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2章 永樂大典(2 / 2)

對於如何喚醒曾水,讓他的主意識回歸到原來的世界,曾凡也還沒有什麼頭緒,通過意念場施加影響沒有起作用,應該還是需要他自己覺悟過來才行。

有了運行《世界末日》遊戲的豐富經驗,曾凡發現,自己的意念場駕馭這種不同時間流速的多重世界毫無違和,他的主意識可以同時存在於兩個世界,或者自由切換,互相之間的時間差能自如轉換。

既然如此,曾凡也就不著急了。

曾水在現實世界沉睡三十多個小時,在明朝度過了十五年,讓他在這邊多體驗一次人生也用不了多長時間。

反正幼兒園開學還十來天時間,足夠他體驗了,曾凡也可以慢慢的把《永樂大典》翻一遍。

這套書後世被傳的神乎其神,正本在嘉靖年間失蹤,副本經曆明清兩朝戰亂散失,全書一萬多冊,三億七千萬字,據說該書收錄引用的內容涉及明以前圖書八千多種,很多都是全書抄錄。

後世保存下來的《永樂大典》都是明代嘉靖年間抄錄的副本,也隻剩下四百多冊,國內保存的不到一半,曾凡自己也隻是在國家圖書館看到過幾冊用來展覽的高仿複製品,網絡上能找到的影印版也很少。

通過這部書曾凡可以看到很多不同時代的古籍,對他增進對曆史上各個時期的了解有很大幫助。

顧名思義,《永樂大典》成書於永樂年間,由大學士解縉和姚廣孝受命主持編纂,曆時四年時間,成書於南京,抄錄了一套正本收藏於南京文淵閣。

朱棣遷都燕京不久,正本全套也跟著遷移到了燕京,收藏於紫禁城內文淵閣,一般翰林學士都沒資格查閱,隻有皇帝和少數受信重的大臣才有資格一覽全貌。

不知道什麼原因,在穿越過來的世界,曾凡不能對其他人進行記憶喚醒。

朱佑樘的意念場很弱,甚至比普通人還要差些,曾凡可以很輕鬆的影響他的意識和決策,但是想要增強他的意念場就困難的多,需要耗費比較長的時間。

借助朱佑樘的身份,曾凡在他修養身體的時間,可以自由的翻閱全套《永樂大典》。

可是朱佑樘的自身意念場薄弱,記憶力也不行,看書的速度很慢,這可就有點為難曾凡了。

於是,皇帝下了一道聖旨,欽命文淵閣大學生李東陽組織人刊刻《永樂大典》,讓天下的讀書人都能一覽此書全貌。

對於讀書人來說,刊刻《永樂大典》當然是一件好事,內閣幾位大臣為了自己的聲譽考慮,不應該拒絕皇帝的要求。

可是,他們身為內閣輔弼,首要任務是協助皇帝處理天下大事,而所有政事歸根結底都離不開錢糧二字,而這件事偏偏又是一筆龐大的開支。

這些年災荒連連,很多地方稅賦都收不上來,還到處需要賑濟,朝廷財政開支一直都在拆東牆補西牆,他們實在難以擠出這筆錢來。

於是,三個大學士帶著這道聖旨一起進宮麵聖,想請皇帝收回聖命。

曾凡早已經替他們想好了辦法,大明不是沒有錢,隻是很多都在地方藩王,貪官汙吏,富商巨賈的箱子底下壓著,沒有起到財富的應有作用。

刊刻《永樂大典》是可以青史留名的盛世,完全可以號召這些人捐獻錢糧,到時候記入書籍史冊,把這些捐助人的名字刻成碑,立在文淵閣門口,讓後人都能知道他們的名字,那不比把錢壓在箱子底更有誘惑力嘛。

錢沒了可以再去刮地皮,再去巧取豪奪,這樣的機會一旦錯過了,可不會再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