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從另一個角度來講,訴苦實在也是一種幼稚的麵對痛苦的方式。既然是訴苦,自然重複所遭遇的不平或不幸,表達個人的不滿和怨恨,而絕非自我反省。怨天和尤人,都是把責任往老天爺和旁人身上推卸,是出於減輕自己內心負擔和壓力的目的,而非思考得失對錯,以求再度奮起。換句話說,訴苦就像感冒藥,除了對人一點情緒上的平息作用,其實全無實質性的療效。真正能淡化痛苦的,隻有那無所不能的時間。時移世易,再大的痛苦也不過碗口大的疤。而真正能解決痛苦的,則是坦然麵對。魯迅先生說:“真的勇士,敢於正視淋漓的鮮血,敢於直麵慘淡的人生。”麵對坎坷叢生的人生,我們除了做勇士,便沒有其他可以戰勝的訣竅和捷徑。

麵對痛苦時是否頻頻訴苦,還表現了一個人的成熟程度。

成熟的人對個人的痛苦往往保持沉默,因為他深知除非我們能夠摧毀麵前的大山,否則我們將永遠被阻擋和壓迫。我們當然也可以繞道而行——例如通過訴苦並獲取同情的方式來繞行,但那座山將永遠存在,那強大的陰影將永遠是我們的軟肋。它漸漸會變得若有若無,但一旦被觸及,它引起的痛苦將鮮活如初,因為我們畢竟沒有戰勝它,更談不上消滅。

成熟的人不肯輕易訴苦。因為我們內心存有痛苦,反而能刺激我們的神經,促使我們更加努力地走下去。所以才有越王勾踐的臥薪嚐膽,是嚐過了世上最大的痛苦,才有最後最痛快的報複。

真正的申辯是無言。《老子》雲:“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辯若訥。”同樣,“大勇若怯,大智若愚。”麵臨痛苦,真正的堅強也並非做沉默的愁苦狀,而是平靜而堅定地戰勝。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人生的風霜隻為曆練。隻有在痛苦中再三浸染過,才能煥發出生機。“十年磨一劍,霜刃未曾試。今日把示君,誰有不平事?”隻有在沉默的釀造中,痛苦才能化為生命的甘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