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六二
會心不在遠,得趣不在多。盆池拳石間,便居然有萬裏山川之勢;片言隻語內,便宛然見萬古聖賢之心,才是高士的眼界,達人的胸襟。
一六三
心與竹俱空,問是非何處安腳?貌偕鬆共瘦,知憂喜無由上眉。一六四
趨炎雖暖,暖後更覺寒威;食蔗能甘,甘餘便生苦趣。何似養誌於清修而炎涼不涉,棲心於淡泊而甘苦俱忘,其自得為更多也。
一六五
席擁飛花落絮,坐林中錦繡團裀;爐烹白雪清冰,熬天上玲瓏液髓。
一六六
逸態閑情,惟期自尚,何事外修邊幅;清標傲骨,不願人憐,無勞多買胭脂。
一六七
天地景物,如山間之空翠,水上之漣漪,潭中之雲影,草際之煙光,月下之花容,風中之柳態。若有若無,半真半幻,最足以悅人心目而豁人性靈。真天地間一妙境也。
一六八
“樂意相關禽對語,生香不斷樹交花”,此是無彼無此的真機。“野色更無山隔斷,天光常與水相連”,此是徹上徹下的真意。吾人時時以此景象注之心目,何患心思不活潑,氣象不寬平!
一六九
鶴唳、雪月、霜天、想見屈大夫醒時之激烈;鷗眠、春風、暖日,會知陶處士醉裏之風流。
一七○
黃鳥情多,常向夢中呼醉客;白雲意懶,偏來僻處媚幽人。一七一
棲遲蓬戶,耳目雖拘而神情自曠;結納山翁,儀文雖略而意念常真。
一七二
滿室清風滿幾月,坐中物物見天心;一溪流水一山雲,行處時時觀妙道。
一七三
炮鳳烹龍,放箸時與齏鹽無異;懸金佩玉,成灰處共瓦礫何殊。
一七四
“掃地白雲來”,才著工夫便起障。“鑿池明月入”,能空境界自生明。
一七五
造花喚作小兒,切莫受渠戲弄;天地丸為大塊,須要任我爐錘。
一七六
想到白骨黃泉,壯士之肝腸自冷;坐老清溪碧嶂,俗流之胸次亦閑。
一七七
夜眠八尺,日啖二升,何須百般計較;書讀五車,才分八鬥,未聞一日清閑。
概論
一七八
君子之心事,天青日白,不可使人不知;君子之才華,玉韞珠藏,不可使人易知。
一七九
耳中常聞逆耳之言,心中常有拂心之事,才是進德修行的砥石。若言言悅耳,事事快心,便把此生埋在鴆毒中矣。
一八○
疾風怒雨,禽鳥戚戚;霽月光風,草木欣欣,可見天地不可一日無和氣,人心不可一日無喜神。
一八一
醲肥辛甘非真味,真味隻是淡;神奇卓異非至人,至人隻是常。
一八二
夜深人靜獨坐觀心,始知妄窮而真獨露,每於此中得大機趣;既覺真現而妄難逃,又於此中得大慚愧。
一八三
恩裏由來生害,故快意時須早回頭;敗後或反成功,故拂心處切莫放手。
一八四
藜口莧腸者,多冰清玉潔;袞衣玉食者,甘婢膝奴顏。蓋誌以淡泊明,而節從肥甘喪矣。
一八五
麵前的田地要放得寬,使人無不平之歎;身後的惠澤要流得長,使人有不匱之思。
一八六
路徑窄處留一步,與人行;滋味濃的減三分,讓人嗜。此是涉世一極樂法。
一八七
作人無甚高遠的事業,擺脫得俗情便入名流;為學無甚增益的工夫,減除得物累便臻聖境。
一八八
寵利毋居人前,德業毋落人後,受享毋逾分外,修持毋減分中。
一八九
處世讓一步為高,退步即進步的張本;待人寬一分是福,利人實利己的根基。
一九○
蓋世的功勞,當不得一個矜字;彌天的罪過,當不得一個悔字。
一九一
完名美節,不宜獨任,分些與人,可以遠害全身;辱行汙名,不宜全推,引些歸己,可以韜光養德。
