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鄰居家的孩子參加比賽得了獎,回家之後,便數落起孩子來。
在學習上,孩子與孩子之間是存在差異的。 比如,不同的孩子學習能力不一樣、不同的孩子學習成績不同、不同的孩子學習興趣有大有協…孩子的學習效果,不僅和孩子本身的心理發展水平有關,還受教師教學水平和教材組織是否合理等因素所製約。
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多點對孩子心理情感上的關注,可能比單純隻關注孩子的分數要更好些,孩子的成績會如你所願地提高的。在教育孩子麵前,家長要做到耐心,耐心,再耐心!
那麼,家長應如何對待分數?
認真分析分數的信度和效度
雖然,在很久以前,我國就提出了素質教育,但考試還是必要的,家長關心孩子的考試分數也是無可厚非的。然而,關心孩子的考試分數目的為了什麼?很少有家長知道。其實,考試的目的之一就是,借此使孩子重視學習,讓考試變成督促孩子學習的動力。有這樣一個故事:
一天,張華聽到鄰居在責問剛放學回家的孩子:“你怎麼這麼差?考了這麼低的分,難道你天天上學就是為了拿個不及格嗎?”
孩子委屈地說:“這次我努力了,可是……”
“可是什麼?!”孩子還沒有說完,就聽見媽媽的喉嚨一下子響了起來,“小明上次和你考得一樣,這回人家升到了前十名,而你不但沒進步,還落後了。你不感覺丟人,我還替你丟人呢!看來你真是沒出息了!”
孩子為自己辯解著:“我跳繩優秀……”
“你還強嘴,跳繩優秀有什麼用?”一陣陣的責罵聲和孩子委屈的哭聲陸續傳來……
此情此景,張華陷入了沉思之中。
社會調查表明,有些家長對分數的態度,非常不科學,直接影響了孩子正常的學習生活。
家長在分析分數時,要和孩子一起認真分析此次考試中孩子本人甚至全班、全校考試分數的真實性。隻有對分數的真實性有了深刻的認識,才能依據“修正”以後的分數來分析問題,得出正確的結論。
事實上,有許多因素會影響分數的高低,也有許多因素會影響既得分數的信度與效度。很多家長不了解這一點,為了判斷孩子學習效果的好壞,有些家長會將孩子的同一門學科前後幾次的考試分數進行機械的比較;為了發現孩子的弱項,有些家長會簡單地比較同一次考試中不同學科分數的高低……這種方法,讓越來越多的家長被表麵現象所迷惑。
如果僅因某次分數不理想就否認孩子的付出,會使孩子失去學習興趣;而僅依據對分數的表麵分析來指導孩子學習時間與精力的分配,則不能正視到孩子真正的困難。時間長了,等到問題暴露時,很可能已經失去了改正的機會。
認真分析分數,積極尋找原因
當孩子學習成績進步時,家長的肯定與表揚能使孩子體會成功的喜悅,產生強烈的學習動機。當孩子學習成績後退時,更需要家長的鼓勵與幫助。從孩子的諸多不足中發現孩子的“閃光點”,最能體現家長的教育水平。
家長重視孩子的考試分數是可以理解的,因為分數畢竟是學習狀況的一種重要反映。但是,如果采取簡單化的做法,對於指導孩子學習是沒有任何好處的。那種否定孩子的可塑性,一棍子打死的做法,隻會撲滅孩子的希望之火,使其自暴自棄。
哪個孩子不想考好分數啊!有的孩子確實將全部時間都用在了學習上,但分數仍然上不高。分數是個現象,家長應該動腦筋分析分數背後的諸方麵原因,找到切實可行的辦法:
(1)分析孩子的學習水平。任何一門功課都有3個層麵的水平——基礎知識、基本概念掌握的水平;基本技能水平;綜合技能水平。通過考試卷子和平常的作業,可以分析出這3個層麵水平的情況。孩子的哪方麵差,就重點解決哪方麵的問題。
