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心理學一路發展而來,由精神分析對頭腦的過度糾纏與關注轉而對行為與情緒的關注,但是,這都沒能真正解決來訪者的本質問題。人們開始尋求更多的回到身體的方法,上世紀七十年代以來,隨著美國新時代(NEW AGE)運動的興起,人們開始對生命潛能關注起來,而瑞黑的方法被再度發掘。瑞黑的“怪招”其實就是針對不同身體部位的大劑量呼吸法。一個滿是傷痛的身體是不會呼吸的,它的呼吸一定是短促而淺表的,因為,深長的呼吸會讓我們接觸到我們身體裏的情緒及傷痛,所以,為了防止再受傷害,我們會自動地建構起身體的防禦機製,呼吸變得淺表而不用接觸我們的心。生物能的方法是通過呼吸給身體帶入大量的負氧離子,打通堵塞身體的能量結,而這時,被壓抑的情緒被釋放了,最最重要的是,隨著身體的改變,人們的心智模式也改變了,而且,不同於以前純頭腦或心理的學習,來訪者短暫的釋放以後,因為身體的記憶還在,很快,舊的模式又會回來。現在不同,因為是身體的經驗,改變變得更加深入而持久,身體的智慧是,一旦身體的經驗被改寫,它就會帶來心理及頭腦的改變。
所以,很多朋友會問我,我想成長要改變需要從哪裏開始?我是不要要多看幾本書?我說,也可以,但最好先從身體開始,從觀察你的呼吸開始。你的呼吸方式裏記錄了你的心智模式。如果你的呼吸改變了,你的心智模式也將悄然改變。
關於身體的ABC
有了對身體ABC的了解,我們就變得更覺知,更臨在於當下,更安住在自己的中心,我們的生命就會發展出一個全新的品質——神性的品質。
回到身體,我想,有三個關鍵的點,我將它總結為ABC。
A(awareness),覺察。對身體的覺察是我們回到當下最重要的方法。覺察哪些方麵呢?首先是身體的感覺感受。隨時隨地的,你可以把注意力拉回到你的身體上,留意身體的不同部位的感覺感受,哪些部分覺得有些緊張,哪些部分可能會有些隱隱的痛楚,哪些部分覺得放鬆,哪些部分可能有些麻木,有的地方覺得溫暖,有些地方可能會有些發冷……
當我們長期和我們的身體失去聯結之後,讓我們一下子去感覺我們的身體可能會變得有些困難,但是,給自己一點點時間和鼓勵,堅持一下,慢慢地,我們就會變得敏感起來。
有時候,我們也可以刻意地訓練自己的敏銳度,比如,我現在坐在椅子上,我有意地去覺察一下我右腳小腳趾的感覺如何,它很放鬆,有點點麻酥酥的溫暖感,然後,我再把我的注意力移動到我左膝,它很放鬆,但有點點冰意……如此,你會對自己的身體變得越來越敏感。
很多時候,當我們靜下來,關注到我們的身體時,會有些情緒浮現出來,有時候,它是悲傷,或者是憤怒,有時候,它也可能以惡心、打嗝等生理反應的形式顯現出來,請不要驚慌,也不要急著就逃離它,允許它,讓它在那裏停留一會兒,並帶著一份愛意和好奇,邀請它帶領你,看看它想告訴你什麼訊息。很多時候,我們並不能一下子就知道這份情緒的來由,沒關係,允許它,看到它就好了。
情緒是我們的思維或信念在我們身體上的反映。舉個例子,當我們的頭腦相信男人大聲對著女人說話就是粗魯的沒教養的(這是一個信念),那麼當我們看到一個男人大聲對著一個女人說話的時候(也許我們就是那個女人),我們的內在就很可能會升起一些情緒,它可能是反感,不舒服,甚至是惡心,或者覺得受傷害。我們大多數的情緒反應模式其實都來自於我們早期(也許是童年,也許是成長過程中的某個時期)的一些曆史事件,當那個原始的曆史事件所造成的情緒衝擊足夠強大的時候,就會在我們的神經係統中建立起一個經驗值,以後遇見類似的情境,我們就會自動化地將這個情境與早期原始事件時的情緒感覺掛鉤,而身體上也自動化地產生出類似的體驗,如心髒收縮,能量內收,呼吸局促等等,很多的曆史事件會在我們的身體上形成很多的傷害及痛苦的記憶(也就是所謂的黑洞),有人把我們的這個身體稱之為PAIN BODY(痛苦之身),而這個痛苦之身為了獲得關注與滋養,總是會很病態地尋找類似的傷痛經驗的刺激(精神分析稱之為“強迫性重複”,這也是生物界的一個普遍現象),來證明它的存在。因此,對身體的高度覺察也能夠讓我們對情緒產生出一個較高的覺察力,當我們意識到自己的身體開始繃緊和收縮時,我們就知道自己可以放鬆一下了。
第二點是B(breath),呼吸。覺察到呼吸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方法。身體的放鬆程度和我們的呼吸品質有極大的關聯。高品質的呼吸綿長深沉均勻,輕細如線。腹式呼吸會變成一個自然的常態。想像一下,如果一個人呼吸粗重短促,會給人什麼樣的感覺?很可能讓人感覺到緊張、不安,隨時準備戰鬥。而一個呼吸輕細且深沉的人總是給人以安定祥和的感覺。所以,有意識地留意一下自己的呼吸,記住把呼吸帶入你的腹部,慢慢地,一次次的,把你的呼吸帶下去,你就會養成一個腹式呼吸的習慣。當然,還有一些呼吸訓練的方法,BREATHING WORK,通過大劑量的呼吸打通身體能量的堵塞,但這是要經過專門課程訓練的,在平時或家裏並不適合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