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家長總是小心翼翼、不敢大聲說話,不敢正常活動,生怕自己的活動影響孩子複習。其實,這樣做反而會讓孩子覺得壓抑、煩悶,透不過氣來。
明智的做法是,家長該幹嗎就幹嗎,同時,盡量避免出現對孩子的心理產生消極影響的事件,如夫妻吵架、鄰居衝突等,營造溫馨、寬鬆的家庭氛圍。
對許多孩子來說,他們需要的是寬厚的家長、寬鬆的家庭氛圍。家長是家庭情感氛圍的重要主體和創造者,在營造氛圍的過程中,如果家長能互敬互愛,和睦相處,善於處理好自己的情緒,表現得愉快、喜悅、樂觀向上,不僅能使孩子生活在溫馨、和諧的家庭氛圍中,從而心情愉快,產生主動向上的積極情感,而且也為孩子處理消極情緒提供了榜樣。
在生活中,家長要多問少言,多聽少辯,多笑少怒,多看少管!應有意讓孩子放鬆,鬆弛孩子的緊張神經,減弱對大腦的壓抑感,營造寬鬆的家庭氛圍,切忌製造緊張氣氛。
對孩子不要過度關懷
目前,許多家長都患有這種病症。二三十年前,采取棍棒教育的家長比較多,那時家中的孩子比較多,家長都忙於工作,顧不過來。所以,平時對孩子的關心就少一些,一旦發生了什麼問題,無論是老師告狀或是孩子惹了禍,好多孩子回家都免不了挨一頓打。
現在,多數家長不僅不舍得打孩子—下,對孩子的關心也已經到了過度過分的地步。從某種角度上講,一些家長過度關懷孩子,並不是完全為了孩子好,有時也是出於自己的需要,為了滿足自己的某種感覺,是一種病態行為。
自從升入五年級之後,家長便加強了對孫梅的關注。他們不僅給她配備了豐富的營養食譜,還給女兒特意買了一張新書桌;不僅每個星期都會帶女兒去一趟圖書館,每天晚上在睡覺之前都要替女兒燒好洗澡水。
在這種格外的關照下,孫梅感到緊張極了,她很想跟爸爸媽媽溝通一下,可是又怕傷了他們的心,於是,便一直拖著沒有說。
這一天晚上,各科老師都留了作業,孫梅一點點地做著。突然,一隻手從她的肩膀上伸了過來。孫梅心裏一驚!扭頭一看,原來是媽媽給自己遞過來一杯牛奶。媽媽沒有看到女兒表情的變化,默默地離開了。
可是,沒過半個小時,爸爸又走了進來:“吃個蘋果吧!休息休息!”說著,便把一個已經削好的蘋果遞給了女兒。孫梅終於發怒了:“你們這是幹什麼啊!沒見我正在做題嗎?”
爸爸難為情地看看女兒,女兒繼續說:“這樣的關心,我不需要!統統不需要!給我點空間好不好?好不好?”
