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總是認為,自己走過的橋比孩子走過的路還多,那你是放棄了被孩子影響的權利。拜孩子為師,不僅能夠使大人變得年輕,激活家長學習新知識的興趣;還可以使孩子變得自信,孩子會從心裏發出“我能行”的自信心;同時,還能增進親子之間的感情。
孩子也有可取之處,哪些地方值得家長學習呢?家長該如何向他們請教問題呢?
主動向孩子學習電子、網絡知識
隨著科技和信息的發達,在很多高科技產品的使用方麵,孩子表現出了極大的天賦。今天,很多家長都是“菜鳥”,在網絡上表現得笨拙;而孩子卻是“老鳥”。在某些方麵,孩子的信息可能要比家長多。這時候,就要主動向孩子學習了。
張先生是一家公司的銷售經理,由於平時很少接觸電腦,因此,電腦的知識幾乎是零。當然,並不是說,他的工作用不到電腦,而是因為,跟電腦有關的工作,都由秘書代替了。
作為一個20世紀60年代出生的人,不懂電腦,是不值得羞愧的,因為,很多同齡人都不懂,即使偶爾上上網,也是瀏覽一些網頁。
有一次,張先生約見一個客戶,本來說好是秘書和他一起去的。可是,秘書卻得了急性闌尾炎,住院了,張先生隻好自己去了。去了那裏,他才意識到,自己犯了一個非常大的錯誤——不會使用電腦。關於合同的很多文本,都被秘書儲存在了電腦裏,由於不熟練,張先生鬧了很大的笑話。
張先生自知丟了很大的麵子,回到家裏之後,便讓已經上六年級的兒子教他學電腦。兒子當然願意了,看著這位平時在家裏耀武揚威的爸爸終於敗下陣來,心中一陣暗喜:“爸爸,我說過吧,一定要學習電腦!”張先生說:“是啊!今天我可是糗大了!”
於是,兒子從最基本的開機、關機、文檔的建立開始講授,爸爸也就認真地聽著。同時,為了讓爸爸便於理解,兒子還和同學借來了《電腦基本入門》。爸爸一邊看書,一邊聽兒子講解,學起來也就快了。
如果說,在閱讀時代、電視時代,家長們還可以對孩子們指指點點;可是,到了計算機和互聯網絡的時代,家長還可以對孩子指手畫腳嗎?
在現代社會裏,家長不可能再是知識的權威了,孩子每天都會向家長講述最新發布的知識。無論是個人化,還是全球化的東西,對家長來說,都是陌生的。資料顯示,現在70%以上的孩子認為,他們在網絡方麵比家長懂得多……
對於家長來說,應該清楚一點:很多時候,在很多意想不到的地方,家長都可以向孩子學到不少東西。這是一件好事!向孩子學習,不僅可以使家長本來要完結的“精神生命”獲得新生;還可以讓家長從孩子身上再次發現自己!從這個意義上來說,與孩子一同長大,是這一代家長最大的幸運!
在日常生活中,看似很普遍的手機、電腦、數碼相機、攝像機等,都是不斷升級,總是使人頭暈目眩。家長完全可以向孩子討教,憑他們對高科技的敏感度,肯定能成為家長的好老師。
向孩子學習新事物、新思想
在家長小的時候,對世界的了解是非常有限的,所把握的書本知識和對生活的某種感受,絕大多數都是從家庭和學校得來的。很少有人能夠通過個人的渠道了解、獲得某些新知識。
今天,可就大不一樣了。在網絡盛行的今天,孩子們接受新事物的能力是非常強的,尤其是五、六年級的孩子。由於沒有一些先進為主的觀念的束縛,孩子們經常會發現很多讓成年人意想不到的新東西。
和成年人相比,這些孩子身上具備尚未被社會浸染的美好品質,他們更樂於接受新事物、新思想,不管是主體性意識、同等意識,還是法律意識、自我保護意識、環保意識等都遠遠超過了家長。同時,他們還有著廣泛的愛好,懂得利用業餘時間積極休閑。
麵對家裏的電腦、攝像機、微波爐等新器物,成年人往往心存膽怯,而孩子們操縱起來卻顯得更加遊刃有餘。麵對不斷變化發展的新時代,孩子們比家長更具適應能力。家長一定要耐下性子,主動向孩子學習新事物、新思想。
在純真方麵,家長應該向孩子們學習
