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四章贏在小升初——完美跨越六年級這道坎(2)(2 / 3)

媽媽問:“怎麼回事?”女兒說:“我們班的班長這個星期過生日,邀請了我的同桌,卻沒有邀請我。真不夠意思……哼!我還不稀罕呢?”

媽媽說:“媽媽理解你的委屈,但是別難過,每個人都有不同的朋友。你自己過生日的時候,不是也不可能把自己認識的所有人都請來嗎?”

故事中的媽媽是明智的,她的這種回答,就會讓孩子認識到:並不是因為自己不受歡迎而未受邀請,也不會因此而記恨那個過生日的同學。如果這位媽媽跟著孩子強調這種負麵情緒,勢必會強化孩子心中的不滿和妒忌,這對他以後的成長是極其不利的。

盡量不要拿孩子與別人對比

許多家長都有這麼一個習慣,喜歡拿自己的孩子與他人比較,總覺得自己的孩子沒有人家的優秀,不知不覺地會用其他孩子的優點來比自己孩子的缺點,嫌自己的孩子不夠優秀:

看看人家,每次英語都考第一名!

你看鄰居家的小孩,嘴巴多甜啊!你怎麼就不愛說話!

人家別人的孩子都是回來之後先寫作業,你怎麼非要先玩二十分鍾呢?

這樣的話說得多了,孩子的內心就會受到傷害,使得他認識不到自己的優點和長處,而且對家長表揚過的同學他們會心生妒忌,無形中,孩子的心靈就被扭曲了。在生活中,家長盡量不要說出這樣的話。

不可否認,做家長的,沒有誰不愛自己的孩子,經常拿別人家的孩子與自己的孩子相比,也是出於善心,希望孩子能以他人為榜樣,學習別人的優點,超越別人,為家長爭光爭氣。

但是,有時候善心也會做壞事,愛孩子,就不要拿自己的孩子與他人做比較。你可能注意不到,在談論其他孩子時,一句無心的“婷婷越來越可愛了”,或者隻是一個微笑、一個聳肩的動作,甚至抬一抬眉毛都可能被孩子解讀為“比較”。尤其是當你的孩子在某一方麵做得不好的時候,他們更容易對那些有能力做好的孩子感到嫉妒。

練習時間

你家的孩子有妒忌心嗎?不要以為自己的孩子沒有妒忌心,隻不過,孩子沒有直接說出來而已。家長一定要對孩子進行積極的引導,幫助他們順利度過前青春期。

做事不要半途而廢——教育孩子學會堅持

許多五、六年級的孩子都喜歡在每一個新學期開始時,為自己製訂一個學習計劃,最初幾天還能完全按照計劃學習,到後來,就逐漸鬆懈下來,最後甚至完全拋開了原定的學習計劃。半途而廢是一種嚴重影響學習效果的不良習慣。

調查顯示:大多數學齡孩子在學習上都有這種半途而廢的不良習性:

課堂聽講,前20分鍾比較認真,後20分鍾就堅持不下去了。

做作業一遇到疑難問題就打退堂鼓!

作文前幾段文字書寫工整,到後麵就逐漸變得淩亂潦草,以至成了無人能識的“天書”。

學習中的半途而廢,不僅不利於學習效果,同時更不利於孩子健康、規範、嚴謹的學習素養的形成,它所造成的後果不僅嚴重,而且遺患無窮。

五、六年級的孩子,自立自理的習慣少,能力比較差。一旦孩子做事很少成功,就會自信心不足,甚至產生嚴重的自卑感,對人對事都抱一種不在乎、無所謂的態度。所以,每個家長都不能對孩子掉以輕心,要引起足夠的重視。

一般來說,做事不能有頭有尾的孩子,往往心理比較脆弱,意誌力較差,情緒不穩,注意力也不太集中和長久。當家裏的孩子出現了這些症狀的時候,家長就要注意了。那麼,怎樣才能教育孩子做事不半途而廢呢?

