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國,有一個媽媽患了絕症,她知道自己活不了多少日子了。她擔心11歲的孩子無法接受這個事實,於是便和丈夫商量,決定瞞著孩子。
可是,一段時間之後,這位媽媽覺得很對不起兒子,便決定將這件事情告訴孩子。這一天,她鼓足勇氣,對孩子說:“孩子,我要告訴你一件事……”
沒想到媽媽剛說了這句話,孩子就抱著媽媽說:“媽媽,我不想失去你。但是,你放心,你走後我仍然會好好生活下去。”原來,孩子早已知道了事實的真相。
之後,孩子拿出一個黑色的小盒子,裏麵寫著一個紙條:“媽媽,我愛你。”孩子對媽媽說:“這是我給媽媽的禮物,將來放在媽媽的靈柩裏。”媽媽激動地摟著孩子說:“孩子,你已經是個男子漢了。媽媽也愛你。”
這個故事再一次說明:在家庭生活中,孩子的心思通常 比家長還要細膩、敏感。孩子能敏銳地感受到家中的變化,孩子的承受能力也沒有家長想象的那麼脆弱。
雖然每個家長都知道,不能帶著成見看孩子,可是,真正能做到的確少之又少,因為家長通常都把孩子想象得很柔弱。作為家長,就要相信孩子的能力,主動將自己的情況告訴孩子,以此來獲得孩子的信賴。
學會換位思考
站在不同的位置會看到不同的風景,處於不同的立場會產生不同的觀念。作為家長,應該學會使用換位思考的方法和技巧,當孩子遇到問題時,能夠迅速地從孩子的位置和角度來看待問題、分析問題。研究表明:換位思考,不僅有助於了解孩子的真實想法,還可以快速拉近家長和孩子的心靈距離。那麼,如何做到這一點呢?
(1)全麵認識,了解孩子。作為家長,不能總是擺出一副高高在上的姿態,以“絕對權威”的姿態來維護家長的尊嚴,要盡可能抽出更多的時間同孩子交流、談心。對孩子多一些認識和了解,多實現和孩子的溝通,不僅有利於家長與子女的和諧相處,還有利於彼此之間產生信任。
(2)平等對待、尊重孩子。當家長以平等、尊重的姿態與孩子交流時,不僅可以為孩子創造一個廣闊的了解家長、了解社會的窗口,還能夠讓孩子學到以溫和的態度對待他人,加速孩子心理的健康成長。
(3)不斷學習,提高本領。研究表明:學習是提高家長換位思考能力的主要手段。為了便於孩子的健康成長,作為家長,不能隻關心孩子的學習,還要多學習一些關於孩子成長的知識,樹立科學的教育觀念。事實證明:一個家長隻有學到三種知識,才能拿到社會意義上的“家長執照”:
具有正確的人才觀念。
掌握一定的心理知識,了解孩子不同時期的心理特征及認知特點。
學習一些同孩子溝通交流的方法和技巧。 比如,可以閱讀一些相關的書籍、報刊,參加一些家長講堂、家長培訓、親子課堂之類的活動。
練習時間
為人處世時,大人們都有自己的行為標準。可是,孩子畢竟是孩子,即使他們已經來到了前青春期,他們仍然還是一個孩子,千萬不要用家長的標準要求孩子。
給孩子一個“舞台”——將自己的優勢發揮出來
做家長的,總是羨慕別人家的孩子如何如何聰明、成績好,自己的孩子則好像天生就沒有天才的細胞。為此,大多數家長總感到很苦惱:
我家孩子怎麼這樣笨呢?
