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拉圖去世以後,亞裏士多德離開了學園。他先是前往了一個小城邦,並在那裏結了婚。婚後剛一年,馬其頓腓力浦王邀請亞裏士多德到他的皇宮,讓他承擔起了教育亞曆山大王子的任務。這位王子後來成了一個橫貫歐亞非的大帝國的主人,當他談及自己的恩師時,不無感慨地說:“父親給予我生命,但教誨我如何生活的卻是亞裏士多德。”亞曆山大在給亞裏士多德的一封信中,說:“講到我,我想與其求勝於權力和版圖的擴張,毋寧求勝於什麼是善。”然而,雖然這位王子敬佩老師的學問,但是他並不像自己說的那樣熱心於哲學。他性如烈火,理性的羈絆對於他太脆弱了。兩年之後,亞曆山大便拋棄哲學,登程而征服世界去了。
於是,亞裏士多德隻好在公元前335年回到了雅典。他在雅典東郊的一所獻給呂凱昂太陽神阿波羅的體育場裏開辦了學園,從而他的學園得名呂凱昂學園。亞裏士多德主持這個學園13個年頭,一邊教學,一邊寫作。在這裏,他的哲學慢慢成就並成熟起來。他的傳世作品也大部分在這裏完成。亞裏士多德把他的學生分成兩個班:高級的和普通的。他每天上午教高級班,課程包括哲學、物理學、辯證術等;下午教普通班,講授修辭學、政治學等課程。因為他經常率領一群弟子在校園的林蔭道上踱著方步授課,所以他的學派得名“逍遙學派”,也有人稱之為“漫步的哲學”。
亞裏士多德與亞曆山大大帝
亞裏士多德的一生和宮廷都有著千絲萬縷的瓜葛,這主要是因為他教了一個他日左右曆史的亞曆山大大帝,從此哲學家的命運和政治家征服世界的行程有了微妙的關係。
亞曆山大大帝(公元前356-前323),古代的馬其頓國王。亞曆山大是極有魄力的軍事家和政治家。他足智多謀,在擔任馬其頓國王的短短13年中,就以他的雄才大略,東征西討,先是確立了在全希臘的統治地位,接著滅亡了波斯帝國,建立起了一個西起希臘、馬其頓,東到印度恒河流域,南臨尼羅河的龐大帝國,橫跨歐、亞、非的遼闊土地,創下了前無古人的輝煌業績。
亞曆山大13歲的時候,他遇上了他的老師亞裏士多德。根據古希臘著名傳記作家普魯塔克的記載,當時的亞曆山大,性情暴躁,狂放不羈。亞裏士多德對這位未來的世界領袖灌輸了道德、政治以及哲學的教育。當時的亞曆山大喜歡馴服烈馬。亞裏士多德千方百計地去平息亞曆山大已經開始噴發的火山烈焰,然而收效甚微。亞曆山大馴服了自己的戰馬,但是亞裏士多德卻沒能馴服亞曆山大。但是,曆史學家一直都相信,亞曆山大統一世界的激情和氣魄之中,必然有來自他的老師方麵的影響--因為亞裏士多德也有著這樣的激情和氣魄,他建立了人類思想發展過程第一個百科全書式的知識體係--學生在政治領域中建立的新秩序和老師在哲學領域內建立的新體係其實是一項開天辟地的事業的不同側麵而已,兩位傑出的馬其頓人在一個新的時期重新統一了兩個混亂的世界。
亞裏士多德的研究工作也得到了亞曆山大的讚助。據說這位躍馬東方的君主派了成千的人員供他支配,有打獵的、捕魚的、養蜂的、喂鳥的,等等,分布在希臘和亞洲的各個地區。這樣便幫助他建成了一座規模可觀的生物實驗室。亞曆山大還下令為亞裏士多德搜集各邦各城的法律政治資料,為他提供800塔蘭特的巨款作研究費用。正是在亞裏士多德的影響下,亞曆山大大帝始終對科學事業十分關心,對知識十分尊重。而且,亞裏士多德一生能順利地從事如此廣泛的學術研究活動,成為一個百科全書式的學者,不能不說是得助於亞曆山大大帝的緣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