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2章 30歲之前是月光族,30歲之後就會是卡奴(2 / 3)

又有兩個饑餓的人,他們同樣得到了長者恩賜的一根魚竿和一簍魚。隻是他們並沒有各奔東西,而是商定共同去找尋大海,他倆每次隻煮一條魚,他們經過遙遠的跋涉,來到了海邊,從此,兩人開始了捕魚為生的日子,幾年後,他們蓋起了房子,有了各自的家庭、子女,有了自己建造的漁船,過上了幸福安康的生活。一個人隻顧眼前的利益,得到的終將是短暫的歡愉;一個人目標高遠,但也要麵對現實的生活。隻有把理想和現實有機結合起來,才有可能成為一個成功之人。有時候,一個簡單的道理,卻足以給人意味深長的生命啟示。

30歲之前的我們如果是月光族,那麼30歲之後的我們,不得不麵對超前消費所帶來的結果,殊不知,如今卡努一族已經蔚然成風。顧名思義就是持卡人成信用卡、現金卡的人每月都要為這些卡還款的人。是相對於卡神來定義的。

據悉,"卡奴"一詞最先源於台灣,台灣地區金融主管部門將無力償還銀行最低還款額,且連續3個月未能還款的人定義為"卡奴"。去年台灣這一群體的數字為40萬,如今已升至70萬。近年來,有關"卡奴"的故事不時見諸島內報端。據報道,有個充滿創業夢想的年輕人小明,看到銀行廣告"幫你提早完成夢想",頭腦一熱,通過辦現金卡、信用卡、小額信貸一口氣借了150多萬元(新台幣,下同,約合港幣37.5萬元)。不料投資不如預期,貸款5年後卻滾成500多萬元,目前每月最低還款金額就高達16.8萬元,小明夫婦打工又兼差,每月收入也隻有11萬元。

據統計,台灣900多萬人擁有信用卡、現金卡,保守估計,其中有40萬左右的"卡奴",上百萬人為利滾利的信用卡債務所困擾。 美國、日本、新加坡、香港等地的信用卡使用率並不比台灣低,為什麼信用卡單單在台灣引發這麼多問題?據島內媒體報道,淪為"卡奴",有持卡人不加節製、過度消費的自身原因。那些被高利貸壓迫的人大多都是低收入階層,受到銀行泛濫發卡的蠱惑,取得不符合他們負擔能力的支出能力。此外,島內整個經濟大環境不景氣,民眾收入不穩定,是造成"卡奴"現象的主因。

曾經看到過一個硬幣的故事,這個故事是一個紐約的金融顧問的個人經曆。她每天在最愜意的59街穿梭,在第三大道上的十字路口對深埋在瀝青裏的兩美分硬幣想入非非,在她的遊戲規則中,她希望不借助任何工具得到它。幾年後的一個炎熱的下午,她感覺到瀝青的鬆軟,並且不惜損壞用13美元做的指甲,挖掘到了其中一美分。在紅燈閃亮,車流滾滾而來的時候,她放棄了對另一枚硬幣的追求,並且在大街上把玩自己的快樂。當她高高拋起這枚硬幣的時候,令人沮喪的事情發生了,這枚多年夢寐以求的硬幣,從手中滑落、滾動,並消失在下水道裏。她花了多年才得到的,竟然在短短的幾分鍾之內消失了。這枚硬幣的小小奇遇,讓她開始用新的方式看待金錢:這枚硬幣以及金錢本身,其實是那麼軟弱無力,它等待人們像瘋子一樣去挖掘它,得到它、使用它、保存它、花掉它甚至失去它。金錢的命運,完全取決於支配它的人的行為。

人為的支配,是理財的關鍵所在。愛迪生說過:任何問題都有解決的辦法,無法可想的事是沒有的,要是你果真弄到了無法可想的地步,那也隻能怨自己是笨蛋,是懶漢。人人都有願望,很多人都想掉進錢眼裏,恨不得家中有搖錢樹,天上會掉餡餅,坐等好的豐收。殊不知,付出方能有收獲,一分耕耘,一份收獲。

也許你可以在對金融缺乏了解的情況下有所成就,但如果你對理財一無所知,金錢就會和你分道揚鑣。有人這樣分析道。在你的一生當中,金錢會不斷地流動,會增加也會減少。如果你牢記金錢本身並不具備力量,自身價值並不由金錢所定義的話,那麼在你金錢減少的時候,就不會認為自己無能和失敗,或在金錢增加時以為自己偉大並陶醉於顯示自己的財富。生活中有很多誘惑使你忘記這些法則,但你要在這種誘惑之上。你要掌控你的金錢使它成為你實現自己願望的奴仆。當這些法則作為你生活的一部分的時候,你自然就看到自己多麼強大,多麼富有創造力。你得到的金錢也許永遠不會比你需要的多,然而你掌控金錢和運用法則的能力,則可以用來織補你的經濟命運。不是有句名言叫"人生可以創造財富,財富可以改變人生"嗎?你所賦予的金錢的力量將會改變你的人生,這樣的人生會充滿快樂。