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5章 痛是化了妝的禮物——成長的勇氣(5)(1 / 3)

說到這裏,我們先來講講什麼是痛苦,佛陀說人生就是一個苦海,這其實是讓很多人無法體會到的。但是,如果我們真正靜下心來想想,你就會發現,生老病死的苦(身體生理的苦)估且不說,這是誰也逃不掉的,還有很多的心理情緒之苦,佛陀將它們歸結為:求不得苦,怨憎會苦,愛別離苦、五陰熾盛苦,說的就是這個。想想也是,當我們不再為物質生活擔憂的時候,我們心理情緒的擔憂恐懼又顯現出來了,怕失去,怕失控,擔心這擔心那,得不到的時候想得到,得到了又怕失去,恐懼、分離、妒忌、憎恨等等都輪番上演,很難心安;好,如果這一層的問題也沒有了,靈性上的痛苦又出現了,外在富足,內在也沒什麼不安,家庭很好,事業很好,似乎什麼都好,但就是覺得不滿足,就是覺得有些東西缺失了……人類的痛苦實際上就是一個常數,身、心、靈各個層麵的痛苦隻是比例變化不同而已,而它的總量是不變的。而人類如果不能覺醒到自己的痛苦,就無從覺醒與解脫。

那麼,真正的慈悲是什麼?真正的慈悲不是讓人們減輕一時的身體或心理的痛苦,而是要讓人覺醒於實相,要解決人類最根本的痛苦——靈性之苦。所以,我非常讚同阿瑪斯的說法:“慈悲的作用並不是減輕痛苦,而是要引領人們來到真理的麵前,讓這個人能活在真相之中。”他還說:“在大部分的情況下,真相都會令人感到痛苦和恐懼。慈悲則使我們有能力承受那份痛苦和恐懼,它會幫助我們不斷地追尋真相,而真相終究會消解掉痛苦。不過,慈悲最主要的目的並不是消解痛苦,這隻是它的副產品罷了。”

他還說:“一般而言,我們通常會保護自己免於痛苦和恐懼,使自己不去接觸無意識裏的真相,而這份保護的欲望也會使我們看不見自己是誰,認不出自己的本質(essence)。我們誤以為自己的行為是慈悲的,進而也想幫助別人,保護別人,而不去看到真相。我們終身都在企圖保護我們最親近的人,免得他們因看到真相而感覺痛苦。我們也總是在保護自己,我們以為看到真相會令自己受傷。我們以為自己承受不起真相。

我們並不是在說情緒上的同情——想要減輕自己和別人的痛苦——是不好的。尤其是當你開始了解自己時,這份同情往往是有益的。但如果你真正感興趣的是你的本體,情緒上的同情就會變成一種障礙。”

而真正的慈悲來自於對痛苦的體認與真正的經驗及穿越。當你真正的允許自己或他人經驗那個痛苦,百分百沒有退縮沒有逃避的被痛苦所淹沒的那一刻,你會發現,在痛苦的穀底,有一份寧靜發生了,有一份喜樂發生了,有一份空發生了,你看清了痛苦的實質,你經驗了實相,而真正的慈悲也可以就此打開。

所以,如果你問我,我如何看待白血病兒童的問題。可以這樣說,這是一個很難回答的問題。因為我覺得這些孩子所受的苦並不一定會比我們成年人內在所經曆的種種心理及心靈上的苦更多,孩子當然是無辜的,但是,對於一個有著一個病孩的家庭來說,其父母所需要承受的痛苦可能更大。而如果他們的父母能夠因此而認知到痛苦的實相,對於他們來說,這就是一份最大的禮物。

你會失去什麼

有一刻,你的自我會開始消亡,你仿佛麵臨一個巨大的深淵,你不知道前麵會發生什麼,你會害怕,害怕得渾身發抖。

時不時地會聽到朋友說出他們的擔心:我如果跟你一樣去成長,那我會怎樣?我還能有正常的生活嗎?我害怕我會失去現在的一切......我也聽過一些朋友跟我講,你的博客很好看,可是,我有點害怕,我不敢看......

你在害怕什麼?你害怕失去什麼?其實,不是你在害怕,是你的頭腦在害怕,是你的自我在害怕。是的,你一旦開始成長,你一旦開始向內走,你的自我將會死亡,你將會遇見那個空無,這是自我最害怕的。幻像是自我的食物,分離、比較、自他、競爭、二元對立是自我得以存活的基礎,而恐懼就是自我創造出的最大的保護屏障。“我害怕被某種力量控製。”這是我聽到很多的另一個借口,其實,恰恰相反,控製你的沒有另外一個力量,而是你的自我,你的自我一天不死,它就會牢牢地控製住你,讓你永遠無法遇見愛與真理。

向內走,這是你惟一的道路。而一旦向內走,你失去的是鎖鏈,得到的將是整個世界,不,應該說,你得到的將是整個存在,你會變成那個整體,變成那個“一”,變成那個宇宙的高潮與狂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