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五、六年級,伴隨著生理發育的顯著,孩子們的心理也會呈現出多種多樣的變化。由於他們處於前青春期的開始階段,因此會時不時地爆發出一定的情緒體驗,比如煩躁、害羞、任性、孤獨等,這時候,家長該如何做呢?
“好煩,看不進去書”——孩子煩躁,怎麼辦?
五、六年級的孩子正處在茁壯成長的時期,可是,很多人卻覺得“煩透了”“沒勁”。現在,“煩”竟成了校園孩子的口頭禪。現在,很多孩子都不喜歡讀書。他們覺得,從中找不到學習的樂趣,甚至優等生也不例外。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狀況呢?
首先,求知是孩子認識世界的基本途徑,可是孩子們生性就喜歡追求快樂。如果孩子因為求知而失去了快樂,在苦學的狀態下進行學習,缺乏認知的需要,便會產生一定的煩躁情緒。
其次,五、六年級的孩子,對家長的信賴度逐漸下降,他們比較關注自己在同學中的地位。這個時期,孩子們迫切渴望朋友之間的友誼。隨著異性之間情感的悄悄萌芽,一般情況下,孩子都會遇到朋友交往的煩惱,繼而產生煩躁情緒:
真是煩透了!
你煩不煩啊,不要打擾我!
媽媽,你怎麼也這樣煩!
最後,不可否認,孩子們在一起學習、生活,難免會出現一些摩擦、矛盾和衝突。當彼此之間的關係變得越發緊張時,煩躁情緒自然也就出現了。有些孩子一看到課本就煩躁,有些孩子一坐進教室便萎靡,有些孩子還會冒出離家出走的想法……
這些由學習壓力引發的心理問題困擾著越來越多的五、六年級的孩子,給本應充滿陽光的花樣年華蒙上了層層的陰影。
不可否認,每個人都會產生煩躁感。其實,有了煩躁感並不可怕,它正是孩子需要改變現狀的信號。關鍵是要弄清厭煩感產生的原因,以便對症下藥。
化整為零,改變學習的單一模式
五、六年級的孩子學習壓力一般都非常重,課餘生活不夠豐富,每天除了課堂還是課堂,除了讀書還是讀書,甚至連節假日都沒有,難免感到厭煩之情。特別是在學習感到吃力的時候,便會產生陣陣的厭煩感。
有些孩子沒有耐性,一提學習就心煩。寫作業時也是這個樣子,巴不得把老師留的作業一會兒就做完。由於有些作業需要動一番腦筋,有些作業要求能坐在桌子前安安靜靜地寫,這就會讓孩子大生煩惱,經常胡亂應付。
對於這樣的孩子,可以根據孩子急躁的性格特點,給以積極的引導,將學校布置的家庭作業,進行“拆分”。每次,孩子隻要完成其中的一部分就可以了;到時候就馬上休息,之後再回來繼續做。當孩子將所有的作業都完成後,心情自然也就好了。
很多時候,孩子之所以對學習心煩,不是孩子的心理有問題,有時是因為做同一科目的作業時間太長,加上作業有一定的難度,孩子自然就產生了急躁和厭煩的心理。
針對這一問題,可以讓孩子把自己每天要學習的科目都梳理一遍,按照由易到難的順序,合理地安排出學習的次序和科目。 比如,先做一些比較簡單的練習,完成一科後再做下一科,如果孩子感到疲勞了,及時休息……這樣不斷轉換學習科目,該休息的時候進行休息,孩子對學習的興趣必然會漸漸濃厚。
利用孩子的不服輸心理,激發孩子的求知欲
有些孩子對學習不感興趣,經常跑出去玩耍,直到家長招呼他,他才氣喘籲籲地跑回家。這時候,就可以利用孩子爭強好勝、不服輸的心理,激發孩子學習知識的興趣,讓他們將精力和注意力轉移到學習上。
從小兒子就不服輸。幼兒園時,看到別人的小朋友會背誦《早發白帝城》,他便回來讓爸爸教他;看到別人主動為別人提供了幫助,自己也會尋找機會,給別人提供一些方便……就這樣,兒子一晃已經是一名五年級的學生了。
升入五年級之後,兒子每次回來都要嘟囔:“好煩!”“好煩!”不管是吃飯,還是睡覺,抑或是寫作業,兒子都會擺出一副煩心透頂的姿態,對所有的事情都打不起精神。直到班主任打來了電話,爸爸媽媽才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兒子煩躁!
