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六章做孩子的學海領航燈——助孩子小升初考出好成績(2)(1 / 3)

練習時間

你家的孩子平時喜歡思考問題嗎?如果沒有,你覺得自己該如何做呢?為了提高孩子的學習成績,就要努力培養孩子的思考能力。

偏科不可怕——幫助孩子從差科中找到樂趣

很多孩子上六年級以後都出現偏科,有的偏數學,有的偏語文,家長對此比較頭疼:“我家的孩子數學考了98分,語文居然62分,怎麼辦?”“我家閨女嚴重偏科,數學一點都不開竅,怎麼辦?”

其實,在學習中,偏科並不是一件可怕的事。每個經曆過孩子時代的人基本上都會有偏科的經驗。就是學習成績最好的孩子,也不可能每門功課都很好,都能均衡發展。

每個孩子都是充滿好奇心和求知欲的,不會天生地對某門功課沒有興趣,之所以在某門課程上表現為厭學,根本原因是興趣受到了破壞,比如:

有的孩子對功課的學習興趣,會受到任課老師的影響。老師教得好,孩子就愛學;老師講得平淡無味,孩子聽起來就不願意學。

有些孩子對某門功課不感興趣,是因為基礎沒打好,學起來吃力,成績越來越差,導致越學越沒有信心。

有些孩子對要考的科目很下工夫,學得也認真,對不考的科目就不願學。

這樣的惡性循環最終使孩子在這個課程上興趣全無,信心全無。

目前,很多家長隻關注孩子的成績,往往將成績的不好,簡單地認為是因為做題量太少了。為了減少偏科對學習的影響,作為家長,應該給孩子提供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讓孩子自由自在地去尋找學習的興趣。

發現孩子有偏科現象時要及時糾正

六年級的孩子在學習中出現偏科現象,在思想情緒上會有所流露,家長要隨時觀察、了解,發現有偏科的情況,要及時提醒,把工作做在偏科的萌芽時期。

接連幾次的數學考試之後,媽媽發現,兒子偏科了——數學!媽媽知道偏科的危害性,因此便決定和兒子談一談。

晚上,睡覺之前,媽媽找到兒子,問:“你是不是不喜歡數學啊?”兒子低著頭,不說話。“以前,你可不是這樣的,告訴媽媽為什麼?”

兒子回答說:“我要報複數學課代表!”“為什麼?”

兒子接著說:“上個學期期末考試,我忘了帶橡皮,想和數學課代表借來用用,可是,他就是不願意。我非常恨他,我就要拖他的後腿。我不交作業,不背公式……讓他幹著急。”

媽媽了解了其中的緣由之後,說:“課代表沒有將橡皮借給你固然不對,可是,你也不能因此報複人家啊!首先,忘了帶橡皮是你的過錯,誰讓你丟三落四了;第二,這種報複手段,耽誤的隻能是你自己……現在,眼看就要小升初了,你就一點都不著急?”

兒子聽了後說:“當然著急了!有時候,我也想停止這樣的報複,可是不甘心!”媽媽說:“凡事要以大局為重,你要和同學們比學習……”

這次談話之後,兒子學習數學的主動性提高了。由於兒子的基礎比較好,很快便趕了上來。

這個故事再一次說明:一旦發現孩子偏科,就要給孩子講清道理,使他們懂得學好這些課程的意義,鼓勵他們樹立信心,端正學習態度。

幫助孩子解決學習中的實際困難

孩子在學習中,都會遇到困難,家長要給予及時的幫助。

當發現女兒偏科之後,一位媽媽是這樣做的:她先和女兒進行了溝通,找到了偏科的原因;然後,打電話給女兒的班主任,讓她給女兒一點“特殊的關照”……這樣,每天在課堂上,老師都會刻意留意一下女兒的聽課效率;放學之後,媽媽則要對女兒的學習效果進行檢測——讓女兒給自己講課。一段時間之後,女兒便不偏科了,各科成績保持了平衡。

