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9章 吐魯渾沉聲大點穴 三英雄臨危說故事(2)(3 / 3)

過了好一會兒,天際邊的佛光才漸漸消退,最後消失得無影無蹤,隻在天空印下一道淺淺的痕跡。

祖師這才氣入丹田,慢慢睜開雙眼,微笑著看看身旁久立的太蒼,說道:

“去把你兩位師弟叫來!”

早就站在道觀平台上的太和、太素側耳聽見師父讓自己過去,不等師兄招呼,便飛身近前,雙雙向師父叩首、請安、祝賀。

祖師擺了擺手,看著眼前的太蒼、太和、太素三人,輕歎一口長氣,言道:

“你們三人跟隨我幾十年,而今也都已是花甲上下的人了。師父平素很少傳授深奧武功於你們,想必你們早已在心裏怨恨我這枯木將朽之人了。”

太節、太和、太素急忙跪下,齊聲說道:

“師父言重了,弟子唯望跟隨在您老人家左右,又怎麼會怨恨師父呢?”

祖師仿佛沒有聽見徒弟們的話語,接著說道:

“都怪為師私心太重,擔心將一身武功傳授於爾等後,會損失自己的修為,因此才整天與你們說些皮毛。今日佛光普照,平和永恒,為師茅塞頓開。為師者,不授人以畢生之道,又算什麼師者?來,我們到日觀峰去吧!”

一縱身形,便登上日觀峰頂。

太蒼、太和、太素真沒有料到師父今日竟要以武林絕活傳授,大喜望外,也緊跟在師父身後,來到日觀峰上。

在三個徒弟當中,以太蒼最為老成、穩重。因此,祖師先以“虎踢腳”授之。

祖師言道:

“現在,我要傳授給太蒼‘虎踢腳’。太和、太素可按照其中氣軌,作周天循環,萬不可奢望練習此功。因為太蒼在練習‘虎踢腳’時,是靠為師的氣場的保護隨氣而動,旁觀者隻是見其外形而無法掌握其內在奧秘,倘若偷練,定會走火入魔,墜入邪道。”

祖師盤膝於地,雙掌合十。祖師慢慢地把四周掃視了一遍,靄然說道:

“此功共為三腳,乃是以無窮無盡的內力貫衝所致。爾等隻需仔細看為師演練。”

隻見祖師猛地延長雙足,一腳踢向距日觀峰千丈之遙的一座小山。似乎並不費力,就聽得遠處一聲巨響,響聲尚未傳來,先見小山上塵土飛揚。待響聲過後,塵埃散盡,再看那小山的峰尖,早變成一座平台。

直看得三個弟子麵麵相覷,驚詫得張大嘴巴,忘了出聲。

祖師微微一笑,說道:

“此乃第一腳,名為‘虎引狂瀾’。”

祖師又旋轉身軀,陀螺一般飛旋,同時以一足點向那座小山。隻見方才散盡的塵埃與碎石複又飛騰而起。尤其驚奇的,是這些塵埃與碎石以無比迅猛的神速,向日觀峰旋轉而來,其中一塊巨石就落在離祖師一行四人很近的地方。

祖師落下身軀,一捋胡須言道:

“這就是‘虎吸龍魂’。倘若與人交手,此腳會將對方全部精氣與元神攝於自身。隻是此腳過於霸道,不遇罪惡深重者,萬不可出此‘虎吸龍魂’之招。”

祖師接著說道:

“第三腳名叫‘虎足氣府’。所謂氣府者,《道樞》雲:‘鍾離子曰:中為氣府,精中生氣,於是氣在乎中丹矣。’也就是中丹田之穴。而‘虎足氣府’則是以虎精虎神之力道,滿足丹田所需,把丹田中納有虎精虎神之力道,貫之於足,其威力非旁人能比。隻可惜,此‘虎足氣府’難練異常,為師也隻練到五六成。”

祖師以高不可測的“虎踢腳”傳授給大弟子太蒼後,又把其中之奧秘細細地訴說了一遍。

祖師道:

“凡練內功之人,定須牢記道家七候、七魄之內質。所謂七候,乃是指修行的七個階段。《定觀經》雲:‘夫得道之人,心過五時,身入七候。第一候者,宿疾普消,身心輕暢;第二候者,填補夭傷,還年複命,超過常限,色返童顏;第三候者,延壽千歲,名曰仙人;第四候者,煉身為氣,名曰真人;第五候者,煉氣為神,名曰神人;第六候者,煉神合道,名曰至人;第七候者,超出三界,位為虛皇大道玉晨之君……’唉!我輩實屬凡夫俗子,如何能練到五候以上境界?因此方要活到老、練到老,萬萬不可荒疏功業。”

祖師若有所思,他手拈胡須,沉默片刻,又繼續說道:

“這七魄者,乃指人之七魄。欲得通神,當金水分形,形分則自見其身中之三魂七魄。我等則常需以製七魄法除去作祟之七魄,以增強身體的調節功能,達到靜修道學之目的。”

祖師說罷,微微一笑,複向太蒼道:

“虎踢腳的前兩腳,尚屬易練之功,這第三腳卻委實不易啊!太蒼啊,你坐於前方,聽為師以傳真入秘之法導引於你……”

春嬌講完這個故事後,又接著講了一個發生在蒙古草原上的故事。到這個時候,吐魯渾異常高興。他把那千古之手輕微揚了一下,歡聲叫道:

“你們的故事使我非常開心,是我至今所聽故事中最為精彩的。好吧,你們可以過去了!”

正是:

山雲漂泊半月涼,溪風颯遝溪流長。

故事遺音秋滿耳,似與琴瑟參宮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