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7章 30歲之前沒有好朋友,30歲之後就不會有幫助(1 / 3)

俗話說,在家靠父母,在外靠朋友。朋友是哥們,朋友是閨中密友,朋友是知己,朋友是知音。唐代大詩人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是這樣寫自己與朋友的友誼的:"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李白在《贈汪倫》中也寫道:桃花潭深千尺,不及汪倫贈我情。人的一生中,必須得交的上幾個好朋友,尤其是30歲之前的我們,這樣的人生才算完美。30歲之前如果沒有好朋友,30歲之後就很難得到別人的幫助,

我國曆史上最最著名的朋友情誼,應該首推"管鮑之交"。"管鮑",是指公元前7世紀中國春秋時期的政治家管仲和鮑叔牙,他們倆是好朋友。管仲比較窮,鮑叔牙比較富有,但是他們之間彼此了解、相互信任。管仲和鮑叔牙早年合夥做生意,管仲出很少的本錢,分紅的時候卻拿很多錢。鮑叔牙毫不計較,他知道管仲的家庭負擔大,還問管仲:"這些錢夠不夠?"有好幾次,管仲幫鮑叔牙出主意辦事,反而把事情辦砸了,鮑叔牙也不生氣,還安慰管仲,說:"事情辦不成,不是因為你的主意不好,而是因為時機不好,你別介意。"管仲曾經做了三次官,但是每次都被罷免,鮑叔牙認為不是管仲沒有才能,而是因為管仲沒有碰到賞識他的人。管仲參軍作戰,臨陣卻逃跑了,鮑叔牙也沒有嘲笑管仲怕死,他知道管仲是因為牽掛家裏年老的母親。

後來,管仲和鮑叔牙都從政了。當時齊國朝政很亂,王子們為了避禍,紛紛逃到別的國家等待機會。管仲輔佐在魯國居住的王子糾,而鮑叔牙則在莒國侍奉另一個齊國王子小白。不久,齊國發生暴亂,國王被殺死,國家沒有了君主。王子糾和小白聽到消息,急忙動身往齊國趕,想搶奪王位。兩支隊伍正好在路上相遇,管仲為了讓糾當上國王,就向小白射了一箭,誰知正好射到小白腰帶上的掛鉤,沒有傷到小白。後來,小白當上了國王,曆史上稱為"齊桓公"。

齊桓公一當上國王,就讓魯國把王子糾殺死,把管仲囚禁起來。齊桓公想讓鮑叔牙當丞相,幫助他治理國家。鮑叔牙卻認為自己沒有當丞相的能力。他大力舉薦被囚禁在魯國的管仲。鮑叔牙說:"治理國家,我不如管仲。管仲寬厚仁慈,忠實誠信,能製定規範的國家製度,還善於指揮軍隊。這都是我不具備的,所以陛下要想治理好國家,就隻能請管仲當丞相。"齊桓公不同意,他說:"管仲當初射我一箭,差點把我害死,我不殺他就算好了,怎麼還能讓他當丞相?"鮑叔牙馬上說:"我聽說賢明的君主是不記仇的。更何況當時管仲是為王子糾效命。一個人能忠心為主人辦事,也一定能忠心地為君王效力。陛下如果想稱霸天下,沒有管仲就不能成功。您一定要任用他。"齊桓公終於被鮑叔牙說服了,把管仲接回齊國。

管仲回到齊國,當了丞相,而鮑叔牙卻甘心做管仲的助手。在管仲和鮑叔牙的合力治理下,齊國成為諸侯國中最強大的國家,齊桓公成為諸侯王中的霸主。

鮑叔牙死後,管仲在他的墓前大哭不止,想起鮑叔牙對他的理解和支持,他感歎說:"當初,我輔佐的王子糾失敗了,別的大臣都以死誓忠,我卻甘願被囚困,鮑叔牙沒有恥笑我沒有氣節,他知道我是為了圖謀大業而不在乎一時之間的名聲。生養我的是父母,但是真正了解我的是鮑叔牙啊!"

