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戰士們介紹的具體情況,還是使調查組了解到了許多事實,現在這類真實的資料基本都看不到了。
抗戰時期的農民當兵,比起滿清時代清兵都閉著眼睛打槍,已經好了許多。但一到戰場上,麵對敵人的槍聲,八路軍戰士們都是剛穿上軍裝不久的農民,難免心裏發慌,看見個敵人的影子就要放槍。
尤其在鬼子集團衝鋒的時候,八路軍戰士很少能有幾個人沉住了氣,瞄準了再射擊的,大都是照著鬼子的人群開槍,而且還一槍接著一槍。老兵心裏清楚;這是新兵在給自己打槍壯膽呢。他們以為隻要衝著鬼子放槍,總會瞎貓撞死耗子蒙上幾個;他們還以為隻要自己的這邊槍聲不斷,小鬼子就會害怕,絕不敢衝上八路軍的陣地來。
在周莊,調查組也詢問過戰場上被捕的鬼子。1939年6月,一分區攻打淶易公路上的大龍華鬼子據點,當時俘虜了一個鬼子的翻譯官,朝朝鮮人,姓金。
這個人經教育後,被留在了一分區敵工科,擔任翻譯。他為調查組翻譯被捕鬼子兵的原話:日本老百姓被征集入伍,要經過將近一年的新兵訓練,其中大約四個月新兵期、四個月實戰訓練、四個月書本講課,熟悉軍事條例、天皇訓示什麼的。
鬼子兵一旦參戰,每個人隨身攜帶120發子彈,另有香瓜手榴彈四枚、鋼盔一頂,水壺、飯盒各一套,個人所配備的背包、大衣、雨衣。陣前遇敵,要求每個士兵開槍必須瞄準了再打,一等兵關照二等兵,伍長軍曹關照士兵,士官們又關照全體士兵,所以很少出現“砰砰”胡亂放槍的情況。
在一邊聽著翻譯的敵工科科長劉原亮,這時開了腔:“別拿小鬼子的話都當真。我們每次夜襲小鬼子,小鬼子連人影都沒有看見,就衝著黑處亂放槍,歪把子機槍嘎嘎的亂放,浪費了多少子彈。不過小鬼子的兵比我們的戰士訓練有素,這倒不假。我們兩千多人一個團,想吃掉小鬼子四五百人的一個大隊,幾乎是不可能的。去年鬼子在狼牙山掃蕩,一千五百多鬼子攆著我們三千多人的兩個團到處跑,沒辦法,因為打不過它。他確實戰鬥力比我們強。”
調查組還發現,這些農民參加八路軍,比較適合偵察連這樣的遊擊戰術,神出鬼沒的鑽來鑽去。打得過就冷不防狠狠的搞你一下子,打不過就悄悄走人,不覺得有丟人一說。
這種自由散漫的遊擊戰術是不需要什麼各部隊、各人之間的戰術技術協同作戰的。也就是說,訓練科對這些人講作戰訓練,這些人很難接受。所以八路軍常會有這樣的事情出現:叫一個連往上攻,它攻了一下,攻不動,幹脆就停止了進攻。
叫一個連守住陣地,它發現敵人來勢凶猛,幹脆用“遊擊戰術”,悄悄地退下來溜走了。再叫一個部隊的領導人夜間擔任警戒任務,他卻滿不在乎,置若罔聞,結果險些被鬼子鑽了空子。所以楊司令氣得在幹部會上一再強調:“我們是正規軍了,要有正規軍的一套管理辦法,遊擊習氣要不得,會害死人的。”
調查結束,調查組找了個楊司令不忙的時間,當麵作了彙報。楊司令聽完說:“我們紅軍過去作戰,即使軍、師一級的大部隊作戰,幾萬人調來調去,骨子裏其實還是遊擊戰的那一套,隻不過規模比遊擊隊大了許多。現在八路軍作戰也是這樣。現在我們是遊擊戰爭,但軍隊要實行正規訓練、正規管理。如果目前八路軍在遊擊戰中養成的自由散漫的遊擊習氣不改掉,就像弼馬瘟上天庭,三天兩頭小漏子不斷,早晚有一天要捅下大漏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