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6章 追隨者到自由探索者學習的培養期 (5)(2 / 3)

為什麼孩子沒有見識,是我們沒有讓他們去“行萬裏路”。中國有句很好的聯語: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孩子需要親自去看一看、摸一摸,才能增長見識啊!

◎百聞不如一見,創造機會增加孩子的見識

如何創造機會讓孩子增長見識呢?

網上流行一句順口溜:讀萬卷書不如行萬裏路,行萬裏路不如閱人無數,閱人無數不如名師指路,名師指路不如自己去悟。“讀萬卷書”指的是讓孩子讀好書,讀適合孩子閱讀的書,我們要幫助孩子選好書,選各方麵的書,讓孩子廣泛涉獵;“行萬裏路”是要讓孩子走出家門,我們可以帶孩子去遠足、旅遊,讓孩子與大自然親密接觸;“閱人無數”指的是讓孩子與社會多接觸,提高交際能力;“名師指路”指的是讓孩子多與“高人”接觸,從“高人”身上學到更多的知識和能力,重要的是受到“高人”的人格品質的熏陶;“自己去悟”指的是,通過不斷地增長見識、增加經驗,孩子內心就會悟出人生的目標、學習的動機等。那麼,孩子在不斷學習、自我提升的過程中就能享受到無限的快樂。

這樣的見識會貫穿到孩子一生的成長中。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可以通過一些生活細節讓孩子增長見識。

比如,我們可以帶孩子擠擠公交車,在車上能見到很多人,觀察不同人的舉止言行,見識一些給老人和孕婦讓座的情境等,讓孩子及早認識社會中形形色色的人,學會辨別和判斷。

再比如,帶孩子外出就餐,讓孩子在飯店學習就餐禮儀,增長見識。我們要給孩子示範正確的就餐禮儀,如不大聲喧嘩,不用筷子敲擊盤子,上了菜讓客人長輩先動筷子,注意衛生,可以讓孩子向服務員要一些東西,學會禮貌交流,等等。

可以讓孩子到超市學購物,到郵局寄信,到銀行ATM機上取款,參加各種聚會和活動,讓孩子在日常生活中不斷增長各種見識。

特別提醒:

3歲左右的孩子,已經具備了感知外界事物的能力。因此,我們要通過讓孩子親自觀察、親自嚐試的方式來獲取對世界的認知,增長自己的見識,學習生活的技能,這樣孩子就會越來越自立、成熟、文明懂禮、懂得感恩、敢於負責。

及時發現孩子的獨特潛能或興趣,

並予以特別關注

父母發現了孩子的潛能後,就要創造條件,保持這些特長的發展。有特長的女孩子會有更多的機會獲得成就感,無論滑冰還是畫畫,音樂還是運動。當通過自己的努力取得了進步,或在競賽中取得了成績,她就有了更多的機會認識到自己的能力,從而產生自信,也就有了更強的動力繼續發展。

——趙子墨《培養最棒的女孩》

慧慧媽媽是一個很愛幹淨的人,每天都把家裏收拾得幹幹淨淨、井井有條。一天,慧慧媽媽下班回家,聽到臥室裏的聲響不對勁,她趕緊推開臥室的門,一看嚇了一跳。她發現有三個兩三歲的女孩子在自己家的大床上連蹦帶跳,還把枕巾、薄毯弄下來當披風和裙子,搞得床上、地上一片狼藉。愛幹淨的慧慧媽媽氣得把她們三個從床上拽下來,著實地訓斥了慧慧一頓。

慧慧媽媽愛幹淨沒有錯,可是,她的做法很可能會扼殺一個未來歌舞界的人才。兩三歲的女孩子愛唱愛跳愛鬧屬於正常現象,慧慧媽媽嚴厲斥責她們,很可能會將她們剛剛萌發的音樂潛能壓抑下去。也就是說,孩子可能不再淘氣調皮,但是她們在音樂方麵的潛能很可能也會被壓製扼殺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