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鴇也有點看不明白了,明明不是客人拍桌子吹胡子瞪眼的罵街嗎,這咋還和戲子稱兄道弟呢,還這麼客氣,頭回見!她最常見的都是點了旦角唱個戲,完事還得陪酒啥的,伺弄的客人舒坦了,才能領到賞錢的。
點武生戲的本來就不多,一般也都是看完了,好的呢打發幾個錢,不好的賞錢都沒有,還得妓院給點貼補的。
“這位姑娘,俺來前穿的衣裳呢,麻煩給俺找來,俺有用。”楊棒子把班頭和武生按在石凳上,轉身朝紅玉姑娘拱拱手問他的衣裳呢。
“這呢,這呢,爺您是不是找這個?”小翠兒從外麵跑進來,手裏捧著那個包裹,朝紅玉眨眨眼,又朝楊棒子笑了笑,努了下嘴。
楊棒子略微愣了下,馬上意識到了什麼,接過包袱順手一摸,鼓囊囊**地錢袋子就在包袱裏呢觸手可及。
伸手進去,揀大個的銀元抓了一把,得有二十來塊,墊了下,走到班頭的跟前,攤開手掌說:“老人家,咋說也過年了,一點小錢,拿去割點肉買件新衣裳啥的。”
這一下,屋裏除了紅玉都鬧愣了,本來和客人坐到一個桌上,這就夠給麵的,還給這麼多的錢,這下班頭和武生更心虛了,一通的推脫啊,一再聲明唱的不好,一塊就夠,不敢要這麼多。
楊棒子有點急眼了,給錢還不要,推來推去的,這眼又瞪上了。還是老鴇和紅玉有眼色。過來幫著相勸。這班頭才算收下了銀元,千恩萬謝地出門了,臨到門口猛然想起來件事,扭頭問呢:“貴客尊姓大名啊,小老兒日後好時時記得。”
“老人家不用記得俺的名字,粗人一個,就叫個老八吧。”
“老八,老八。八爺,您歇著,俺們這就告退了。”這班頭才領著自己的人下樓去了。
“大嬸,你看,俺也不是故意的,看戲看迷了,沒注意把你這戲園子的桌子給拍散架了,你看這麼著成不,俺初來乍到的,也不知道哪給您淘換個新的來。就這麼多,您自己趕明換一個吧。拿著,別嫌少。”
說著話,又掏出一大把銀元來,得有四五十塊,兩手捧著就往老鴇身邊遞,楊棒子核計這個石頭的桌麵,這老些錢咋也夠了。
老鴇可得有年頭沒聽見人家喊她“大嬸”了,這個樂啊,心說這土老冒得,還喊老娘大嬸呢!
這個桌子可挺值錢的,桌麵呢是上好的水磨細紋大理石的,貴是貴點,也就十來塊大洋就能置辦了,這一下給了三倍的價錢呢,老鴇啊就愛出手闊綽的客人!
當下讓身邊的大茶壺把錢攏到袖子裏,又打了幾句圓場,正巧,中和軒點的酒菜也到了,老鴇就勢敬了楊棒子三杯酒,吩咐紅玉把客人伺候好了,這就帶上門下樓去了。
小廝們給抬換了新的桌麵,菜肴從保著溫的食盒子一樣樣地拿了出來,都是中和軒最拿手的菜,可惜酒不是楊棒子最愛喝的老燒,是那紹興的女兒紅,這酒楊棒子喝過,嫌喝著沒勁。
現在不少年輕人還以為石家莊的中和軒八十多年的老字號,就是本地呢,錯了,中和軒最早就是在保定創下的名號,後來去石家莊開的分號。
當初這中和軒就是恒豐包子鋪,賣牛羊肉蒸餃的,老板呢是兄弟兩,從山東來的回民,滿氏兄弟兩,老大叫滿恒豐,所以給包子鋪起名叫恒豐包子鋪。
光緒二十四年(1898),被義和團攛掇的猶豫不決的慈禧太後,下決心要與西洋宣戰,調董福祥的甘軍一萬人來京勤王,奉命駐紮保定。甘軍多為回族,那段時間保定府大大小小的清真飯館常常人滿為患。
經過二十幾年的經營,此時滿恒豐已經對自己製作的菜品有了信心。於是他在東大街稅務角附近一下子租了兩套大院,正式定名“中和軒”,明窗淨幾的環境,花樣繁多的菜肴使中和軒聲譽鵲起。一時成為保定府軍政要員、達官顯貴光顧的飯莊。
不過中和軒真正成名,以致後來成了冀菜這一菜係的代表的,卻是仰仗一個民國時期的大人物,袁世凱死後,保定成了北洋軍閥中直係這一派的大本營了。
1921年,直係軍閥曹錕的私人花園——南關花園竣工,愛顯擺的曹錕要設宴慶祝,省城的社會名流悉數在列。宴席分左右備下回漢兩種席麵由來賓任選,滿恒豐包下清真席這一邊,赴席的人進入宴會廳左右一看,中和軒辦得席色香味俱佳再有滿恒豐的名聲,紛紛來這邊就座,把大灶席冷了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