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他的政治生涯中,曾有好幾次退隱的經曆。第一次是在當選為弗吉尼亞州的議員後,他便辭去軍職,過起了鄉紳生活。但當獨立的風潮席卷英屬殖民地各州的時候,為了民族的利益,他再度出山,出任陸軍總司令。他自己寫道:“寧靜的北美沃原,要麼血跡四濺,要麼安居樂業,一個正直的人難道不應該果斷地做出自己的選擇嗎?”
而當美國的獨立戰爭結束時,他認為自己的使命已經完成,於是又二度退隱,回到了他的弗農山莊。這位陸軍總司令八年置私事於不顧,得到了一片好名聲。
他曾在一封信中說:“我將在平靜的哲學光輝中,用安詳的心情注視著忙忙碌碌的世界。這些是追逐榮譽的軍人和熱衷名望的政客所無法享受得到的。”在另一封信中更是充滿了激情:“對誰也不嫉妒,我決心對一切感到滿意,而這,親愛的朋友,就將成為我的進軍令,我就這樣慢慢地沿著生活的溪流走下去,直走到和家父一道躺下為止。”
對於華盛頓來說,出任公職隻是出於愛國之心,是為國家盡義務,而並非尋機向上爬,他胸襟坦蕩,因而不怕別人對他的非議攻擊,更不會處世不擇手段。大敵當前時,他把國家利益放在首位,不計較個人得失。別人攻擊他時,他從大局考慮,竭力辯護,以熄滅內部紛爭。他的高尚品德使得他後來順利地當選為美國第一位總統。
曆史選擇了華盛頓,華盛頓的領導魅力也長存人心。林肯總統有句至理名言:“不要問國家給了你什麼,而要問你為國家做了些什麼!”擁有高尚人格的人總是會以優秀的品德感染著周圍的人,以嚴格要求自己來帶動別人,以坦蕩的心胸容納別人。他們不會在下屬麵前用命令的方式要求大家做事,而是以人格的光輝贏得大家發自內心的信任。
印度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一,它的曆史源遠流長,文化成就燦爛輝煌。但它曆經坎坷、屈辱,從17世紀起一度淪為英國的殖民地,受盡掠奪和壓迫。
印度人民從未甘心忍受異族的統治,民族起義、民族自決運動此起彼伏,風起雲湧。莫漢達斯·卡拉姆昌德·甘地便是19世紀末20世紀初印度民族解放運動中最有權威的領導者,他為印度的民族獨立做出了巨大貢獻,被印度人民稱為“聖雄”“國父”。
甘地創造了一個曆史上的奇跡,“他讓那些失去了一切的人們又恢複了尊嚴;讓沉默寡言者又發出了呼聲;讓膽戰心驚、畏縮不前的人們又高高地昂起了頭;為人們鍛造出一種使大英帝國的刺刀喪失功能的武器”。目的隻為一個——印度的獨立,人民的自由。如果沒有甘地的領導,印度也不可能主宰自己的命運。
甘地獲得印度人民的愛戴與其說是憑他的成就,不如說是他的高尚品格。甘地是一個追求永恒真理與道德完美的多才多藝之人。他非常虔誠並忠於自己的信仰,毫無畏懼地摒棄任何他所否認的普遍道德與博愛法則。
但他絕非生來如此,他早期所顯示的才能與普通人並無差異。他像大多數人一樣,隻是個普普通通的人。他膽小羞怯,外表簡樸,並無任何天才的表象,甚至連一點隱約的激情都沒有。如果說他確實與別人有所不同的話,那就是他的堅忍不拔、英勇無畏與孜孜不倦。
從一個普通印度青年至聖雄甘地,他以常人的步伐,一步步地攀登著。當他到達頂點時,人們看到他已超越常人。尼赫魯說:“甘地能夠支配國大黨和整個國家,並不完全因為他所主張的意見——而是他的獨特人格。”
甘地人格的神奇魅力,抓住了印度人民的心,給人們以希望和力量,使一個長期委靡不振、人心渙散的民族重新振作起來,為民族獨立而鬥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