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記者問“奔馳”的老總:“奔馳車為什麼飛速進步、風靡世界?”“奔馳”老總回答說:“因為寶馬攆我們攆得太緊了。”記者轉問“寶馬”老總同一個問題,寶馬老總回答說:“因為奔馳跑得太快了。”美國百事可樂誕生以後,可口可樂的銷售量不但沒有下降,反而出現了大幅度增長,這就是競爭的力量,迫使它們共同走出美國、走向世界。
美國心理學家托馬斯·哈裏斯按照人格的發展,將團隊中各自然人之間的關係分為四種類型:我不好,你好;我不好,你也不好;我好,你不好;我好,你也好。可見,“我好,你也好”才是成熟的成人人格和共贏思維。
就像玫瑰與刺相遇,練就玫瑰的粘合力
但是,在現實生活中,我們普遍存在的是贏輸思維或單贏思維。謀求贏輸思維的人隻顧及自己的利益,隻想自己贏別人輸,把成功建立在別人的失敗上,比較、競爭、地位及權力主導著他們的一切;而單贏思維的人則隻想得到他們所要的,雖然他們不一定要對方輸,但他們隻是一心求勝,不顧他人利益,就算在獨立或互賴的情況下,他們的自覺性及對別人的敏感度很低,在互賴情境中隻想獨立,這種人以自我為中心,以我為先,從不關心對方是贏是輸。
雙贏和共贏的思維特質是競爭中的合作,尋求雙方的共同利益,即“你好,我也好”,這是一種成熟的“雙是人格”。養成共贏思維的習慣,需要我們從以下兩個方麵努力:
第一,確立共贏的心理訴求。共贏品格的核心就是利人利己;你好,我也好。首先要正直,人若不能對自己誠實,就無法了解內心真正的需要,也無從得知如何才能利人利己。其次,要真誠,對別人誠實,對人沒有誠信,就談不上利人,缺乏誠信作為基石,利人利己和共贏就變成了騙人的口號。
第二,具備成熟開放的胸襟。我們通常說某個人成熟了,往往是指他辦事老練、老道、可靠,這其實是不全麵的。真正的成熟,是勇氣與體諒之心兼備,有勇氣表達自己的感情和信念,又能體諒他人的感受與想法;有勇氣追求利潤,也顧及他人的利益。兩者間的平衡是真正成熟的表現。
把握好以上原則,在職場中,無論是誰在和你玩這場“遊戲”,最終的贏家必定是你。
讀懂職場中的批評藝術
王林有個比較愛爆粗口的上司,有一段時間,經理總是批評他這不對、那不對。自己已經很努力了,可還是被扣上“效率低”、“笨蛋”的帽子。不過,誰叫人家是領導呢?王林有怒不敢言,在公司竭力壓抑自己,並在心裏自我安慰地說,“能忍的人情商高”。
下班回到家,王先生還是覺得心裏堵得慌。於是,他就拿起筆練練字,想通過這種方式平靜一下自己。誰料,等他寫滿一張紙才發現,紙上寫的,除了經理的名字外,就是“齷齪”“王八蛋”等一類不滿和憤恨的話,連他自己都不敢相信。
在遭遇上司批評時,或者遇到別人的誤會時,用什麼方式發泄呢?是偷偷地寫個博客罵完了事,還是自我消化?每個人注定扮演不同的角色,今天你是上司,你批評下屬,明天你是別人的下屬,被上司所批,這都是職場中不可避免的事情。所以,凡是職場中人,都要熟知以下五點麵對批評的魅力法則:
1.盡量避免爭論
同事們遇到話題,難免會一起討論各種各樣的問題,難免會因意見不合而發生爭論,這是很正常的事。但是這些爭論往往都以麵紅耳赤和不愉快結束。事實證明,無論誰輸了,都會很不舒服,更何況爭論往往會演化成直接的人身攻擊,這對營造好的人際關係非常有害。因此,解決觀點上的不一致的最好途徑是討論、協商,避免發生爭論。
2.一定要敢於承認自己的錯誤
盡管承認自己的錯誤是一種自我否定,但承認錯誤後你會感到很輕鬆。明知錯了而不承認,會使你背上沉重的思想包袱,使自己在別人麵前始終不能理直氣壯地昂起頭。另一方麵,承認自己的錯誤,等於變相地認可了別人,會使對方表現出超乎尋常的容忍性,從而可以維持人際關係的穩定。
3.不要直接批評、責怪和抱怨別人
卡耐基警告人們:“要比別人聰明,但不能告訴別人你比他聰明。”任何自作聰明的批評都會招致別人的厭煩,而無意的責怪和抱怨則更有損於人際關係的發展。本傑明·富蘭克林在年輕的時候並不圓滑,但後來卻變得富有外交手腕,善於與人應對,因而成了美國駐法大使。他的成功秘訣就是:“隻說別人的好處,從不說別人的壞話。要學會用提醒別人的方式,使別人感到我們並不認為他不聰明或無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