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4章 30歲之前別養成找借口,30歲之後解決事情要有方法(3 / 3)

30歲之後如何做到解決事情要有方法呢?曾看到這樣兩則故事:聯合利華引進了一條香皂包裝生產線,結果發現這條生產線有個缺陷:常常會有盒子裏沒裝入香皂。總不能把空盒子賣給顧客,他們隻得請了一個學自動化的博士後設計一個方案來分揀空的香皂盒。博士後拉起了一個十幾人的科研攻關小組,綜合采用了機械、微電子、自動化、X射線探測等技術,花了幾十萬,成功解決了問題。每當生產線上有空香皂盒通過,兩旁的探測器會檢測到,並且驅動一隻機械手把空皂盒推走。

中國南方有個鄉鎮企業也買了同樣的生產線,老板發現這個問題後大為發火,找了個小工來說:"你他媽給老子把這個搞定,不然你給老子滾蛋。"

小工很快想出了辦法:他花了90塊錢在生產線旁邊放了一台大功率電風扇猛吹,於是空皂盒都被吹走了。

每個人都有自己解決問題的辦法,而我們每個人在解決問題的時候,常常會被以前的經驗限製住,得到的並不一定是最佳方案。從不同的角度來考慮問題,或許能夠找到最經濟最實用的解決方案。30歲之後解決事情要有方法,其內涵就包括了這樣的道理。甚至有人說:一個人一生的決定如果能有一半是正確的,那他就很了不起了。實際上,我們與那些所謂的成功者之間的差別並不是聰明與傻的關係,而是在麵對同一事物時的思維方式和解決問題的方法有著根本的不同。當問題產生的時候,你得思考你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是可以解決,還是無法解決,是一般解決還是可以妥善抑或完美的解決。如果這樣的問題你都無法清除的回答,那迷惑,茫然自然從心而生。要想找到好的解決方法,首先要能提出好問題。很多時候,我們都把許多事情視為理所當然,或者一味相信別人告訴自己的事情,不去深入地看問題,了解其中的真實性、觀點、來源或信息的邏輯性。

因此,正確的態度很重要。有一位年輕人,長得挺斯文,書也讀的很好,是名牌大學畢業的高材生,可是到企業工作後,一直無法得到上司的器重,公司的顧問跟他聊聊,想找出原因何在,後來顧問發現這位年輕人有個心態上的問題,每當遇到困難時,他便會說:"如果......我便能夠......"如果廣告多一些,我便能把業績作出來,如果競爭對手不用差勁的手段競爭,我便能夠達成目標,如果不是送貨部門搭配不當,我便能夠準時完成任務,把所有的智慧與力氣,都用來找各樣的藉口與理由,顧問跟他說明,您想要有所成就的話,從今天起,把如果改為如何,例如公司目前的廣告預算有限,我該如何使客戶認識我公司與產品呢?對手可能用不規範的方式競爭,我該如何麵對呢?送貨部門經常搭配困難,原因為何?我該如何協調與解決呢?

而麵對問題的心態是否正確,也會決定心智的運作是否有效,就像一個人背對著太陽,不論走多遠、跑多快他都見不到陽光,因此想要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首要的便是端正心態,直接麵對問題。在電影《浴火赤子情》中描述到一位老消防隊員在提醒新的隊員,進入火災現場時,由於火勢強大許多人會直覺的轉身背對著火,這樣的危險性反而更大,如果您想滅火,必須盯著火看,在晃動的火焰中,您便會找到火的根源,這樣您才能有效滅火。解決問題時也是如此,麵對問題,找到根源,訂出方案,具體實施,然後觀察成果。

此外,需要注意的是,解決問題時,要注意程序,如果單從表麵現象,便提出問題解決策略,往往會出現舍本逐末,或治標不治本的情況,當然也無法解決問題。例如人員加班問題嚴重,便提出增加人手的要求,其實分析後原因可能是主管下達指令時間太慢,或是工作分配不當,或是流程設計不良所造成的。又如業績下滑,便斷定是廣告投入不足,原因可能是產品質量不穩定、或是激勵政策有問題,所以在未分析具體原因前,切勿亂下定論,造成更大的問題與挫折。俗話說斬草不除根春風吹又生,解決問題也要抓住根本,才能順利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