一九二
事事要留個有餘不盡的意思,便造物不能忌我,鬼神不能損我。若業必求滿,功必求盈者,不生內變,必招外憂。
一九三
家庭有個真佛,日用有種真道,人能誠心和氣、愉色婉言,使父母兄弟間形體兩釋,意氣交流勝於調息觀心萬倍也。
一九四
攻人之惡毋太嚴,要思其堪受;教人以善毋過高,當使其可從。
一九五
糞蟲至穢變為蟬,而飲露於秋風;腐草無光化為螢,而耀采於夏月。故知潔常自汙出,明每從暗生也。
一九六
矜高倨傲,無非客氣降伏得,客氣下而後正氣伸;情欲意識,盡屬妄心消殺得,妄心盡而後真心現。
一九七
飽後思味,則濃淡之境都消;色後思淫,則男女之見盡絕。故人當以事後之悔,悟破臨事之癡迷,則性定而動無不正。
一九八
居軒冕之中,不可無山林的氣味;處林泉之下,須要懷廊廟的經綸。
一九九
處世不必邀功,無過便是功;與人不要感德,無怨便是德。
二○○
憂勤是美德,太苦則無以適性怡情;淡泊是高風,太枯則無以濟人利物。
二○一
事窮勢蹙之人,當原其初心;功成行滿之士,要觀其末路。
二○二
富貴家宜寬厚而反忌克,是富貴而貧賤,其行如何能享?聰明人宜斂藏而反炫耀,是聰明而愚懵,其病如何不敗!
二○三
人情反覆,世路崎嶇。行不去,須知退一步之法;行得去,務加讓三分之功。
二○四
待小人不難於嚴,而難於不惡;待君子不難於恭,而難於有禮。
二○五
寧守渾噩而黜聰明,留些正氣還天地;寧謝紛華而甘淡泊,遺個清名在乾坤。二○六
降魔者先降其心,心伏則群魔退聽;馭橫者先馭其氣,氣平則外橫不侵。
二○七
養弟子如養閨女,最要嚴出入,謹交遊。若一接近匪人,是清淨田中下一不淨的種子,便終身難植嘉苗矣。
二○八
欲路上事,毋樂其便而姑為染指,一染指便深入萬仞;理路上事,毋憚其難而稍為退步,一退步便遠隔千山。
二○九
念頭濃者自待厚,待人亦厚,處處皆厚;念頭淡者自待薄,待人亦薄,事事皆薄。故君子居常嗜好,不可太濃豔,亦不宜太枯寂。
二一○
彼富我仁,彼爵我義,君子故不為君相所牢籠;人定勝天,誌一動氣,君子亦不受造化之陶鑄。
二一一
立身不高一步立,如塵裏振衣、泥中濯足,如何超達?處世不退一步處,如飛而蛾投燭、羝羊觸藩,如何安樂?
二一二
學者要收拾精神並歸一處。如修德而留意於事功名譽,必無實誼;讀書而寄興於吟詠風雅,定不深心。二一三
人人有個大慈悲,維摩屠劊無二心也;處處有種真趣味,金屋茅簷非兩地也。隻是欲閉情封,當麵錯過,便咫尺千裏矣。
二一四
進德修行,要個木石的念頭,若一有欣羨便趨欲境;濟世經邦,要段雲水的趣味,若一有貪著便墮危機。
二一五
肝受病則目不能視,腎受病則耳不能聽。病受於人所不見,必發於人所共見。故君子欲無得罪於昭昭,先無得罪於冥冥。
二一六
福莫福於少事,禍莫禍於多心。惟苦事者方知少事之為福;惟平心者始知多心之為禍。
二一七
處治世宜方,處亂世當圓,處叔季之世當方圓並用。待善人宜寬,待惡人當嚴,待庸眾之人宜寬嚴互存。
二一八
我有功於人不可念,而過則不可不念;人有恩於我不可忘,而怨則不可不忘。
二一九
心地幹淨,方可讀書學古。不然,見一善行,竊以濟私;聞一善言,假以覆短。是又藉寇兵而齎盜糧矣。二二○
奢者富而不足,何如儉者貧而有餘。能者勞而伏怨,何如拙者逸而全真。