管仲和鮑叔牙之間深厚的友情,已成為中國代代流傳的佳話。在中國,人們常常用"管鮑之交",來形容自己與好朋友之間親密無間、彼此信任的關係。朋友相交,貴在知心。沒有鮑叔牙的胸懷,管仲可能難以在曆史上留名,而沒有管仲的雄才大略,鮑叔牙也許永遠隻是一個商人。齊桓公如果沒有管仲和鮑叔牙,也許就不會成就"九合諸侯,一匡天下"的偉業,成不了春秋第一霸主。

30歲之前的我們假如有鮑叔牙這樣的好朋友,你的人生豈能不完美?然而如何能交的一個知心的朋友?這是現在一個很現實的問題,不少人都有自己的朋友,然而大多是一些狐朋狗友。如何找一個知心的好朋友?李煜有句名言:與朋友交,隻取其長,不計其短。

有這樣一個故事:兩隻困倦的刺蝟由於寒冷而擁在一起。可因為各自身上都長著刺,於是它們離開一段距離,但又冷得受不了,於是湊到一起。幾經折騰,兩隻刺蝟終於找到一個合適的距離。既能互相獲得對方的溫暖而又不至於被紮。了解關心對方,而且又巧妙地保護了自己。其實現實生活中,人與人的交往就如同刺蝟一般。如果離得太遠,人就會很孤獨,就如同刺蝟冷得受不了一樣。但是如果離得太近,又會因為一些生活上的瑣屑小事給鬧得很不愉快,就如同刺蝟離得太近,被刺紮一樣。

朋友之間的交際,我們首要先注重一個"度", 朋友交往也得保持一定距離。

馬克思說,做任何事都要把握好分寸,掌好火候。中國有句極富哲理的話叫"物極必反"。生活中,任何過頭的東西都會走向它的反麵。朋友之間的交際也是如此,過往甚密,反而容易出現裂痕:隻有把握適中的度,才能使朋友間的友誼間的友誼成為永恒。這是因為,每個人無論在文化、道德、性格、處世態度、做事潛能,及至家庭情況等方麵都會存在差異,這種差異的大小,有時會與朋友間的交際頻率成正比,即交際越頻繁、越過密,拉得也就越大。所以,朋友間的交往,無論是相處的時間次數、距離等等,都要保持一定尺度,才能達到"意猶未盡、情猶未了"的意境,才會因朋友的到來而欣喜,因朋友的離去而思念。

與人相處也是一樣,任何人都需要有自己的空間,再要好的朋友也要注意保持一定的距離,有一些事情是隻能自己記在日記中的,所以對同伴的生活了解即可,別人沒有意向告訴你的,最好不要追根問底。朋友,雖然都是交際圈中最為友好或可靠的交際對象,但是,人情複雜,與朋友交際,也要深思慎交,分出親疏。根據常情,大凡成為朋友者,有的是趣味、性格相投,有的是抱負、愛好相仿,有的是文化層次相近,有的是人格清高、心靈相通等等。從交際的原因而言,有刎頸之交、莫逆之交、患難之交、君子交、忘年之交、一麵之交、市道之交、世交、故交等等。無論你是什麼原因的朋友,經過一段時間有交往後,你應有所選擇,應該有親有疏。比如,有的朋友情感誠摯、冰清玉潔,自然可以真誠深交;但也有的是出於某種功利目的而投向你的,一旦利益達不到或者當你窮困潦倒對他已無利用價值時,他便離你而去。像這樣的朋友是不可深交的,還是保持一定的距離為好。

朋友之間,無非就是家長裏短,還有一些生活瑣事,然而即使是再親密的朋友,要懂得幽默。幽默的作用想必大家都已體會到。一項調查顯示,幽默是最受歡迎人所要具備的重要品質之一,僅次於誠信,善良。本人比較喜歡幽默和幽默的人,所以平時會多留心觀察,這裏多給大家介紹一下。《辭海》中關於幽默是這樣解釋的:美學的名詞。通過影射、諷喻、雙關等修辭手法,在善意的微笑中揭露生活的乖訛和不同情理之處。《現代漢語詞典》中又說:有趣可笑而又意味深長。用一種通俗的話說:把自己的弱點誇張地道出來,這便是幽默。在日常生活中它不僅是一種勇氣,更是一種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