聽到女兒的喊叫,媽媽也從臥室走了出來。她和老公麵麵相覷,不知道女兒為什麼會發這樣大的火?一晚上,兩人都沒有睡著,最後,他們終於發現:問題出在自己身上,是自己對女兒關心過度了。
從那以後,爸爸媽媽便對孫梅少了一些關心,完全按照女兒的意願來。他們再也沒有打攪過女兒,女兒的學習反而更輕鬆了。
有些家長過分關注孩子,孩子在那複習功課時一會兒過去給孩子衝杯熱牛奶,一會兒過去給孩子送個蘋果,有的家長甚至在孩子旁邊陪讀。這種過度關懷孩子的做法,會加大孩子的壓力,影響孩子的情緒。這樣反而不利於孩子的備考心態,而且容易打擾孩子的複習。
不掛牌示警
孩子在考試之前,自身的壓力其實已經很大了。家長在督促孩子學習的同時,一定要了解孩子的心理狀況,經常幫助孩子解除壓力,讓孩子活得輕輕鬆鬆,絕不能讓過重的壓力壓垮了。
在應試教育和片麵追求升學率的重壓下,孩子們幾乎喘不過氣來。為了考個高的分數、為了爭取好的名次、為了進入重點學校:
孩子們隻好加班加點,從早晨一直學到夜晚、一門學完了再學另外一門,連雙休日也不能休息。
他們很少有玩的時間,很少有玩的夥伴,很少有另外的興趣,隻是一味地學習、學習、再學習。
專家認為,持續過強的壓力對孩子是一種沉重的精神負擔,容易引起孩子的心理障礙。但許多家長卻認為,越是學習成績不好的孩子,就越應該給他壓力。可實際情況怎樣呢?測試結果表明,學習成績的好壞與壓力的大小在一定範圍內成負比例。有些時候,給孩子的壓力越大,成績反而越低。
事實表明,如果一個孩子所承受的學習壓力過大,其情緒就會隨著考試成績的好壞而出現劇烈的起伏波動。壓力是無形的,即使老師不說,家長不說,孩子心中也有無形的壓力。家長要提醒孩子:這樣沒有好處,隻會造成更大的心理壓力。
練習時間
其實,小升初沒什麼需要緊張的。孩子越緊張,也不容易出成績。為了給孩子營造一個輕鬆的心理環境,家長首先就不能給孩子製造“恐怖”氣氛。
不要讓電視的噪音影響孩子——在家中,為孩子精心營造一種學習環境
有些家長問:“老師讓我們更多地關心孩子,但我們不缺他的吃穿,學習上我們使不上勁,這不是為難我們麼?”其實,不是這樣,孩子學習的好壞關鍵在於家長能不能給他提供一個好的學習環境。
有人說,教師的孩子往往讀書會很好。其實,教師的孩子在智力上根本沒有優勢,關鍵是當教師的家長往往更注重孩子的家庭教育,往往注重給孩子創造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
良好的學習環境需要安靜,有的家長喜歡上網、打麻將、打撲克、看電視,這些都會影響孩子的學習。最好單獨給孩子提供一個學習的空間、一間屋子、一張桌子,讓孩子遠離幹擾。
環境對學習和生活的影響很大。研究表明:所處的環境不同,心境和態度就會有所不同。
當所處的環境雜亂無章時,孩子的精神就會隨之鬆散。
如果所處的環境井井有條,則很容易集中精力。
“兵馬未動,糧草先行”,良好的環境有助於孩子排除幹擾,提高意誌能力和複習效率。對孩子來講,淨化學習環境很重要。
為孩子準備一間獨立的書房
為孩子準備一個獨立的書房,可以給他們提供一個安靜的學習環境,從而促進他們自覺、主動地學習。一間獨立安靜的書房,容易讓孩子靜下心來,把心思放在學習上,不被外界無關的信息所幹擾,更容易取得良好的學習效果。
田田是個六年級的男孩,今年12歲。一天,爸爸和媽媽商量說:“孩子的注意力容易被分散,外麵的幹擾會使他不能將精力集中在書本上,我想給他騰出一間房子來做書房。”
媽媽當然同意了,她說:“一個安靜、獨立的書房就可以避免孩子受到幹擾,當然好了。孩子已經升入六年級了,早就需要了。”很快,田田便擁有了自己獨立的書房。
不可否認,爸爸媽媽的決定是正確的,田田自從擁有了自己的書房後,學習認真了許多。
如果家庭條件允許,家長最好為孩子準備一間獨立、安靜的書房。孩子處於前青春期的階段,注意力容易被分散,如果給他們準備一間獨立的書房就可以最大限度地避免外界的幹擾。
如果孩子有個人的臥室,可以兼作書房;如果沒有,也要為孩子開辟一個可放一張書桌的小天地。在這個屬於孩子的學習空間裏,可以集中陳列一些有益的書籍。孩子的學習空間一定要整潔清爽,所放的學習用品一定要整齊有序,取用方便。要盡量想辦法讓孩子一走進自己的學習空間,便受到一種文化氣息的感染,進而情不自禁地進入專心致誌的學習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