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外1:七○、八○後感念“三萬”(1 / 2)

錢鬆華 周實現 李寶臣

情融“三萬”

三萬”的階段性工作結束了,回到武漢,一切歸於平靜,隻是在閑暇之時,每每回想起“三萬”工作的那100個日日夜夜,總是思緒萬千,感受頗多。

3月9日,工作組一行4人在陸令壽副局長的帶領下,來到了我心目中的神秘之地,位於武陵山區的恩施州巴東縣清太平鎮。前往駐點村的路上,看到溝壑間散落的農戶和農屋煙囪升起的縷縷炊煙,以及偶爾傳來的幾聲犬吠,心中淺淺地勾勒了一幅農村畫卷。現在農民的所思、所盼是什麼?在亂亂的思緒中,度過了駐村第一夜。

來駐點村之初,怎樣與農民打交道是擺在我麵前首要的,也是一個嶄新的課題,記得第一次開村民座談會,座談會毫無章法,大家圍坐在一起,你一句,他一句,說完就走,還沒等我緩過神,眼前的一圈人已換成了新麵孔,半天下來,感覺好像聽了很多,記了很多,但總感覺又沒有什麼印象,不免有些心急,這種狀態持續了數天。偶然一次瀏覽網頁,發現了幾篇名為《閑談中長知識》、《當學徒從今天開始》、《學會用農民的語言與農民打交道》的民情日記,我心裏想,真是及時雨啊,現在正用得著。打開一看,吃驚地發現,原來作者就是陸令壽副局長,自此,我暗下決心向陸局長學習。接下來的工作中,陸局長不斷創作的《民情日記》成了我的工作指南,在它的指導下,我感到工作幹得越來越順了。

走訪農戶期間,工作組聽到最多的一句話就是:“共產黨的政策好。”短短幾個字已經表達了村民對共產黨的無限感激和無比期待,感激的是共產黨對“三農”的關心,期待的是希望黨能帶領他們過上更好的生活,工作組在村民心目中,就是共產黨派來的,是來為他們辦實事的。忽然間,我覺得自己肩上的擔子重了許多。就這樣,帶著各級領導的重托,帶著群眾的期盼,工作組跋山涉水、頂風冒雪防民情,冒酷暑、披荊斬棘考察旅遊資源。工作組盡可能地在旅遊資源開發、豐富村民文化生活、幫扶重點貧困戶等方麵為駐點村辦實事。看著村民飽含的熱淚,孩子們天真的笑臉,我深切體會到,誰全心全意為群眾謀福祉,群眾就會擁戴誰。從而也使我深刻認識到此次“三萬”活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通過活動,切實增進了與群眾的感情,拉近了幹部與群眾的距離,幹部作風有了很好的轉變。但同時也要看到,目前駐點村麵臨的困難還很多,很多問題不是馬上就能夠解決的,我們的工作還做得遠遠不夠。

轉眼“三萬”工作就要接近尾聲了,剛來的時候覺得三個月的時間太長,但現在感到還有好多事沒有幹完。雖然,大家都說“天下沒有不散的筵席”,但我還是不願提及“離別”這兩個字眼。多年來,我經曆了太多的離別,家人送我參軍入伍的離別、我送戰友退伍的離別、抗洪搶險撤離時與受災群眾的離別……而現在,又麵臨一次離別,離開駐點村的那天,我們沒有通知村民,靜靜的離開了,當車路過駐點村的時候,我在心裏默默地說:“再見了,我工作和學習的地方,願你的未來更美好。”(錢鬆華)

再苦再累也值

“三萬”活動階段性工作結束了,回到武漢也已經有兩個星期。朋友們聽說我回來了,都把我當作功臣一樣對待,輪流請我吃飯、K歌,連老婆大人都變得格外體貼,在家什麼活都不讓我幹,看我在電腦邊上網,還給我泡一杯茶,洗幾個水果,看來這“三萬”效應還真是很不一般。

雖然“三萬”活動是我出差時間最長、工作最累的一次差,但也是最讓我難忘的一次差。從3月9日到6月15日共計98天。這段日子裏,我們工作組的工作安排基本是周一到周六開展戶外工作,走訪、會議、調研。周日開展室內工作,寫簡報、做方案和洗衣服。說實話,真的太累了,活動剛開展沒多久就開始想著快點結束。可是,現在回來了,“三萬”活動的一幕一幕卻總是會讓我情不自禁地想起。想起剛開始走訪時到村民家吃飯,看到他們的蓄水池裏爬著癩蛤蟆,嚇得不敢動筷,餓著肚子去走訪;想起我們穿著春天的衣服頂著風雪到村民家去走訪,被凍得直打哆嗦;想起在雙樹坪和村民們一起聯歡時,陸局朗誦的那首《相逢是首永遠唱不完的歌》,讓在場所有人感動落淚。想起哪個讓工作組放心不下的陳春菊老太太,不知她地裏的土豆熟了有人幫她收嗎?想起哪個盲人譚元樹是否還想著何時才能再和陸局一起拉二胡,一個拉一個唱呢?想起哪個走訪時為我們做向導、趕狗子的計生專幹張莉萍是否和她剛出生的小寶寶一起在天堂過著快樂的生活?

“三萬”活動雖然很苦、很累,但更多的是激勵是感動。它讓我經曆了不同尋常的三個月,磨練了我的吃苦耐勞的意誌,體會到了村民們的純樸和熱情,也讓我深深地感受到了付出後收獲的喜悅。這次活動我們的駐點村均在山區,工作組加司機一共隻有5個人,想把駐點村的每戶都走到很困難,要與村民處好關係就是一件更難的事。我們按照陸局長提出的“村民在哪裏,民情就在哪裏,民情在哪裏,工作組的腳步就印在哪裏”的要求。這三個多月裏,無論多遠、多難走的地方,無論下多大的雨、多大的雪,我們都堅持走訪,力爭不漏掉一個農戶、不疏忽一個留守村民,為村民們辦好力所能及的事。通過努力,工作組走遍了駐點村的每一個角落,與村民們都成了很好的朋友。無論走到哪家,老百姓一見到我們都熱情的為我們端茶倒水,很高興地叫著“陸局長來了,‘三萬’同誌來了”。當我們吃著村民烤的洋芋、喝著村民釀製的苞穀酒、聽著村民們說說心裏話,心裏暖暖的,再苦、再累也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