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五章做孩子的心靈按摩師——別讓小升初的壓力將孩子壓垮(1)(2 / 3)

孩子晚上睡不著——失眠無好處,找些方法來改善

現在,孩子在五、六年級失眠的情況越來越多,資料顯示:失眠已經成為危害五、六年級孩子身心健康的一大難題。很多家長不知道,為什麼孩子會在這時候出現失眠的情況?因此十分焦急,有些人甚至還向醫生尋求幫助。

其實,失眠是一個全球性的問題,不僅僅出現在小學高年級的孩子身上。對於孩子們來說,失眠可以表現為3種形式:

第一種,入睡困難。臨睡前孩子不願上床;上床後難以入睡。

第二種,容易醒。入睡後睡得不深,容易自動驚醒,醒後不易睡著。

第三種,早醒,離起床時間還有1-2個小時或更早就醒來,無法再睡。

在生活中,對於五、六年級的孩子來說,失眠的現象是很常見的,主要來自於學習的壓力、家長給予的過度關注,還和前青春期的心理變化有一定的關係,比如對異性的關注和對人際關係的擔憂等。

可是,要知道,五、六年級的孩子失眠並不難治,家長可以采取一些調節措施,隻要方法得當,便可以在最短的時間裏看到效果。

讓孩子養成良好的作息習慣

由於壓力大,很多五、六年級的孩子晚上都睡不著。為了杜絕這種狀況,可以采取一些辦法。 比如,不要補覺,不要養成賴床的習慣。

五年級暑假開始之後,爸爸媽媽就為李想做了一份作息時間表。在表中,對於每天的起床、睡覺、吃飯、學習,活動……都做了一一的規定。一看到這份計劃表,李想便有點生氣,因為,在這個暑假,她原本要好好玩一玩的。可是……

計劃製訂好之後,爸爸媽媽便要求李想完全按照這份計劃實施。這天早上,李想賴在床上不想起,爸爸拿著計劃書進來了:“看看,已經超時了,快起!”李想還是不想起,可爸爸已經一把將她的被子掀開了。李想隻好迷迷糊糊地穿衣服、洗漱……接著便被爸爸拉出了家門。

李想這時候已經醒來了,她一路小跑跟在爸爸後麵。跑步也是計劃中的一項,為了鍛煉身體,計劃規定:每天早上跑步半小時。

不管孩子在前一天的夜裏睡得怎麼樣,第二天早上都要讓其按時起床。孩子不困的時候,最好不要在床上躺著。如果睡不著可以看看書,看看報紙,要養成每天都按時起床的習慣。

研究表明:好的作息習慣,會令人終生受益;不良的作息習慣,則會阻礙一個人未來的發展。良好的作息習慣,是五、六年級的孩子特別要注意培養的一種好習慣。

飲食多樣化,營養要均衡

為了提供充足、全麵、均衡的營養,五、六年級的孩子日常飲食要多樣化,以此來保證孩子的身體發育所需。五、六年級孩子的飲食應注意:

(1)要讓孩子多吃穀類。五、六年級的孩子對能量的需要高於家長,而且男性高於女性,每天需要2400-2800千卡,要讓他們多吃一些穀類。

(2)養成吃早餐的良好習慣。營養充足的早餐,不僅可以保證五、六年級的孩子身體的正常發育,還會對他們的學習效率起到不容忽視的作用。

(3)保證魚、肉、蛋、奶、豆類、蔬菜、水果的正常攝入。五、六年級這一階段,對蛋白質的需要會顯著增加,每天會高達80-90克,所以,要多吃一些動物性食物和大豆類食物。

(4)不要偏食、挑食和盲目節食。由於受到社會風氣和習俗的影響,很多五、六年級的女孩都會非常在意自己的體型,盲目減肥,甚至節食,這樣做會嚴重影響孩子的攝食行為。

學會休息,多運動

人的大腦活動有一個潛在的周期,基本上是兩個小時一個起伏,因此,要讓孩子在腦力勞動持續1-2小時時,就休息一下。如果長期進行腦力勞動,不僅會出現超負荷狀態,還會讓孩子出現失眠,嚴重者還會伴隨一定的神經衰弱。

實驗證明:睡覺的時候,腦細胞能對白天學習的各種知識加以儲存、整理和記憶,促使腦細胞能量的恢複。如果睡眠不足,腦細胞就仍處在混亂狀態,必然會影響到思維和記憶力。因此,每天應保持8小時的睡眠時間。

此外,為緩解考前的緊張與壓力,五、六年級的孩子應注意適當的體育鍛煉。這樣做,不僅可以有效預防腦細胞因過度興奮而產生的焦慮、緊張等不良心理狀態,還可以促進睡眠,讓孩子以良好的身心狀態投入到考前複習中。

讓孩子自我提高睡眠質量

由於學習負擔過重,作業太多,許多五、六年級的孩子的睡眠質量並不高。有的孩子晚上經常做夢或是打呼嚕,這正是孩子沒睡好的突出表現。要提高孩子的睡眠質量,家長應注意:

不要讓孩子臨睡前玩遊戲機,更不要訓斥孩子,讓其不會有太大的情緒波動。

晚飯不要吃得過晚、過飽,不要讓孩子飲用刺激性飲料,也不要喝過多的流汁。

睡覺時,不要讓孩子蓋太厚的被子,要保持室內通風。

睡前,要讓孩子刷牙、洗臉。研究表明:用熱水洗浴有利於入眠。

練習時間

讀了這一小節的內容,遇到孩子失眠的情況,你知道該怎麼辦了吧?趕快行動起來吧,積極去實踐吧!

“失敗是暫時的!”——遇到難題,永不言棄

在五、六年級時,孩子們都會經曆失敗的情景。有些孩子會從地上爬起來,奮起直追;有些孩子則會因此而否定自己,變得自暴自棄……一旦看到自己的孩子自暴自棄,家長們就會想盡一切辦法來為孩子鼓足勇氣,可是,有多少孩子會認可家長的這種做法呢?因此,很多家長都發出了這樣的感慨:“一次考試成績不理想,算什麼啊,可我家孩子就是振作不起精神來!”“沒想到孩子這樣經不過事,以後怎麼辦?”

這些家長之所以會說出這樣的話,其實是對五、六年級孩子心理知識的欠缺。隨著前青春期的提前到來,孩子的心智雖然已經有了很大的發展,可是畢竟還不成熟,當遇到失敗的時候,很多孩子便會自暴自棄。

其實,對於五、六年級的孩子來說,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失敗,比如:

表示了對異性同學的好感,可是人家不接受。

參加奧數比賽,可是卻沒有取得名次。

體育比賽,跑了最後。

對於這些失敗,要讓孩子們正確認識。孩子一旦害怕失敗,便會給自己造成很大的心理壓力。即使是對於一些本來能夠做的事情,也做不好、做不了。

由於懼怕失敗,很多孩子的心裏都會產生一種“不做不錯,多做多錯”的想法,這種情緒狀態,不僅會讓他們喪失嚐試的動力,還會讓自己長時期處於一種無能的狀態中。作為孩子的家長,就要讓孩子學會麵對失敗,永不言棄。那麼,如何才能做到這一點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