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曰:
徒步江湖亂雲飛,千林香雪照邊陲。
道人不作揚花夢,隻尋滿山白雲回。
1
且說冷四方奔出貞潔洞,一路放縱身形,宛若風馳電掣。忽然之間,冷四方影影綽綽地發現前麵薄霧之中有一個道士,也朝著大理方向狂飛疾走。
冷四方急忙趕上前去,發現道士身後還背負著一人。她再奔至近前,隱去身形,定睛看時,不禁喜出望外。
原來這道士不是別人,竟是闊別數載的師叔——金山道觀紫煙道長。
但是,紫煙道長身背之少年,冷四方卻不認識。
紫煙道長把那少年放在草坪上,看著冷四方已然成熟許多,眉宇間多了些滄桑歲月印下的惆悵,再也沒有剛來金山時的那種少女的天真、活潑,不禁心頭一陣酸楚,險些掉下淚水。
見到親人,冷四方一頭撲進師叔的懷抱,失聲痛苦起來。
冷四方哭道:
“師叔,你老人家怎麼會到大理來?這少年是誰?我怎麼不認識?看他受傷不淺,這一切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啊!”
冷四方一連串的問題,使得紫煙道長深深地歎了口氣。
紫煙道長說道:
“好孩子,這說來話長啊!你聽師叔慢慢道來。”
古人有詞曰:
煙雲鎖橫劍,別來行書短。
誰把江湖作沙場,燃盡山河總半。
隱去幾許烏發,情知落花更殘。
不似倦客恨無涯,心共孤霞長遠。
這些年來,紫煙道長和師弟紅雲道人齊心協力,把金山道觀的香火不斷繼承發揚。
金山,已是聳秀峻極。那白龍潭水,綠浪縈回,噴薄巨石。山外桃李花落,綠葉滿枝;山內辛夷照簷,皎如白雪。午夜衝撞崩雷,溪聲雨聲澎湃不止;煙嵐雲霧,穿窗入室,忽隱忽現,變幻非常。
真可謂“千古漣漪清絕地,廣寒宮闕人世間”!
紫煙與紅雲就在這金山之上布道授徒。
那些黑道人物既已知道靈智子所遺劍秘已然遁入江湖,也就不再登臨金山恣生是非。
金山上,道人們的日子雖然清苦,卻也過得太平、祥和。
天下四劍客逢期比武的日子,探月老翁和巡海夜叉又蒞臨金山,但見得無指師太早已羽化歸西,而紫煙道長更是看破塵俗之事,棄功名於塵土,終日裏一心沉浸於道法理學,故而這兩個邪派劍客也不由得心生惆悵。
探月老翁號稱醉昆侖,此時所練昆侖蓋頂功的功力已臻上乘,他和巡海夜叉又是多年不見,所以在金山多逗留了幾日,整天以酒消磨平靜的時光,倒也並無恣生旁枝。
但探月老翁卻帶來了兩個消息。
一個消息說,孤獨北俠已關山靜閉,去修煉一種奇絕功法,不再在江湖露麵。
另一個消息說,草上飛矮公雞已經練成“震天渾術”,其原理與金山劍法似乎同出一宗,究竟如何,已無人知曉。
三個月前,金山之下來了一個天寧道觀的老道,名叫玄機子。玄機子還帶來一個英俊少年。
玄機子在江湖上絕少露麵,因此並不為別人熟知。但玄機子在道眾之中,也自有其影響。因而金山道觀的道人們雖未見過玄機子,可聽到玄機子的大名,也不敢怠慢。
有弟子趕忙上山通報,紫煙道長聽後親自下山,把玄機子二人接上道觀。
玄機子已經中毒不淺,他對紫煙道長弱聲說道:
“多謝各位道兄救命之恩,我玄機子遊方天下數十載,對於道學知之甚淺。但有一點不敢忘懷,那就是扶弱濟貧,順應民意。欲其有靈,道心須靜啊!”
玄機子把少年拉到身邊,對紫煙道長說道:
“他俗名叫做森孩兒,也是救我之恩人,又是我難中所收之徒。看他年少聰明,好好栽培,日後定然前程無量。貧道在此拜請紫煙道長與各位道兄收留於他,指點於他,完成一項空前使命,貧道死也瞑目了!”
紫煙道長看著森孩兒,見他雖然身體單薄、麵容清瘦,但目光中所流露出的豪俠之情與不諳世間繁雜的單純,卻英氣動人。
紫煙道長急忙取出解毒丹藥讓玄機子服下,又吩咐備好茶點,請玄機子和森孩兒用罷,才問森孩兒道:
“森孩兒,你和玄機子道兄就留在金山吧!把這裏當作自己的家,有什麼為難之事,道觀眾多師長、弟子均可替你們擔當。”
紫煙道長旋又問道:
“你們一路定然遭遇坎坷,玄機子道兄又身中劇毒,森孩兒,其中前因後果,你能說給我們聽聽嗎?”
森孩兒看看紫煙道長慈祥的目光,又看看玄機子師父虛弱痛苦的模樣,便把自己經曆過的和玄機子師父一路的遭遇,一一說給眾人聽。
2
清遷都於北京以後,各地漢人聚義,戰事頻繁。山野小路邊,常有死屍棄嬰、惡丐窮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