家長要做好表率

為了培養孩子的毅力,不管做任何事情,家長都要體現出榜樣的力量,這是對孩子最有效的教育。

兒子已經是一名六年級的學生了,可是,不管是學習,還是做事,經常是半途而廢。為了讓孩子改變這種不良的習慣,爸爸決定從自身做起。從那以後,不管事情是大、是小,是重要、還是不重要……爸爸都要堅持做下來。

周末,爸爸陪著兒子爬香山。爸爸提議:“爬‘鬼見愁’。”據說,這個地方地勢陡峭,登攀困難。為了給兒子做好榜樣,爸爸一路上都沒停過。

看到爸爸的樣子,兒子也不好意思休息,隻好緊緊地跟在爸爸的後麵。當他們爬到頂峰的時候,兒子別提多高興了。

要想使孩子在潛移默化的過程中學會堅持,家長不僅要以身作則,還不能用粗魯、強硬的方式,強迫孩子繼續他們要放棄的事情。實踐證明,凡是愛學習、做事能持之以恒的家長,他們的孩子自覺性都好,做事情也會專心致誌。

為了培養孩子的毅力,首先家長自己一定要有恒心、信心和耐心,以便給孩子一種潛移默化的影響,從而達到培養孩子毅力的目的。首先,家長不管在做什麼事情時,都要善始善終,不能半途而廢,並注意讓孩子模仿;同時,要經常提醒孩子,讓他們看看家長做事是怎樣堅持到底的。

家長要注意孩子意誌力的培養

對於做事經常半途而廢的孩子,要注意激勵培養他。孩子有了較強的意誌力,有了不甘落後的競勝心,孩子做起事情來自然也就有了驅動力,就會想法做完一件事。

意誌,是一個人自覺確定目的,支配、調節行動,克服困難以達到目的的心理過程,是人類獨有的一種心理現象。一般來說,意誌堅強的孩子,學習的自覺性都比較強;反之,意誌薄弱的孩子,往往會影響學業成就的提高。那麼,如何培養孩子的意誌力呢?

(1)從具體的事情開始。培養孩子的意誌,就要從具體的事情開始。給孩子布置任務時,要明確;同時,還要指導孩子按照預定的計劃一步一步地完成。如果孩子完成得好,要給予及時的鼓勵和表揚,這樣做不僅可以對他們的意誌行為進行強化,還可以使其逐漸形成意誌的自覺性。

(2)從培養良好的習慣出發。習慣的養成,常常需要付出意誌的努力。為了培養孩子善始善終的品行,就要從小事做起。 比如,遵守作息時間、按時完成作業、做完作業後收拾書包、自己收拾房間等。

(3)培養孩子勇敢的品質。在培養孩子意誌力的活動中,家長可以設計一些稍微有點困難的活動。如果太容易,孩子就不需要付出什麼努力,對意誌的培養當然沒有什麼好處;如果太難,不符合孩子的心理發展水平,很容易使孩子受挫。

家長要指導監督孩子做事

有些孩子在處理事情的過程中,一旦碰到解決不了的問題,就會灰心喪氣,心浮氣躁,這樣就很難再堅持下去了。孩子做事的過程中,家長在關鍵時刻要給予指導和提示。

可是,當孩子想不出辦法又不願去想,有偷懶或依賴家長的跡象時,家長可以對其置之不理,但應注意說服鼓勵……這樣長期堅持下去,孩子的能力自然就會提高了;一旦養成了習慣,做事還會半途而廢?

讓孩子做事時,注意適合孩子的實際水平

有些孩子之所以不願意堅持下去,主要是因為所做的事情已經超過了自己的能力。如果過難,孩子盡最大能力也不能成功,他們一定會傷心失望,從而自暴自棄。如果說,偶然一件事情是這樣的話,不足以對孩子產生影響;可是,一旦連續發生幾件這樣的情況,就很可能使孩子不再去想,不願去做,而喪失自信心。

那麼,哪些事情不應該讓孩子去做呢?

不要讓孩子做超過孩子能力的事情。

不要連續給孩子布置一些超過孩子接受能力的試題!

不要讓孩子說一些不屬於他們這個年齡階段的話。

練習時間

如果發現孩子做事情的時候,經常是半途而廢,就要想辦法幫幫他們了。如果忽視了這一點,便會嚴重影響他們的學習和生活。

考試不及格,不丟人——培養孩子的抗挫能力

很久以前,看到過這樣一則令人痛心的消息:

一名六年級的女生由於考試不及格,從11樓跳下身亡。

不可否認,現在,在壓力的重壓之下,很多五、六年級的孩子選擇了盡早結束自己的生命!這些孩子之所以會做出這樣的選擇,究其原因,不外乎這樣幾種:孩子的學習壓力大、心理承受能力差、缺乏對生命的尊重和敬畏等。為了預防和減少前青春期孩子的危險舉動,家長就要告訴孩子:“考試不及格,不丟人!”

生活在21世紀的孩子,絕大多數都是獨生子女,承受能力較差,一旦遇到不如自己心意的事情,便會自暴自棄。而且,隨著生理、心理的發育和發展,不管是在生活中,還是在學習中,五、六年級的孩子們往往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挫折,考試不及格便是其中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