(2)分析孩子的非智力因素。學習成績與非智力因素關係密切,一些孩子的學習成績上不去,有的是因為學習興趣的問題,有的是因為學習習慣的問題,有的是因為意誌品質的問題,有的是處於情緒問題,有的是歸因於責任心問題。自己的孩子究竟屬於哪一種,應該具體分析,找準原因。
(3)分析孩子的學習方法。有的孩子雖然學習態度、學習習慣比較好,可是,成績總是處在某一水平上難以突破,這往往是學習方法問題。要仔細分析一下,看看孩子的學習方法存在什麼問題,然後再采取積極的方法進行改進。
(4)分析孩子的智力因素。成績上不去,也有智力方麵的原因。有的孩子記憶力強而思維力弱,有的孩子觀察力強而記憶力弱……這就需要從孩子的實際出發仔細分析,一旦發現了孩子的弱項,就要優先訓練那方麵的能力。
(5)分析孩子與老師的關係。孩子與老師的感情如何,對學習影響很大。
如果家長能夠如上所述去分析孩子的學習狀況,就不會隻拿分數來說事兒了。而且,通過這樣的分析,找準了原因,也就有了解決的辦法。
對孩子學習分數的高低采取明智的態度
在十幾年漫長的學習過程中,孩子會遇到許多困難,作為家長,應該幫助孩子共同來完成學業。孩子學習成績不理想的時候,家長輕易不要發火,要幫助孩子找出考不好的原因。
如果是生理上的原因,家長需要考慮:是否應該降低對孩子的成績要求?如果是心理方麵的問題,要幫助他們解決這樣的問題。如果是學習方法、學習習慣不好,要幫助他們從新建立。家長要科學地分析分數,如果能夠對孩子學習分數的高低采取明智的態度,對孩子的學習是有很大幫助的。
明智的家長在孩子考試成功時,會提醒他不要驕傲,不要輕浮,要腳踏實地,一步一個腳印去迎接更艱巨的挑戰。
在孩子考試失利時,首先要給孩子以安慰和鼓勵,然後幫助他分析失利的原因,樹立不怕困難、迎頭趕上的勇氣。
練習時間
作為家長,你是不是也經常和孩子拿成績說事呢?家長的目的太明確,會讓孩子認為:“家長很功利,他之所以會關心我,主要還是為了我的成績。”所以,不要將“分數”一詞經常掛在嘴邊。
小升初沒有什麼緊張的——別給孩子製造“恐怖氣氛”
在我們身邊,家裏隻要有一個孩子,全家人就會眾星捧月般圍著孩子轉,有些家長甚至還會早早就請假在家,專門照顧孩子。其實,這麼做,反而會給孩子造成太大的壓力,更不利於孩子以平常心態準備應考。
可憐天下家長心,家裏有即將參加升學考試的孩子,家長心裏那根弦往往繃得比孩子還要緊。孩子感到精神緊張,可以說一半來自考試,另一半則來自家長的緊張情緒。從孩子們的心理感受方麵看,家長的關心未必都能起到積極作用。
過度關心孩子的升學考試,實際上會導致不良效果:
一些孩子,複習開始時心緒自我調整得不錯,但經不起家長“緊張”氣氛的感染,不知不覺地緊張、焦慮起來。
有的則因家長“無微不至”的關懷,對自己升學考試的後果不佳產生恐懼心態,認為那樣自己是有罪於家長的人。
家長助考要把握好度,即使是關心,也要放在心裏,表麵上要盡量做得平常些,不要製造緊張氣氛。所以,家長們一定要記住以下幾個方麵:
不搞“戒嚴”,創造一個寬鬆的家庭氛圍
為了給孩子督戰助陣,有些家長刻意製造出“一級備戰”的考前狀態,比如請假在家做“專職後勤”,晚上絕不打開電視等。或者他們本不想給孩子施加壓力,但他們的行為卻在不知不覺地給孩子施加了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