怎麼辦呢?為了解決兒子的問題,爸爸媽媽決定從兒子的不服輸性格出發。然後他們便和兒子進行了一次長談:
“這段時間,是不是感到很煩啊?”“是的,簡直是煩透了!”
“怎麼回事啊?”“我也不知道,就是感到一種莫名的煩躁!說不清楚!”
“我記得,你可是一個不服輸的孩子,怎麼這點學習就把你難住了!”“怎麼會!”
“要知道,任何一個不服輸的孩子,學習上都能奮起直追!”……
這次談話之後,兒子果然有了好轉。首先,嘴上再也沒有出現過類似於“好煩”之類的消極詞語;而且,經過他的努力,成績也一點點得到了提高。
前青春期的孩子,一般都爭強好勝,當孩子出現了厭煩的情緒時,就可以充分利用這一點,激發起孩子的求知欲,化解孩子的不良情緒。
轉換學習場所,增加孩子的興趣
有些孩子之所以會對學習感到厭煩,主要是由於家中居住麵積小,學習條件不是很好。殊不知,這些硬性的條件,也會對孩子的學習造成幹擾,引起孩子的厭煩。現在,許多孩子都喜歡在圖書館看書。那裏,環境安靜,可以專心致誌地學習。為什麼不讓孩子也利用利用圖書館的空間呢?
在這個過程中,孩子學習和活動的空間發生著變化,原先那種單調的時空感便會消失,心情自然也就不一樣了,學習效率也會得到很大的提高。時間長了,孩子就不再會為家裏的居住條件緊張而對學習厭煩了。
看到孩子學習時間過長,或者家中出現幹擾、孩子產生煩躁心情時,就可以提醒他換一個地方學習。 比如:
可以讓他到圖書館去看書。
可以讓他到樓下社區的小亭子裏看書。
可以讓他到林蔭路上,背誦、朗讀或默念。
練習時間
孩子出現了煩躁的情緒,該怎麼辦呢?相信,你已經找到適合自己孩子的辦法了吧。從今以後,不要再為孩子的煩躁情緒感到煩惱了,實踐一下這些方法不就行了嗎?
“同桌讓我太失望了!”——孩子失望,怎麼辦?
在我們身邊,有些家長會說這樣的話:“也不知道,最近怎麼了?我家兒子老是說‘×××令他失望了/之類的話……”孩子們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感體驗呢?這還要從他們的心理發育特點說起。
到了五、六年級,孩子們的自我意識逐漸增強,非常希望能夠得到別人的認同。當他們意識到,自己沒有得到同學的認同和肯定時,便會產生一定的失望情緒:
“同桌也太不夠意思了,不就是一把尺子嗎?真是太令我失望了!”
“本來能幫的,還不願意伸手,×××真令我失望!”
“新來的班主任長得這麼難看,真讓我失望!”
在五、六年級的學習生活中,充滿著大大小小的失望,很多家長都想盡量使孩子遠離它。可是,這是不現實的!
如果孩子能夠早些時間學會如何應對失望,那麼他們的整個孩童時代都可以保持快樂的心態。在孩子麵對失望時,家長要讓他們知道:如何尋找合理的幫助、如何與人溝通、如何才能保持樂觀的心態。
那麼,如何才能消除孩子的失望情緒呢?
孩子獨自生氣,家長要想辦法讓孩子解脫出來
有些孩子,對某件事感到失望時,通常不會大哭大叫,而是在一旁醞釀生氣的情緒。此時,家長要幫助孩子從壞情緒中解脫出來,可以提示孩子“我們去做另外的一件事情,你覺得怎麼樣?”這樣做,不僅可以使孩子相信自己可以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也可以讓他們相信:自己有能力把糟糕的情況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