文中之武。

[原評]

梅定九曰:近日文人不迂腐者頗多,心齋亦其一也。

顧天石曰:然則心齋直謂之武夫可乎?笑笑。

王司直曰:是真文人,必不迂腐。

六五

文人講武事,大都紙上談兵;武將論文章,半屬道聽途說。

[原評]

吳街南曰:今之武將講武事,亦屬紙上談兵;今之文人論文章,大都道聽途說。

六六

鬥方隻三種可取,佳詩文一也,新題目二也,精款式三也。

[原評]

閔賓連曰:近年鬥方名士甚多,不知能入吾心齋彀中否也。

六七

情必近於癡而始真,才必兼乎趣而始化。

[原評]

陸雲士曰:真情種、真才子,能為此言。

顧天石曰:才兼乎趣,非心齋不足當之。

尤慧珠曰:餘情而癡則有之,才而趣,則未能也。

六八

凡花色之嬌媚者,多不甚香;瓣之千層者,多不結實。甚矣,全才之難也。兼之者,其惟蓮乎。

[原評]

殷日戒曰:花葉根實,無所不空,亦無不適於用,蓮則全有其德者也。

貫玉曰:蓮花易謝,所謂有全才而無全福也。

王丹麓曰:我欲荔枝有好花,牡丹有佳實,方妙。

尤謹庸曰:全才必為人所忌,蓮花故名君子。

六九

著得一部新書,便是千秋大業;注得一部古書,允為萬世宏功。

[原評]

黃交三曰:世間難事,注書第一。大要於極尋常書,要看出作者苦心。

張竹坡曰:注書無難,天使人得安居無累,有可以注書之時與地為難耳。

七〇

延名師訓子弟,入名山習舉業,丐名士代捉刀,三者都無是處。

[原評]

陳康疇曰:大抵名而已矣,好歹原未必著意。

殷日戒曰:況今之所謂名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