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說合作是無處不在的。即便是在自然界中,我們也不難發現合作的身影。在不大的螞蟻家族中,有著複雜卻又嚴格的分工。工蟻負責探路和尋找食物,兵蟻肩負蟻巢的安全保障,蟻後則生育後代,還有的哺養後代。每一個成員既不多做也不少做,缺了其中任何一個環節都不行。螞蟻家族正是憑借每一個成員的合作精神,才能生存下去。
世界著名飛機協和客機的生產正是通過合作分工完成的。它的每一個部件,大到機翼,小到起落架上的一顆螺絲,都是由不同國家的專業部門分別製造的。最後再將不同的部件組裝,一架協和機才算上了天。合作真的融入了世界的每一個角落。
30歲之前為什麼要懂得合作。這得從以下方麵來說。
合作的重要性。巴爾紮克有一句名言,他說:單獨一個人可能滅亡,兩個人在一起可能得救。有這樣一個故事,說的是兩個饑餓的人麵對一位長者的恩賜,選取擇了自己所需的東西,同時也選取擇了他們的命運。其中,一個人選擇了一根魚杆,則另一個人選擇了一簍鮮活碩大的魚。於是它們就分道而行了。得到魚的人就原地點起篝火煮起了魚,他狼吞虎咽,還沒來得極品出鮮魚的肉香,就連湯帶魚聽了個精光。不久他就餓死在這個空空的魚簍旁了。他沒有了延續生命的物質基礎。另一個得到魚竿的人,滿懷心喜,忍著饑餓,跌跌撞撞地奔向了希望之海。想通過自己的努力會有取之不盡的魚,來延續著自己的生命。然而,當他精疲力竭時,聽到海浪聲,望到浪花的飛濺時,他渾身的最後一點力氣也用完了,隻能帶著遺憾撒手而去了。他也沒有實現它的願望。
這兩個饑餓而死的人並沒有意識到合作的重要性,所以他們都落到了雙雙赴黃泉的悲慘命運。事實上,他們都有延續自己生命的願望,但一個人隻滿足了一時的溫飽,而另一個人隻想到了未來的溫飽,而沒有考慮到眼前的問題。他們並不知道魚可以暫進充饑,但沒有解決長遠的生計問題。魚竿呢?可以解決未來的生計問題,但對眼前的饑餓它卻無能為力。
魚和魚竿各有所長,一個著眼現在一個著眼未來,隻要兩個綜合起來,才能徹底解決眼前和長久的生計。這就說明了合作的重要性。
合作是彼此的需要。我們每個人的智慧和力量都是有限的,任何人想要成功都離不開他人的幫助。許多不同種類的動物能夠和諧地生活在一起,魚類也不例外。大海裏有一種俗稱清道夫的小魚經常挖出大魚嘴裏的寄生蟲和食物碎屑,填飽自己的肚皮。這麼一來,清道夫魚吃飽了,大魚的嘴也被清理得一幹二淨。這種雙方互惠的關係被稱為"互利共生"。
強與弱是就整體而言的。如果從某個局部來看,強者會有其薄弱之處,弱者也會有強的一麵。弱者若能集中自己的實力於某一點,就會形成對自己有利的局部的強大。清道夫魚與大魚的例子充分說明,通過合作,強弱兩方麵可以達到互惠互利的目的。
合作就是力量。有個外國老太來中國,她找了幾個中國孩子,讓他們做一個遊戲,她把幾個栓著細線小球放進一個瓶子裏,瓶口很小,一次隻能容納一個小球通過。
她說:"這是一個火災現場,每個人隻有逃出瓶子才能活下去。"
她讓每個孩子拿一根細線,時間開始了,隻見幾個孩子從小到大,依次把小球取出來了。
老太很驚訝,她在許多國家做過這個實驗,但是沒有一個成功過,那些孩子無一例外地都爭先恐後地把細線拚命往上拉,導致最後一堆小球堵在瓶口。
如果僅讓你用一支筷子吃反,它幾乎連塊肉都夾不起來,而用一雙筷子,結果就會截然相反。可見,隻有合作才能發揮個體不具有的力量,才能擁有大於個體的力量。正如當年諸葛亮指揮蜀軍大敗曹兵的戰役,大多是以少勝多。而這其中的一個重要原因是諸葛亮清楚地知道,隻有合作才具有無窮的力量。
合作是通向成功的指向標。丹麥天文學家第穀用30年時間精密觀察行星的位置,積累了大量精確可靠的資料。但不善於理論思維和科學整理,未能有重大發現。臨終前第穀將資料交給助手開普勒,並告誡他按這些資料編製星表。第穀的精確觀察和開普勒的深刻研究相結合,終於引出行星運動三大定律的發現,揭開天體運動的秘密。
曾經有人采訪比爾蓋次成功的秘決。比爾蓋次說:因為又有更多的成功人士在為我工作。陳安之的超級成功學也有提到:先為成功的人工作,再與成功的人合作,最後是讓成功的人為你工作。那麼,適合合作的人應該具備那些特點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