孩子看世界的眼睛是純淨的、透明的,心理上沒有家長的顧慮和城府,對世界充滿了好奇,即使剛剛步入前青春期的孩子也是這樣。家長經曆了歲月的腐蝕,世事的變遷,絕大多數的人都在用成熟練達、圓滑世故的處事原則來教育孩子,希望能夠將孩子塑造成大人般處世機敏、玲瓏應變。
可是,孩子們水晶般的心中容不得半點瑕疵,他們真誠地、不加掩飾地麵對這個世界,任何有違於真實世界的人或事都會使他們感到迷惑不解。在這一點上,值得每位家長學習:
家長在與人的交往中,多一些真誠和坦率,少一些矯飾和世故,彼此之間自然會消除很多隔膜、偏見和誤解。
在人與人的交往中,要進行心靈的溝通、情感的交流,真誠是至關重要的。
練習時間
你會向孩子學習嗎?不可否認,向孩子學習的好處很多。如果想和孩子進一步接近,就要謙虛地、主動地向孩子請教。
不要讓孩子遠離親情——在情感上迅速接近孩子
這幾年,許多小學五、六年級的孩子們都要做一份特殊的寒假作業——“親情作業”。各學校“親情作業”的內容不盡相同:
有的要求孩子每天為家長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並寫下“孝敬日記”。
有的提出具體要求,比如每天向家長問一聲好、為家長遞上一雙拖鞋、為家長整理一次房間、替家長拖一次地。
不可否認,在某種程度上,親情作業確實能夠喚起孩子心中的親情意識。可是,要知道,與其他課相比較,“親情”課更重要,應當及時補,並且要補得充分。而且,家長更要主動在情感上接近孩子,而且不要一致地期待孩子來主動向家長“示好”。
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進入小學五、六年級階段後,他們的獨立意識更強,他們喜歡獨立思考、獨立判斷、獨立做事。如果家長能夠主動接近他們,和他們的認識零距離,必然會被他們心悅誠服地接受;時間長了,在家長和孩子之間就會多一些交流的熱情。
隨著互聯網的普及和經濟的快速發展,孩子們的交際圈子越來越狹隘。這就形成了一個強烈的反差:外麵世界的空間越來越大,孩子心靈的空間卻越來越校這時候,如果家長一直信奉“冷漠文化”,涉世不深的孩子便會在不知不覺中養成冷漠、殘忍的心態。
家長要利用特有的家庭氛圍、課堂氛圍,多和孩子談心、接觸,了解他們的思想動態和情感需求,及時送去溫暖的心靈陽光;教育他們珍愛真情、關愛他人。可是,如果孩子親情冷漠,該怎麼辦呢?
不要將孩子管得太嚴
家長管得太嚴,會給孩子造成壓力,孩子會覺得很煩,漸漸地便會對家長的管教變得冷漠以對,對親情失去希望。所以,家長管孩子不要管得太嚴,要講求方式。
1.培養孩子對家長的尊重
親子關係是孩子最早也是最為重要的社會關係,孩子與家長的關係會為日後孩子對其他人的態度打下基矗孩子早期對家長權威的看法,會影響到以後對學校管理者、執法人員、雇主以及其他共同生活工作的人的態度。
當孩子步入五、六年級時,如果你希望他接受你的價值觀,那麼,就必須讓孩子在年幼的時候尊重你。如果一個孩子在15歲之前,經常違抗家長、嘲弄家長的權威,那麼,在他的心目中,他早就看不起家長了。
2.在管教之後做好溝通
在情感得到宣泄後,孩子常常想要投入家長的懷抱,家長應該張開雙臂,以溫暖和愛來迎接他。在這個時刻,你可以與孩子傾心交談,告訴他你是多麼愛他,他對你來說是多麼重要……事實證明,管教後家長溫柔的撫慰是非常重要的,它能告訴孩子:家長不接受的是他的行為,而不是孩子本身。
3.避免喋喋不休的管教
對孩子大喊大叫和喋喋不休可以成為一種習慣,可是卻一點作用都沒有。
當孩子出現問題的時候,很多家長都會以憤怒來解決問題。這不僅會讓孩子感到筋疲力盡,而且一點好的作用都發揮不了。家長必須認識到,有效約束孩子的手段就是巧妙地控製那些對他非常重要的東西,喋喋不休和空洞的威脅對孩子來說沒有什麼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