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別提醒:
父母要為孩子樹立良好的榜樣,以身作則,要善於調節自己的情緒,給孩子積極的影響。一定要改掉打罵孩子的教育方式,營造一個和諧溫馨的家庭氛圍,讓孩子在愛的環境中健康成長。
誘惑無處不在,
讓孩子了解誘惑背後的陷阱
一個人不應受名譽、金錢和地位的誘惑,去忽視正義和其他德行。
——柏拉圖
前幾日,在網絡上看到一則新聞:六一兒童節,杭州警方和婦聯等單位在吳山廣場開展“關愛兒童、反對拐賣”大型谘詢宣傳活動。
昨天,有不少家長帶著孩子來到現場,向警方詢問在孩子漫長的成長過程中,家長該如何教導孩子注重自身安全。
警方列舉的一係列注意事項,值得家長好好銘記。
“在拐騙幼童案件中,犯罪嫌疑人常用食物或玩具哄騙孩子。比如小汽車、玩具槍、機器人對男孩具有極大的誘惑;毛絨玩具、洋娃娃對女孩會有很大的吸引力。3~5歲年齡段的孩子,家長要特別教育孩子,拒絕接受陌生人的物品。”
生活中的誘惑無處不在,尤其是對三四歲的孩子,除了上述一些犯罪分子用一些小禮物對孩子進行誘惑之外,還有電視廣告一些小商品對孩子的誘惑;一些動畫片中出現的暴力誘惑;社會上一些不良現象對孩子的誘惑等。當孩子長大之後,還有各種各樣的誘惑,導致孩子的品行出現問題。
在一些中小學,甚至大學,經常會出現一些學生作弊的現象。雖然國家和學校對於作弊現象明令禁止並給予很重的處罰,但依然屢禁不止,就是因為這些孩子抵禦誘惑的能力很差。
除此以外,還有網絡、吸毒、賭博、偷盜……各種誘惑如狼似虎地潛伏在孩子們的周圍。
◎了解孩子為什麼難以抵禦誘惑
一些孩子容易被壞人的禮物所誘惑,首先是因為三四歲的孩子辨別是非的能力和自我控製的能力差。他們往往認為,給自己買東西的人都是可信賴的人。當然,這和我們對孩子的教育也有很大關係。
其次,從感知覺角度考慮,兩三歲的孩子很喜歡富有動感的電視畫麵,他們已經能看懂電視廣告上的內容,再加上廠家抓住了兒童心理,對一些適合兒童的商品大加渲染,更能誘發孩子的欲望。
另外,我們從小就教育孩子,和別人競爭,隻能贏不能輸,這樣的教育就會讓孩子為了超過別人,采用不正當的競爭——利用作弊來達到目的。這些名利的誘惑會使孩子一步步遠離自己的人生目標。
麵對生活中很多不良的誘惑,孩子心智不成熟,辨別真偽的能力較弱,安全意識和自我保護意識不強,就會導致難以抵禦各種誘惑的現象發生。同時,父母的溺愛也會削弱孩子們辨別和抵禦誘惑的能力。
◎讓孩子了解誘惑背後的陷阱
誘惑就像是“畫皮”一樣,漂亮的外表下麵是猙獰噬血的厲鬼。我們一定要讓孩子了解誘惑背後的陷阱,在他們遭到誘惑之前就打好預防針。
對於兩三歲的孩子,我們從他們懂得我們說話開始,就要告訴他們拐賣兒童的方法有哪些,如何防止被壞人拐騙,一定要告訴孩子千萬不能接受陌生人的物品,即使再喜歡的東西也不行;不要跟著陌生人走;要記著爸爸媽媽的電話和家庭住址等。以此來提高孩子的防範和安全意識。
對於現在危害身體健康的食品安全問題,我們可以和孩子一起收看相關的電視節目,或者從網上搜索一些資料,讓孩子了解,一些諸如薯條、薯片、餅幹、漢堡、炸雞等垃圾食品對身體的危害,把一些食品安全的概念輸入到孩子的大腦裏。可能孩子因為年齡小經不住誘惑,但是,我們可以采用不斷暗示的方法或逐步遞減法讓孩子慢慢地接受。
當然,我們要降低我們的期望,不要為了激勵孩子學習,讓他超越某個同學,其實這樣的做法不是良性競爭,最好的競爭是讓孩子不斷超越自我,完善自我。所以,我們要有意識地讓孩子了解過分追求名利可能導致的後果,在激勵他的時候要告訴孩子:每天進步一點點。
對於網絡、賭博、吸毒、偷竊等方麵,我們都要讓孩子明白這些誘惑背後的真相,逐步提高孩子的抗誘惑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