為了杜絕孩子的偏科現象,家長可以和任課教師取得聯係,對孩子偏科的現象不能放任不管。同時,家長要支持和鼓勵孩子的特殊愛好和特長,還要鼓勵孩子將所有的課程學好。

做題從簡單入手

孩子在某個科目上基礎差,做難題隻會浪費時間,對他的提高沒有多大幫助,隻能摧毀他的自信心。要告訴孩子:對於自己不擅長的科目,不要一上去就選那些太難的習題做。

一天,爸爸在為兒子收拾書桌的時候,發現了一本《數學題集》。他隨便翻了幾頁,發現沒有一道題是做正確的,上麵塗滿了修改的痕跡。

晚上,兒子回來之後,爸爸拿出這本書,對他說:“我知道,你的數學成績不太好,可是僅僅依靠做難題,是不會提高的。”

兒子意識到,爸爸已經發現了自己的小秘密,臉上一陣紅。爸爸接著說:“你可以從一些簡單的題目做起,以此來鞏固所學的知識點。如果都掌握了,再做一些難度較高的……”

爸爸的話,讓兒子茅塞頓開。從那以後,他改變了學習策略。

故事中,爸爸讓兒子從簡單一些的習題入手,牢牢掌握課本上最基礎的知識;在確保自己對簡單的題目已完全掌握後,再適當提高題目難度。不可否認,這是一種正確的方法,值得每一個偏科的孩子學習。

從差中找出更差的,讓孩子進行自我摸底

即使是對於差的學科,孩子也並不是所有問題都一無所知,有些問題還是略知一二的,真正拖累他的可能就是其中的某一點或兩點。如果孩子能把這個差中之差找出來,進行一個強化訓練,就可以在短時間裏出現一個較大的提高。到了那時候,孩子就會發現,原來自己的差科並不那麼差。

在經過了一段時間的努力後,如果孩子覺得對差的科目仍然心裏沒底,不知學得如何,這時候,可以讓他找一份試卷來,像真正考試那樣做一遍。做完後,對著答案自己打分。同時,也可以為孩子請一個家庭教師,讓他幫助孩子把這段時間所學的知識加以整理,然後考一考孩子究竟學得怎麼樣。如果孩子考得不差,那麼他就有信心了,差科也就不差了。

幫助孩子認清偏科的危害

要讓孩子懂得,小學階段特別是高年級階段,屬於基礎教育,隻有學好各門功課,才能適應將來升學和就業的需要。如果其中有一門冒尖學科,則對提高總分更有利;但若有一門偏科,就會導致用標準分衡量的總分大幅度下降。家長要讓孩子懂得:

各門課程的學習,在培養能力和發展智力過程中,擔負著不同的任務,不能互相代替。

缺少了任何課程的學習,都不可能形成完整的知識結構,會影響孩子全麵、協調的發展。

偏科對孩子現在的學習、將來的發展危害極大。

練習時間

偏科,並不是什麼可怕的事情。作為家長,要幫助孩子,從偏科中找到學習的樂趣。當孩子沒有“缺胳膊少腿”的現象時,也就能夠齊頭並進了。

“這次沒考好,並不能代表將來!”——一次沒考好,沒關係!

五、六年級的孩子,一般自尊心都比較強,有些孩子一時沒考好,就會自暴自棄、否定自己。其實,一次沒考好,並不能說明什麼問題。可是,有些孩子不理解這一點,便和家長展開了拉鋸戰:

“我是英語課代表,英語成績才88分。”——“一次考試並不能說明什麼。”

“這次模擬考試,我的總分排在全年級第二十五,和上次比起來,差了10個位置。”——“沒考好,隻說明,你這次沒有發揮好。”

怎樣教育孩子,老師固然肩負著重任,但家長也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教育孩子也是每一個家庭所必須麵對的問題。

幫助孩子樹立自信

孩子是一個家庭的希望,即使是有這樣那樣的錯誤,即使出現這樣那樣的不足,即使他某一次考試成績還不夠理想,哪怕是周圍的人都認為孩子不好……但是,作為生他養他的家長無論如何都要發自內心地去關愛他、去溫暖他。

單元測試之後,小林的語文成績隻考了82分,比上次的成績少了8分。小林垂頭喪氣地回到家,沒有和父母說一句話。

爸爸看出了兒子的問題,便問他怎麼回事?兒子拿出自己的成績單,說:“沒考好!”爸爸看了看,說:“這有什麼,比爸爸小時候強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