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4章 30歲之前別養成找借口,30歲之後解決事情要有方法(2 / 3)

優秀的人從不在工作中尋找任何借口,他們總是把每一項工作努力做到超越客戶的預期,最大限度地滿足客戶提出的請求,而不是尋找各種借口推諉;他們總是傑出地完成上級部署的義務,替上級解決問題;他們總是盡全力配合同事的工作,對同事提出的輔助請求,從不找任何借口推托或延遲。而且拋棄找借口的習慣,你就會在工作中學會大量解決問題的技巧,這樣借口就會離你越來越遠,而成功就會離你越來越近。

其實,養成找借口的壞習慣,危害性遠不止這些。找借口,隻是自己欺騙自己而已。借口是自己最大的敵人,逃避了困難和責任,定會付出巨大的代價,坑害了自己。要逐漸改掉找借口的壞習慣,更需要付出毅力和恒心。徹底改掉找借口的壞習慣,並不是一件簡單容易的事。改變自己,千萬別在找借口,找借口的人會失去很多一係列優秀的素質和美德。缺乏誠實、不負責任、缺乏敬業和執行、拖延逃避、消極頹廢、推卸責任、掩飾事實、這樣的人注定一事無成的失敗者。拖延是一種壞習慣,養成了凡事都要留到明天在說吧壞習慣。總是有惰性在作怪,等把一些事情都堆到一起時,才感覺到累人折磨人,壓力太大,疲倦不堪。有的時候事情往住想的積極,可是就是沒有立刻去行動和執行,拖延和惰性又一次次地自然而習慣性地出現了,又有了一些借口和自我安慰。選擇事業就是選擇人生。超越平庸,選擇成功。工作是生活的一部分,輕視自己,馬虎拖延,借口的惡習讓你不能出人頭地。選擇責任還是選擇借口,首先要改變自己的心態,千萬別養成找借口的壞習慣。那些不願承擔責任、拖延、缺乏創新、缺乏責任感、悲觀消積、看看這些是多麼可怕的惡習呀?是的、人生的目標、理想、奮鬥是多麼地艱難、需要勇氣和信心。缺乏勇氣和信心,覺得目標太過艱難和慢長,就養成了找借口的壞習慣,越來越拖延,泄氣,最終半途而廢一事無成。人要有希望,不要絕望。奔著目標和夢想努力勤奮工作,並且是慢長的持之以恒的養成良好的習慣,是積極的或是消極的全在於自己的選擇。自信和勇氣會減少找借口拖延的惡習。但人絕不會徹底改掉找借口和拖延的壞習慣,隻是成功人和失敗人找借口、拖延多與少的問題。就像人沒有完美一樣,隻有不斷追求完美的人。人在一時期,能自省發現了,找借口和拖延的壞習慣,會對自己造成不良後果的嚴重性,這樣的人就算非常優秀的人了。因為優秀的人和成功的人不是沒有借口和拖延行為,而是經常能不斷改掉這些壞習慣,但是壞的習慣還是會在自己身上出現的,這是自然的,絕不會是徹底地消除掉的。隻能改正在改正,這種承諾誰也保證不了什麼?隻能不斷進取,不斷完善。美國勝利學家格蘭特納說過這樣一段話:如果你有本身係鞋帶的能力,你就有上天摘星的機遇。

讓我們轉變對借口的態度,把尋找借口的光陰和精神用到盡力工作中來。因為工作中沒有借口,人生中沒有借口,失敗沒有借口,勝利也不屬於那些尋找借口的人。

曆史學家湯恩比曾經說,能麵對挑戰找到出路,便能持續生存發展,無法麵對挑戰,則終將被湮沒在曆史的洪流中。如何麵對層出不窮的問題,這值得我們去探索與思考。認識問題,問題是結果與目標或標準的差異。例如業績目標為5000萬,可是隻達成4500萬,或是希望5月底能招聘到15位新人,結果隻有招到10位,這是與目標的差異。公司規定雜質必須控製在8PPM以下,檢驗結果是12PPM,或是每位銷售員每月必須拜訪25位新客戶,結果隻達成18位,這是與標準的差異。問題類型可以分成三大類,其一是發生型的問題,例如血壓已經太高,市場占有率下降,產品滯銷,員工流動頻繁等。其二是潛在型問題,例如父母都有糖尿病.子女便有發病的可能性,如果廣告推出後,生產能力可能跟不上,或是進入WTO之後,外商進入中國,可能高薪挖角我公司幹部等。其三是改善型問題,是因為自身提高目標與標準而產生的差異,例如以前交貨期是三天,現在為因應客戶的需求提早為1天,因而有許多問題要跟著解決,例如訂貨流程、運輸車輛的添購、人員的訓練等。問題發生的時機有兩種,一種是開始便有問題,另外一種是中途出現問題。例如王經理的小孩從開始學英文便成績不佳,李主任接手工作後,便一直不能達成指標,這是開始便有問題的情況,另外是張太太的小孩轉學後,成績便一路下滑,生產班更換新的設備後,質量便開始不穩定,這是中途出現的問題。開始便有的問題分析起來比較複雜,需要用到多種工具組合,在下期將要仔細說明問題解決工具的應用,至於中途出現的問題,主要掌握的便是當中有何改變,從變數中去尋找,往往能找到問題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