生了你這樣一個孩子,真是丟死人了。
看看人家,看看你自己,一想到這裏,我的氣就不打一處來。
要知道,孩子的潛能是需要星星之火來點燃的。當燎原的星火推掉孩子壓在心理上自卑的無形巨石時,孩子的潛能就會像火山一樣爆發出來。所有的學習障礙在孩子巨大的潛能麵前,都會顯得微不足道。
很多出生於20世紀六七十年代的人,都曾有過這樣的感慨:“現在的孩子啊,整天隻知道待在家裏孵空調、看電視、玩電腦遊戲,哪像我們小時候……”不可否認,現在的孩子比起他們的長輩,確實越來越“宅”了。但其實,他們也想和小夥伴一起去參加一場籃球比賽,也想代表學校去比賽踢毽子、跳繩……隻是很多時候,他們隻能想象,因為他們缺少一個舞台。
家長應該認識到孩子的潛能,然後去培養他們。要給孩子搭建一個“舞台”,讓孩子將自己的優勢發揮出來。
用發展的眼光看待孩子
為了讓孩子將自己的優勢發揮出來,就要用發展的眼光看待孩子。 比如,拿孩子的今天和昨天、前天做對比。即使發現了微小的進步,也應及時肯定。要知道“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優點是一步步發展的,一個小小的優點也有機會成為孩子的強項。
很多年前,在美國,有一個孩子。剛開始學物理的時候,這個孩子的物理成績非常差,隻考了8分。老師找他談話,說:“你的物理成績這樣差,應該下點工夫,好好學學了。”可是,這個孩子卻說:“我一點都不喜歡物理,就是學不好!”
老師想了想,接著對這個孩子說:“別的同學都是60分及格,你下次隻要考到9分就算及格。”孩子一想,隻要隨便劃個鉤就能及格,於是就答應了。結果,第二次考試的時候,他考了28分。雖然是28分,可是,老師還是沒有理由表揚他,因為還是不及格。
但是,老師讓全班同學把上次的考試成績和這次的成績做一個減法,結果這個孩子得到了“20”這樣的一個結果。老師問:“哪個同學進步最大?”全班同學異口同聲地給出了回答。這是鐵的事實,因為隻有這個孩子進步了20分。
這種鼓勵方式不但沒有任何的侮辱色彩,而且有很大的激勵意味。這個孩子一下子興奮起來,從此便喜歡上了物理,並最終成為全世界最偉大的物理學家之一。
隻要細心觀察孩子,就會發現孩子有很多地方還是非常優秀的。 比如,對問題的認識提高、分析問題能力的增強、某方麵科學文化知識的增加、一次作業進步或者一次考試進步、在勞動或公益活動方麵表現較好,也可能是文藝、體育取得好成績,有什麼小發明、小製作……為了讓孩子將自己的優勢發揮出來,首先就要用發展的眼光看待孩子。
注意孩子的個性差異,讓孩子的優點得到持續發展
每個孩子都是有差異的,都是與眾不同的,家長要注意孩子之間的個性差異!有的孩子從小就顯露出了非凡的天資,天資好的人隻要潛心挖掘和訓練,就很有可能成才。
有的孩子天姿外露,如果沒有引起家長重視,就太可惜了。 比如,有的孩子十多歲就長得很高,四肢靈活,頭腦反應靈敏,又愛好體育。這樣的孩子,可以考慮讓他搞體育,當個運動員。
有的孩子天姿不外露,屬於內秀型,善於獨立思考,遇到問題或事情經常窮追不舍,好提出“為什麼”。對於這樣的孩子,就可以考慮培養他成為某一方麵的專業人才。
為了讓孩子將自己的優勢發揮出來,就要讓孩子的優點得到持續發展。研究表明:優點隻有得到發揚和發揮,並持續發展,才能成為真正的優勢。
對於有學科優勢的孩子,除了鼓勵他多學習相關的內容外,一定注意不要讓孩子有偏科的現象;對於孩子在某一方麵的優勢,要著力培養。
用全麵的眼光看待孩子
作為家長,不僅僅是盯著學習成績一個方麵,還要對孩子的性格、文明禮貌、勞動表現、交往情況、興趣愛好、動手能力、衛生習慣、學習等,做出相應的評價。家長考慮的麵寬了,就不難找到值得有表揚的內容。
對於學習本身,家長也應進行全麵的分析,不能隻看分數,比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