二二一
讀書不見聖賢,如鉛槧傭。居官不愛子民,如衣冠盜。講學不尚躬行,如口頭禪。立業不思種德,如眼前花。
二二二
人心有部真文章,都被殘編斷簡封固了;有部真鼓吹,都被妖歌豔舞湮沒了。學者須掃除外物直覓本來,才有個真受用。
二二三
苦心中常得悅心之趣;得意時便生失意之悲。
二二四
富貴名譽自道德來者,如山林中花,自是舒徐繁衍。自功業來者,如盆檻中花,便有遷徙廢興。若以權力得者,其根不植,其萎可立而待矣。
二二五
棲守道德者,寂寞一時;依阿權勢者,淒涼萬古。達人觀物外之物,思身後之身,寧受一時之寂寞,毋取萬古之淒涼。
二二六
春至時和,花尚鋪一段好色,鳥且囀幾句好音。士君子幸列頭角,複遇溫飽,不思立好言、行好事,雖是在世百年,恰似未生一日。二二七
學者有段兢業的心思,又要有段瀟灑的趣味。若一味斂束清苦,是有秋殺無春生,何以發育萬物?
二二八
真廉無廉名,立名者正所以為貪;大巧無巧術,用術者乃所以為拙。
二二九
心體光明,暗室中有青天;念頭暗昧,白日下有厲鬼。
二三○
人知名位為樂,不知無名無位之樂為最真;人知饑寒為憂,不知不饑不寒之憂為更甚。
二三一
為惡而畏人知,惡中猶有善路;為善而急人知,善處即是惡根。
二三二
天之機緘不測,抑而伸、伸而抑,皆是播弄英雄、顛倒豪傑處。君子隻是逆來順受、居安思危,天亦無所用其伎倆矣。
二三三
福不可邀,養喜神以為招福之本;禍不可避,去殺機以為遠禍之方。
二三四
十語九中未必稱奇,一語不中,則愆尤駢集;十謀九成未必歸功,一謀不成則訾議叢興。君子所以寧默毋躁、寧拙毋巧。二三五
天地之氣,暖則生,寒則殺。故性氣清冷者,受享亦涼薄。惟氣和暖心之人,其福亦厚,其澤亦長。
二三六
天理路上甚寬,稍遊心胸中,使覺廣大宏朗;人欲路上甚窄,才寄跡眼前,俱是荊棘泥塗。
二三七
一苦一樂相磨練,練極而成福者,其福始久:一疑一信相參勘,勘極而成知者,其知始真。
二三八
地之穢者多生物,水之清者常無魚,故君子當存含垢納汙之量,不可持好潔獨行之操。
二三九
泛駕之馬可就馳驅,躍冶之金終歸型範。隻一優遊不振,便終身無個進步。白沙雲:“為人多病未足羞,一生無病是吾憂。”真確實之論也。
二四○
人隻一念貪私,便銷剛為柔,塞智為昏,變恩為慘,染潔為汙,壞了一生人品。故古人以不貪為寶,所以度越一世。
二四一
耳目見聞為外賊,情欲意識為內賊,隻是主人公惺惺不昧,獨坐中堂,賊便化為家人矣。
二四二
圖未就之功,不如保已成之業;悔既往之失,亦要防將來之非。
二四三
氣象要高曠,而不可疏狂。心思要縝細,而不可瑣屑。趣味要衝淡,而不可偏枯。操守要嚴明,而不可激烈。
二四四
風來疏竹,風過而竹不留聲;雁度寒潭,雁去而潭不留影。故君子事來而心始現,事去而心隨空。
二四五
清能有容,仁能善斷,明不傷察,直不過矯,是謂蜜餞不甜、海味不鹹,才是懿德。
二四六
貧家淨掃地,貧女淨梳頭。景色雖不豔麗,氣度自是風雅。士君子當窮愁寥落,奈何輒自廢弛哉!
二四七
閑中不放過,忙中有受用。靜中不落空,動中有受用。暗中不欺隱,明中有受用。
二四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