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活著,為了什麼?——人生的真諦(8)(1 / 1)

雖然伊壁鳩魯對大多數人都是溫文和藹的,但是他對於哲學家們的態度卻表現了他性格中嚴肅苛刻的另一麵,尤其是對於人們所認為他曾受過影響的那些哲學家。他說:“我想這些喋喋不休的人一定相信我是軟體動物(腦昔芬尼)的門徒,並且曾和一些嗜酒的青年們一起聽過他的講演。實際上那家夥是個壞人,他的習慣是永遠也不可能引到智慧的。”他從來也不承認他所得之於德謨克裏特的那些東西;至於留基波,他甚至肯定說從來就沒有過這麼一位哲學家--他當然並不是說沒有這麼一個人,而是說這個人並不足以稱之為哲學家。第歐根尼.拉爾修開列過一張伊壁鳩魯罵人綽號的名單,這些綽號都被認為是他給他最出色的前輩們所取的,包括有什麼“沒有教養的家夥”和“精神婊子”這些看上去哲學家永遠都不會說的粗俗的話。除了對於別的哲學家們的這種“嚴格要求”之外,他還有一個嚴重的錯誤,就是他規定他的弟子必須學習包括他全部學說在內的一套信條,這些信條是不許懷疑的。這不禁讓我們感覺這個學園有些許像宗教組織了。終於便沒有一個弟子曾補充過或者變更過任何的東西。兩百年之後,當古羅馬時代最傑出的伊壁鳩魯主義的代表盧克萊修把伊壁鳩魯的哲學寫成詩的時候,他對於這位前祖師的學說也並沒有加入任何理論上的新東西。相反,我們發現盧克萊修總是努力地要與伊壁鳩魯的原意密切符合的。

伊壁鳩魯能做到這一點,和他生前享有崇高的威望也有關係。他的追隨者們都把他當做神聖者來崇拜,形成了“花園派”獨尊師長的傳統。這種類似於宗教的管理方式,使得他所創立的學派延續了600年之久,他在這裏講授自己的哲學直至去世。

伊壁鳩魯生前寫了大量的著作,可惜絕大部分都失傳了,隻有3封信和題為《格言集》、《學說要點》的殘篇留傳下來。伊壁鳩魯一直說,哲學的任務就是要告訴人們達到幸福的手段,研究自然及其規律是達到幸福的前提。他把自己的學說分成了三個部分,物理學、倫理學和哲學。學習物理學,能幫助我們擺脫錯誤的認識和不必要的憂慮與恐懼;學習了倫理學,我們就能幸福地生活。而哲學,就是通過論辯和討論的方式產生幸福生活的一種活動。因此,哲學必須有用,正如不能治療身體疾病的醫療是無用的技藝,不能解除靈魂痛苦的哲學也就是無用的空話。

快樂就是最大的善

我們剛剛講到過了,到伊壁鳩魯的時代,哲學的主要問題已經轉到了倫理方麵。伊壁鳩魯的哲學也是一樣,他談的是要怎樣在生活中獲得恬靜。他認為快樂就是人生所要追求的最大的善,他說:“快樂是幸福生活的開始和目的,因為我們認為幸福生活是我們天生的最高的善,我們的一切取舍都從快樂出發;我們的最終目的乃是得到快樂。”至於怎麼樣才能得到快樂呢,伊壁鳩魯是很積極的,他強烈地反對做命運的奴隸,也反對碰運氣,他讓人們自由地去尋求和享受人間的快樂和幸福生活。

第歐根尼.拉爾修引過他在《生命的目的》一書中所說的話:“如果抽掉了嗜好的快樂,抽掉了愛情的快樂以及聽覺與視覺的快樂,我就不知道我還怎麼能夠想象善”。他又說:“一切善的根源都是口腹的快樂;哪怕是智慧與文化也必須推源於此。”是的,恐怕你也看出來了,伊壁鳩魯並不反對肉體的快樂,他不是禁欲主義者,他也肯定人的“口腹的快樂”,並評價頗高。他說:“心靈的快樂就是對肉體快樂的觀賞。心靈的快樂之唯一高出於肉體快樂的地方,就是我們可以學會觀賞快樂而不觀賞痛苦;因此比起身體的快樂來,我們就更能夠控製心靈的快樂。”在你的心靈中,要使自己學會觀賞快樂而不要觀賞痛苦。比如說,身體的痛苦誰都無法避免,但是你能用一種正確的態度來減輕這種痛苦;我們可以這樣想如果身體痛苦得很厲害,那麼這種痛苦肯定會很短暫;如果它的時間拖得很長,那麼也沒關係,你就可以靠著心靈的訓練,轉移對痛苦的注意力而隻想念幸福事物的那種習慣來加以忍受。要快樂,心靈和肉體必須要達到平衡,當身體處於平衡狀態的時候,就沒有痛苦;所以人能把握平衡是一種大智慧,要尋找安寧的快樂而不要求激烈的歡樂。如此看來,伊壁鳩魯先生會願意永遠處於飲食有節的狀態,而不願處於大吃大喝的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