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4章 痛是化了妝的禮物——成長的勇氣(4)(1 / 3)

所以,我深深地為她而感動,她走過來了,贏得了這場勝利。我也為我自己感動,因為,直到今天,我會聽到越來越多的人說,從沒見過像你這麼快樂的四號。我說,是的,我很快樂,但是,更多的時候應該說是平靜,我找到了內心的平靜。

內在事與外在的事

內在的事與外在的事是有些不同的,它們有時候還會帶來很大的矛盾,它們甚至完全是兩種不同的標準,同時經驗內在與外在,有時候會讓人產生嚴重的分裂感。不要完全的拿內在的標準來做外在的事情。

有人問:我很願意修煉內心,能找到寧靜完整的感覺,但感覺自己還是對修煉的思想和方法比較有依賴性(比如網上的文章,你的博客等等),對修煉時間的要求越來越多,有時就像上癮一樣。可我的麵包怎麼辦?我過去是個心氣很足的人,現在卻感覺失去了奮鬥的動力。我該怎麼找回來(可別告訴我我生來就是完滿的,我需要麵包)?怎麼平衡修煉和奮鬥的時間?

我聽說有一種鳥,它們生活在水邊的懸崖上,生存條件非常艱苦,常常不得不擠在一小塊岩石上,還沒有學會飛行的幼鳥一不小心就會被擠落到水裏淹死。最悲慘的是,這些鳥兒的壽命非常之短,短到隻有一天,從出生到老死,隻有一天。但是,在這一天的時間裏,這種鳥不僅要學會飛行,還要覓食、求偶、交配、繁衍下一代,並為了自己的立碓之地而與其它的同類打得你死我活......惡劣的生存環境讓它們變得很好鬥,也很頑強,但是,無論它們如何頑強如何奮鬥,它們的壽命都隻有一天!

人類聽到這樣的故事,第一反應就是,何必呢?才一天!是呀,何必呢?對於平均壽命已經有七十歲的人類來說,一天,隻是短短的一瞬間啊,那些爭鬥值得嗎?它們甚至顯得非常可笑。

是的,在我們的眼裏,那些鳥兒是既可悲又可笑的。可是,我們人類不就是這種鳥嗎?七十年,相對於鳥兒來說,顯得多麼闊綽而漫長啊,可是,當你站在宇宙的高度,七十年也就是一瞬間而已,而人類現在所做的一切,不就是和那些鳥兒一樣嗎?很多人無數世的時間都浪費在那些無謂的奮鬥上了。

當然,我們誰也要麵包,要在這個世間生存下去,這其實沒有問題,問題在於,我們的生命被這些外在的事務所完全的掌控了,你跟你的內在的心失去了聯係,你變得六神無主。一旦你丟失了自己,你就會有一個強烈的向外的驅力,不停的想要奮鬥,想要抓住一些什麼,可是這個向外的驅力會讓你越來越遠離自己,也就是,你向外走的越遠,你就會離自己越遠,你的恐懼與失落感也就會隨之加深,一定是這樣的,它不會有第二種結局。前不久,有一個金融大鍔魏東自殺了,他就是一個典型的極度向外求,而沒有向內的例子。

一個真正向內走的人是不可能選擇自殺的。他隻會越來越喜悅,越來越寧靜,越來越享受生命,他生活的每一天都是充滿著祝福的。他的內在會滿溢著愛與幸福,他隻需要獲得一定的生存條件就可以了,他不會無休止的不斷的想要更多更好,以至於這種追求更多更好的習慣變成了他的強迫症。一個向內走的人會在他的內在找到那無窮盡的寶藏,海洋太大,他隻取他所需的一瓢水就夠了,他不會貪得無厭,因為他知道,他其實就是大海。隻有內在匱乏的人才會不停的去奮鬥屯積,他們總是會擔心,隻要一不奮鬥,他就會挨餓受凍。

親愛的,請不要誤解我,我並沒有教你不要外在的世界。我們生活在紅塵,隻要我們沒有出家,至少就得為自己的衣食住行負責。但是,要小心我們的貪念。欲望本身沒有錯,我們餓了就要吃飯,冷了就要穿衣服,這些都沒有問題。問題出在我們總是想要更多的貪婪上,它的背後就是恐懼,害怕自己活不下去,而我們從小的教育很多也是基於此的,“現在不好好讀書,將來隻能穿草鞋”,所以,很多人從小就害怕活不下去或活得不好,而因為這樣的恐懼也對自己深懷自責,有的人不停的工作,不讓自己休息與娛樂,一歇下來就有內疚感,覺得自己是在“浪費時間”,仿佛自己的生命如果不“做”點什麼,“生產”點什麼就變得毫無意義了。但實際上,他們都錯過了最根本的,你來到這個世界所需要做的最大的功課就是,找到自己,做你自己,這才是你真正的“工作”。然而,你卻因為自己在自己身上下功夫而感到不安了!就算我們每個人都能活到八九十歲,可是我們的前三四十年都已經真正的“浪費”掉了——浪費在那些無謂的事情上了。事實上,五千年來,看似人類創造了外在的文明與進步,但是,人們卻從來沒有在他們的內在世界裏移動過半步。現在,你已經開始向內移動了,這多好!向內走吧,你將收獲整個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